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常江曼:奶奶的梳篦
    发表时间:2018-01-15 来源:党建网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白土镇 常江曼

     

      打开儿时的百宝箱,一把老式的梳篦静静地躺在箱子的角落里。时光侵蚀了它原本色泽亮丽的漆面,只留下磨染光滑的原木泛着淡淡的光亮。透过这柔和的光亮,我仿佛看到奶奶在阳光下用这梳篦沾着刨花水一丝不苟地梳理着自己齐耳短发的场景。

      奶奶是一个普通的农村老太太。记忆中的她穿着件干净的老式对襟小袄,满头灰白的头发整齐服帖地夹在耳后,瘦小的身躯总是挺得直直的,仿若生活中再大的困苦和磨难,也难以将她的脊梁压弯。

      “再穷不能没志气,再缺不能缺精神。”这是奶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小的时候,家里条件不是很好,奶奶每天坚持早上四点半起床,喂鸡、喂猪、打理菜园、下地做农活,七点多回来,开始准备一家人的饭食。家里不算很大的院子被奶奶收拾得井井有条,鸡窝和猪圈也总是干干净净的。农忙的时候我跟着父母回老家,贪睡的我总是顶着鸡窝头起床。“妮儿,过来奶奶给你洗脸梳头。起床后一定要收拾好自己,收拾好才能有精神。人啊,一定要抬头挺胸有志气,要活就要活出那股子精气神儿。”伴着奶奶的唠叨声,我的鸡窝头变成了让全村的小姑娘都羡慕不已的小发辫儿。那时候的我还未能真正明白“精气神儿”的含义,但这句话却伴随着奶奶温绵的声音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脑海里。

      随着儿女成家立业,家里的条件渐渐地好了起来,而刚过上好日子的奶奶却病倒了。暑假的时候再见到奶奶,她已瘦得皮包骨头,孱弱的身躯在雪白的病床上显得更加单薄。可她仍然梳着一丝不乱的发型,绣着鞋垫。见我来了,她开心地从病床的枕头下摸出梳篦,拉着我要给我扎小辫儿。梳完了头,她又拿起了鞋垫,可是使了好久的劲儿,那层薄薄的鞋垫却总是难以扎穿。父亲默默地接过鞋垫穿过了针,又把针线放在了奶奶手边。“奶奶,你都不舒服了为什么还要做鞋垫儿呢?”我傻傻地问道。“妮儿啊,你不知道,奶奶就是用千层底儿的布鞋和衬底儿养大了你爸还有你姑姑们。现在千层底儿做不动了,还能绣绣鞋垫儿,多做点儿卖钱,到时候好养活你这个小馋猫啊。”“好呀,奶奶,到时候你身体好了,我陪你去出摊儿卖鞋垫儿,就可以买好多好吃的了!”我仰着脸笑着,却没有看到父亲早已转过身去,偷偷地抹去了眼中的泪花。

      最终那双绣了一半的鞋垫还是没能绣完。葬礼上,还不知道生死为何意的我握着奶奶留给我的梳篦傻傻地问父亲:“奶奶去哪儿了,她不是说要卖鞋垫儿给我买糖吃么?她怎么还不回来?”而父亲摸着我的头早已泣不成声。

      奶奶一生都是个要强的人,生活再艰难也没吃过一口救济粮,她常对父亲说:“我们有手有脚,饿了就上山挖野菜。做人要有志气,得学会养活自己,不能靠救济活着,更别让自个儿成为国家的负担。”每当学习和工作中遇见瓶颈想要放弃的时候,我仿佛总能看到奶奶站在晨光中向我招手,“妮儿啊,咱再穷不能没志气,再缺不能缺精神。你要有志气,要有精气神儿,要学会自己养活自己。”

      从来没有接受过教育的奶奶,一辈子连自己的名字都没有写全过。她也许并不清楚家风为何物,也从来没有刻意地去传承过什么,但她却身体力行教会了孩子们何为志气、何为精神,何为自给自足、何为自强自立。

    网站编辑:唐明涛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