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改革开放记忆】三代人的高考
    发表时间:2018-11-20 来源:党建网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作者:董杨

      高考的恢复,为广大学子提供了一次改写命运的机会。从20世纪80年代起,我父母的双方家庭共三代人,前仆后继,参加高考,最终重新书写了各自的人生。

      我父亲一家,有兄弟姐妹6人,他排行老三。父亲一家祖祖辈辈都生活在昆明与曲靖交界处的那座大山里,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平凡生活。母亲一家,有兄弟姐妹4人,她排行老大,家住另一个山头的乡镇上。由于外公、外婆都在 “吃国家粮”的单位,家庭条件自然比父亲家稍微好些,可子女众多,负担依然不小。排行老大的母亲在读完初中后,就去工厂上班了,因缘际会之下认识了“读完中专,跳出农门”的父亲。

      幼时的我,吃住玩耍都在厂里,对高考根本没有什么概念,只觉得:不管读书与否,最终都是在厂里上班。

      后来,我的孃孃(阿姨)和舅舅,他们相继去县一中读高中,先后考取了曲靖师范专科高等学校和云南工学院。母亲家一连出了两个大学生,在小县城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舅舅去昆明读大学的前一天,父亲把我最喜欢的母鸡小花炖了,给舅舅送行,这让我伤心了好几天。含泪啃鸡腿的我与姐姐一道听着父亲的酒后真言:“你们两个都要给我好好读书,像你们舅舅一样,以后考个大学才会有出息。”听父亲唠叨了好几遍后,我带着怨气地质问他:“你怎么没去考个大学啊?”一向温和的父亲借着酒劲,突然暴跳如雷地吼道:“我们村,像我一样“跳出农门、吃上皇粮”的才几个,何况家里条件有限,哪有余钱供我读大学?所以你们两个给我好好考取大学,我就是砸锅卖铁也会供你们读完。考不上的话,就跟我去厂里挑沙灰。”

      几年后,孃孃(阿姨)和舅舅相继大学毕业,工作由国家分配,分别去了县城一中和化工设计院,也吃上了“公家粮”。再后来,母亲因工作调动去了县城一中做后勤。孃孃(阿姨)虽然比母亲晚工作好多年,但母亲总说:“大学生的工资就是比她这个工人高。”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上小学前还调皮捣蛋、上树摘果、下河摸鱼的我,开始静下心来学习了。镇一小读完后,我去了县一中读初中,后来又去市一中读高中,虽然不是学霸,但成绩还算稳定,保持在全年级的前列。

      在我读高二那年,姐姐实现了她的愿望,考上了昆明医学院。由于我在填报高考志愿时没有目标,就随手报了一所从部队转属铁道部的院校。没想到的是,我的高考分数超过了重点线,就这样懵懵懂懂地去上大学了。我的好几位学霸同学都如愿去了他们心仪的学校。

      在父亲家这边,我的几个堂兄弟姐妹,相继从乡下到县城读了初中、高中,而后考取了省城昆明的大学后,选择留在了昆明。母亲家这边的表兄弟姐妹,因为高中就在市里读,大学就考去了省外,毕业后就留在了那边。

      有一年偶然一次回老家,村里的老人一见到我爸就说:“老三回来了,你家出了那么多大学生,现在都在外面工作了。真让人羡慕啊!”我当时最大的感触是:大山里的孩子靠知识是可以改变命运的。

      今年,我堂哥的女儿备战高考。

      虽然还不知她准备考去哪儿,但我相信:她到任何一座城市上大学,都能获得更多的人生经验。届时,她将成为家里第三代人中最后一个走出大山的人。两个世居大山的家族用三代人的高考接力,成功实现了走出大山、融入城市的愿望,改变了祖祖辈辈的命运,这都要感谢高考,感谢改革开放啊!(作者单位:云南省昆明市委党史研究室)

      (责任编辑:曾龙)

    网站编辑:王高林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