•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党建网 > 思想中国
    杨胜刚:对当前支持我国民营企业有序恢复生产的政策建议
    发表时间:2020-02-14 来源:党建网

    对当前支持我国民营企业有序恢复生产的政策建议

    杨胜刚

     

      【摘要】当前,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推动我国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而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民营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带来了巨大冲击。随着2月10日全国各地企业陆续开始复工,如何在继续做好科学防控的同时,有序推动民营企业恢复正常生产,成为了抓好当前我国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本文作者通过深入调研,针对当前我国民营企业复工复产面临的主要问题,从解决企业劳动力供给短缺、减轻企业生产负担、加大对企业资金支持力度三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以资参考。

     

      2020年2月6日,中央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提出“在继续做好科学防控的同时,有序推动恢复正常生产”战略部署,释放出明确信号——政府将在疫情防控基础上逐步推动经济和社会秩序恢复常态。随着2月10日全国各地陆续开始复工,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工作开始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全国已经形成了全面动员、全面部署、全面加强疫情防控工作的局面。目前,在进一步防控传染的同时,疫情阻击战也开始进入有序恢复生产的阶段。

     

      一、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民营企业影响的基本判断

      2018年11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明确指出:“民营经济具有‘五六七八九’的特征,即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在世界500强企业中,我国民营企业由2010年的1家增加到2018年的28家。我国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推动我国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成为创业就业的主要领域、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政府职能转变、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国际市场开拓等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高度关注中国民营企业在此次疫情冲击下的生存与发展问题,是关乎中国经济能否保持可持续增长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问题。

      从新冠肺炎疫情对消费类民营企业的影响来看:2020年春节全国消费大幅度减少,其中餐饮、酒店、旅游、娱乐、交通等消费类民营企业首当其冲,绝大部分相关企业收入出现“断崖式”下跌。当然,受到交通管制和隔离影响,网上购物、网上订餐和网上娱乐等此间相对活跃,可以部分抵消上述不利影响。疫情期间所积蓄的某些消费需求也会在疫情后释放,但像餐饮、娱乐等消费类民营企业在此期间形成的损失则难以弥补。

      从新冠肺炎疫情对制造类民营企业的影响来看:受疫情影响,绝大多数民营企业无法按时开工,生产订单被迫取消,投资也将相应减少。不过,总体上看,与对消费影响相比,疫情对投资类民营企业的影响相对较小。

      从新冠肺炎疫情对进出口类民营企业的影响来看:世界卫生组织于1月31日宣布此次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后,一些国家采取了撤侨、限制入境和暂停航班往来等短期措施,全国出口贸易类民营企业因为产品入境限制,其出口业务受到较大的短期冲击。另一方面,节日期间很多人因疫情取消出境旅行计划,将导致全国服务贸易进口类民营企业的业务收入短期内大幅度下降。

      综上判断,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民营企业的冲击非常明显,利润锐减、物流中断、客户流失、劳动力短缺和疾控措施引发的产业链、供应链可能中断带来的冲击,比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民企的冲击要大得多,并且一旦中断,形成了转移替代,部分行业几十年积淀的产业基础丢了,很难再找回来。所以,我们必须像重视疫情自身一样,高度重视保护全国民企的产业生态、产业链和供应链,高度关注并采取有效措施支持民营企业的“疫后重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度过难关。

     

      二、当前中国民营企业复工复产面临的主要问题与矛盾

      2月10日复工、复产是全国大部分省市自治区政府规定的,但是民营企业真正意义上的复工复产依然困难重重。

      一是疫情防控所导致的工人极度短缺。工人返回工厂手续较多,复工申请层层批复,更有复工培训、疫情防控、人员梳理管控,每一个细节都很重要,由此便导致工人“回来难”的问题。这是封路、封村、劝返、拒入等疫情防控措施与民营企业亟需复工、复产之间产生的劳动力供求矛盾。

      二是疫情导致很多产业供应链残缺不全。全国各地大部分企业都有很多外协零部件供应商,大家都会面临工人短缺、材料短缺、部件短缺的问题。这些企业处于不同城市的不同区域,政策不同程序不同,因而恢复生产的时间也不同,很难互相匹配。这是上下游产业链的不匹配与民营企业亟需复工、复产之间产生的产品链供求矛盾。

      三是疫情期间有的企业物流运输几乎停顿。除了疫情必需的物资,全国各地设置了各路关卡,供应商原材料、零部件进不来,复工生产后产品运不出去。同时,人员限制流动也导致市场拓展极难开展。尤其是外贸,目前60多个国家限制中国进入,市场损失巨大。这是市场要素的丢失与民营企业亟需复工、复产之间产生的市场供求矛盾。

     

      三、综合施策稳住中国民营企业生产能力基本面的政策建议

      针对受疫情影响的民营企业,全国多个省市自治区相继出台政策给予支持。截至2月6日,有超过15个省级地方政府出台相关指导意见,在企业融资、房屋租金、进出口、员工稳岗等方面做出了较为明确的规定,指明政策享受力度、时效及具体负责部门。如浙江印发的《浙江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关于支持小微企业渡过难关的意见》明确提出针对受疫情影响的民营企业可享受的多项优惠政策,包括工业用水和天然气价格下降10%,减免房租和延期缴纳税款,减免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等。

      尽管此次疫情不会改变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但短期内对民营企业以及整个经济交易活动水平的冲击则不容忽视,应当采取综合措施稳定中国民营企业生产能力的基本面。

      1.在解决长期困扰民营企业发展的劳动力短缺问题上“动真格”是根本

      一是尽快落实农民工在城市落户的有关政策,快速解决企业用工短缺问题。如果目前全国3亿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力有一半或者2/3能够在城市落户,不仅可以纾解春运压力,还能快速补充城市劳动力,有效延长农民工工作年龄、年度工作时间,延长人口红利机遇期。

      二是考虑逐步取消企业住房公积金制度。住房公积金制度是上世纪90年代初从新加坡学来的,现在我国房地产早已市场化,商业银行已成为提供房贷的主体,住房公积金存在的意义已经不大,将之取消可为民营企业和职工直接降低12%的成本。如果短时间做重大政策调整有难度,可以采取应急性措施,例如对受疫情影响,生产经营出现困难的民营企业,可申请降低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最低可降至国家规定的5%;对符合缓缴条件的,允许企业缓缴期限最长可至1年。

      三是出台政策鼓励企业实行年金制度,并疏通企业年金投资资本市场的渠道和机制。这不仅有利于补充社会养老保险资金,还有利于形成庞大的长期资本供给,为资本市场繁荣稳定奠定基础。

      2.在想方设法为民营企业减轻负担降低成本方面下足“真功夫”是关键

      一是要想方设法降低物流成本。此次疫情将给一些“在线”产业带来重大机遇,也对物流效率提出更高要求。建议重点提高全国铁路运输货运量在各类运输方式中的比重,将铁路线尽快延伸到各类开发区、厂矿企业去,打通铁路运输“最后一公里”,降低综合物流成本。

      二是要对于前期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生产经营确有困难的民营企业,通过应纳税款减免、延期缴纳税款、缓缴社会保险费、实施疫期援企稳岗返还政策、减免租金等财税手段的综合施策,帮助大部分恢复有望、坚持不裁员或少裁员的民营企业共渡时艰。

      三是要减轻企业生产成本负担。例如,批发业、零售业,餐饮业、住宿业单位2020年2—3月份用电用气价格,可以考虑按现行政策的90%结算。另外,还可以豁免充电基础设施运营企业2020年2—3月份企业用电的功率因素考核,同时企业基本电费按照实际需量缴纳(不设置最低限额)。

      3.在进一步加大对民营企业的资金支持力度方面做好“真文章”是重点

      一是要确保民营企业信贷余额不下降。各银行类金融机构应当加大对困难民营企业的支持,确保2020年企业信贷余额不低于2019年同期余额。对受疫情影响的民营企业不抽贷、不压贷、不断贷,加大对随意抽贷、压贷、断贷银行的现场监管力度。提高贷款不良率容忍度。政策有效期内,法人银行民营企业贷款不良率超出自身各项贷款不良率3个百分点以内,且贷款规模增长的,合理确定其监管评级和绩效评级。

      二是要加大低成本金融政策资金投入。督促各法人金融机构积极申请运用人民银行疫情防控专项再贷款资金,向民营企业发放低成本贷款。财政按人民银行再贷款利率的50%给予贴息。对受疫情影响出现暂时困难但发展前景较好的民营企业,给予不超过基准利率50%的贷款贴息。将转贷应急周转资金费率由0.2‰降至0.1‰。

      三是要加大信贷支持排忧解困力度。鼓励银行开通绿色通道、压缩办贷时限。鼓励加大信用贷款、无还本续贷力度。鼓励各银行机构对受疫情影响较大民营企业在原有贷款利率水平基础上再下浮10%以上,确保2020年企业融资成本不高于2019年同期水平。对受疫情影响暂时失去收入来源的个人和民营企业,予以展期、续贷,出现逾期的免除逾期利息。属于个人创业担保贷款的新冠病毒感染者,展期期限不超过1年,财政给予全额贴息。对受疫情影响暂时失去收入来源的个人或民营企业,银行机构可依调整后的还款安排报送征信记录。

      四是要支持化解企业公开市场风险。对于因受疫情影响在股票质押、公司债兑付、信息披露等方面遇到困难的民营企业,指导其用好人民银行、证监会及有关金融市场相关政策,通过适当展期、发新还旧和延期披露等方式,化解流动性危机,渡过难关。

      (作者系湖南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网站编辑:王 寒
    党建网出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