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杜双庆:70年,三代人的奋斗奉献
    发表时间:2019-10-14 来源:党建网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70年,在生命的刻度盘上,它能让一个天真的孩童变身年逾古稀的老翁。对于走过极不平凡70年的新中国而言,它同样气力惊人。

      总有一种力量深入人心,总有一种精神点亮生活,总有一种旋律催人奋进,总有一种声音世代传承,那便是奋斗奉献的传统美德。我们一家三代人走过的70年,也跟着见证了祖国最伟大的变迁。

     

    1.

      爷爷生于解放前,祖上一直务农,家贫如洗。那时的农民要想改变命运只有两条路可走:读书或者学一门可以傍身的手艺。对爷爷来说,读书是一种奢求。12岁时,爷爷的父母便双双亡故。为给父母料理后事,在街上跪行一天一夜,终于打动了一个卖艺的过路人,借给爷爷一笔钱,安葬了双亲。之后,爷爷便拜那人做师傅,入了武行,跟着走街串巷,靠卖武艺为生。

      解放后,爷爷分得了土地,翻身做了主人,凭着一把子力气,日子好过了许多。闲暇时,他拜了师傅、学了中医,施针开方,治病救人。出身武行的爷爷,身上有股子任侠之气,他不但开堂坐诊,也游走四方,访疾问苦。爷爷曾坦言说道,“纵然有悬壶济世之心,但更多的时候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那时的医疗条件和经济状况一样落后,没有可靠的医疗器械,没有基本的应急药品,若是遇上小病、慢病,尚能一治;若是遇到急症,作为医者,也只能替病人着急抹泪。”

      爷爷是个讲医道的人,在几十年走街串巷的行医路上,他从未挣过一分不义之财。相反,遇到家中贫病者,还常常贴补药费。爷爷说过,“他的一生,从武学中学到了‘义’;从医学中学到了‘仁’。虽然日子过得贫穷,但也活得轻快、敞亮。”这便是爷爷眼中早期的中国,虽然贫穷困苦,但仍然有仁有义。

      爷爷一生中唯一的遗憾,便是奶奶的早早离世。当时,奶奶怀小姑时胎位不正,出现难产。爷爷穷尽医书医术,替奶奶施了针,虽然正了胎位,但还是因为产后血崩而去世。那时我的父亲也记事了,据他回忆,爷爷伸着一双沾满血的手从卧房里出来,手一直在发抖,走到院子里半天才“啊”的一声哭了出来。自那以后,爷爷的一双手足足抖了大半年……

     

    2.

      父亲说,他之所以读北京医科大,就是不想再让别人和奶奶一样,趟不过生孩子那道“鬼门关”。

      父亲学习的专业是临床医学四大主要学科之一的妇产科。当时,产科的男医生并不十分多见。毕业后,父亲主动要求回到家乡永康。由于那时的永康医院刚起步不久,产科也很不完善,所以父亲忙碌自然不可避免。

      小时候的父亲,一直是我望眼欲穿也等不到的身影,他总是忙碌在医疗健康的“第一线”。在同事眼中,他是勤勤恳恳的产科主力军;在产妇和家属眼中,他是认真严谨的“一把刀”。那那段时间也是我国人口快速增长期,每天都有无数的孩子出生。父亲除了做手术,还要带学生,一天到晚总是忙得不见身影。偶尔有时间,他回到家属院,和我们吃个饭,也是来去匆匆。

      我的父亲,他们那一代新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建设者,任劳任怨、默默奉献,用自己的一双手、一身汗,为我们国家医疗事业作着重要贡献。正是一代代的新中国医疗事业者的创新和奉献,才让祖国从“东亚病夫”走到了“健康中国”,才让新中国从“缺医少药”走到了“病有所医”。与新中国成立前相比,2018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从1500/10万下降到18.3/10万,婴儿死亡率从200‰下降到6.1‰,人均预期寿命从35岁变成77.0岁,处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这是所有医疗行业的从业者,交给新中国和人民的一份满意答卷,实在令人敬佩!

     

    3.

      现在,新中国的医疗事业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已经实现逐步均等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38种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体系早已建成并投入应用,国家免疫规划逐步扩大,医疗环境显著改善,医疗服务体系完备,医疗机构也早已遍地开花。

      年前,我随母亲去乡下看望姥姥、姥爷。姥姥今年88岁高龄,姥爷更是年逾89岁,但两人耳不聋、眼不花,精神矍铄。在谈起国内外新闻时,他们讲得头头是道,逻辑表达清楚。他们不仅享受着新农合医疗保险,每月还有养老金、敬老金、粮食直补金等。乡镇上也会定期组织村民参加免费体检,老两口日子别提过得有多安宁清静了。

      看到这一番老有所养、老有所医的美好情景,让我想起了革命先烈、共产党人方志敏同志于1935年在狱中写的《可爱的中国》:“朋友,我相信,到那时,到处都是活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欢歌将代替了悲叹,笑脸将代替了哭脸,富裕将代替了贫穷,康健将代替了疾苦……”

      如今的新中国已是“康健代替疾病”,处处“明媚”。而我这个子承父业的临床医学在读博士,也即将完成我的学业。每每想起我们一家三代人在新中国的70年岁月中,纷纷走上医学事业道路,不禁让人不禁感慨万千。

      当我回望新中国70年的伟大变迁时,孝老爱亲的故事在我们三代人赓续传承,敬业奉献的精神也早已融入我们的价值观念之中。作为新中国大家庭最平凡的一家人,我们看到了祖国的,也看到孝老爱亲、敬业奉献的社会风气日渐强盛。身体与精神的双重健康,或许才是健康中国的深刻内涵。站在70年的中国新起点上,我仿佛听见一个声音高喊着“世界,你好!这里是奋斗中国!”

      (作者系兰州大学临床医学博士在读)

    网站编辑:孙梦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