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王婧:两位古稀老人的“抗日粗布纪念碑”
    发表时间:2019-08-22 来源:党建网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五星红旗有14亿护旗手”,这句话之所以广泛流行于网络,因为它说出了国人的心声。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事实上,爱国的旋律始终萦绕在每一个人的心头,而我们新闻工作者就是这个声音的唤醒者和传播者。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有国才有家,我们今天的和平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由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作为基层新闻记者,我们采写了一系列具有红色记忆的新闻作品,其中两位古稀老人的一份传家宝让我印象深刻。每当两位老人拿出这个传家宝时,想起以往的点点滴滴,他们不禁热泪盈眶。在这个传家宝身上,到底有着怎样的故事?带着这份的疑问,我们走进了家住河北省景县王瞳镇前埝村徐砚方和孟庆芬两位老人的家里。

      在家中,老人小心翼翼地将传家宝从带锁的柜子拿出来。原来,它是一张长约50厘米,宽45厘米的粗布,由于年代久远,原本白色的粗布已经大片泛黄。老人满含热泪,激动地向我们讲述着它的来历。孟庆芬老人介绍道,在抗日战争时期,老伴徐砚方的老父亲是地下党的联络员。那时候,地下党员在他家里开会,有什么事就记录下来。这块粗布就是他们那时候留下来的。每当牺牲一个战友,老父亲就在这张粗布上记下他的名字,他们都是抗战牺牲的革命烈士。后来,老父亲在临终前语重心长地对子女说:“这23个人都和我在抗战中先后战斗过,你们要把这块粗布保存传承下去,永远不能忘记为抗日战争胜利牺牲的革命烈士。”当时,徐砚方和爱人孟庆芬庄重地接过这块粗布,并决定在以后的生活中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面临什么风险,他们都会将它珍藏在身边。不藏则已,这一藏就是70多年。在一家人的心中,它有一个特殊的名字“抗日粗布纪念碑”,粗布的抬头醒目地写道“抗日死是光荣的”,这几个大字让人肃然起敬,名单上的23位抗日英雄的名字依稀可以辨认。

      采访过程中,老人的孙媳妇告诉我们,爷爷奶奶对这块抗日名单粗布非常重视,有一次搬家,不小心找不到了,两位老人找了一天一夜,饭也吃不下,最后失而复得。通过这件事,两位老人的心中萌生了一个想法:“抗日粗布纪念碑”虽为传家宝,但它更是抗日战争时期这段历史的见证之物,既是中华民族的正气歌,也是在血与火的洗礼中挺身而出的革命烈士的英魂!如若不能护它周全,既对不起老父亲临终前的嘱托,更是对不起为抗日付出生命的革命烈士们。

      因此,采访最后,两位老人通过我们的镜头表达了他们想要捐赠的意愿,他们想把这块承载着红色记忆的传家宝捐献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当年抗战的历史,唤起大家的爱国情感!

      走出二老家,我们随即走进了景县烈士陵园,继续追寻着粗布上抗日英雄的事迹。在烈士纪念馆里,我们找到了革命烈士赵义京、张俊峰、王泊生、陈耀远、李治患、曹万海、周桂岐、李度英、田子敬、赵之彬、韩庚申、王莫洲、王农保、李存元、石嘉植、张静波、张兆绂、肖森、周诏农……“桃花红雨英雄血,碧海丹霞志士心。今日神州看奋起,陵园千古慰忠魂!”这里每一个名字的背后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每一个名字的背后都是一部抗战史。国家有难,岂能置身事外,这是革命先烈的选择,也是那个时代大多数人的选择。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们生于一个和平伟大的时代,更要铭记历史,吾辈自强。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我们要唱响爱国、爱党、爱人民的新时代最强音!向为和平美好生活抛头颅、洒热血,付出宝贵生命的革命烈士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们的采访不会停下脚步。如今正处在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关键时期,我们基层新闻工作者将利用更好的平台去引导群众、服务群众,做好党史新中国史的宣传工作。

      (作者单位:河北省景县融媒体中心)

      (责任编辑:孙梦雨)

    网站编辑:孙梦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