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红色延安耀中华
    发表时间:2019-04-03 来源:党建网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苏现彬

      

      读大学之后,旅行成了我的精神食粮之一,每次游览不同的城市。我总是能找到不同的自己。对于延安这座城市我是有愧疚的,在西安求学的我应该早点来拜访它,似乎是因为距离太近了,反而一次次将它忽略掉了。直到去年的端午节,我才忽地记起前去踏访。还好,并不算太迟。

      雨季总是在盛夏,这也让人类燥热的内心有了冷静思考的余地。那年在阆中市红军纪念园,我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那些革命先驱的存在,几位将军的雕像在我面前栩栩如生地摆着,从他们的面前走过,他们就离我那么近,仿佛当年嘉陵江畔的硝烟尚未散尽……远远望去,纪念园对面就是日新月异的国家5A级旅游城市。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若先烈们看到今日车水马龙的繁华景象,该不知如何欣慰:这盛世,如您所愿。从山上下来,我随手捡起了落在地上的一片树叶,雨滴流过的痕迹尚未褪尽,我把它夹在明信片中告诉自己:“是时候该去那儿走走了。”再次出发的时候已经到了下一个端午节,凑巧又是一个雨季。不过陕北毕竟不像川东,炎炎夏日还是快速蒸发掉了水气。列车飞快奔驰,车窗外千沟万壑,延安,这个被无数中国人熟知的名字,以前仅仅在课本中见过,如今,我却真正踏上了这片革命圣地,心中充斥兴奋的同时,不免多了几分感慨。

      虽然到站的时候是傍晚时分,但是西部的太阳还没有要下山的意思。扬起手中的烟盒,上面印着的“延安”字样与火车站的招牌一模一样,都是主席当年的手笔。点燃一根香烟,坐在出站口的花坛上小憩。一队大秧歌从街上走过,莫不是传说中的陕北秧歌?浓墨重彩的婆姨们在攒动的人头间跳跃着,仿佛是这座城市为我个人开的欢迎仪式。踏上公交车,开始我这次“红色之旅”。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宝塔区就这么被黄河河道分成了双行道路,这似乎是天然雕饰出的交通系统。一切显得那么自然,多说一句,我不得不点赞的是延安的公交车比西安的公交车更先进,可以直接扫码付款。而西安的公交直到10月才开起了这项功能。看来身为革命老区,延安还是挺时髦的。

      “万达广场到了,有下车的没得?”

      售票员带有陕北风味的报站我还是听得懂的,从车上跳下来,沿着熙熙攘攘的人流向上看,宝塔山矗立于前。啊,延安,我把你追寻!这句诗一下子就从我的脑海中浮现出来,望着宏伟的宝塔山,我愣了足足二十分钟,手里捏着手机,也不知道是拍照好还是不拍的好。我是被震撼到了,真想掬一抔黄土紧紧地放在心窝上。夜幕,渐渐地笼盖了这座城市,星空与闪烁的灯光交相呼应,为革命老城的夜生活做了点缀。如果说延安的公交车是让我点赞的第一个项目,那么延安市区的旅游规划则是我要点赞的第二个项目了。从王家坪到枣园再到杨家岭,可谓“一条龙”式的交通啊,三大革命旧址畅行无阻,这样即使没有攻略,游客也能够明明白白地安排自己的行程,套用一句网络流行语:“确认过眼神,这是自己人。”

      登上清凉山,延州风光尽收眼底,辗转而上,清凉山上的清凉寺旁就是范公祠,原来八百多年前,范文正公就在此地工作过啊,怪不得如此有灵性,能够吸引红军三大主力在此会师呢。抚摸着摩崖洞中的石刻,我想起了毛泽东同志在此和艾青谈论文学的场景,时空好像又把我带回了七十多年前的那个场景……“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后来,在杨家岭中央大礼堂,我又读到了这样一段文字:

      “延安,古称‘肤施’,传说释迦牟尼弟子效法前辈‘舍身饲虎’,在清凉山下割下自己的肌肉喂养觅食的老鹰,为了纪念这位舍生取义的僧人,延州城就被命名为‘肤施县’,也就是今天的宝塔区。”

      读到这里的时候,我被感动了,当然了,佛教的传说真伪还须考证。但是这片土地上埋下了多少人的热血呢?横山岭,行路难,这是刘志丹同志带来的星星之火;创红地,造青天,这是谢子长同志对党员的呼唤……瓦窑堡的稿纸写就了中华民族的复兴,南泥湾的土地点燃了革命胜利的火炬,梁家河的窑洞开拓了新的征程,东方巨龙引领着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子孙在神州大地上腾飞。想到这里,我默默地吟诵了一句主席的诗:“延安无土不黄金。”

      等待返程的列车上,火车站的工地尘土飞扬,用不了多久,高铁会贯通这座城市,日新月异的中国速度就展现在我的身旁,我掏出耳机,打开歌单,熟悉的旋律再次响起:“一把黄土塑成千百个你我,静脉是长城,动脉是黄河,五千年的文化是生生不息的脉搏……”

      (责任编辑:王仁锋)

    网站编辑:穆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