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1.jpg
当前位置: 党建网首页 > 新版党建网2016 > 征文
【家风】庄永明:家有老兵
发表时间:2016-12-05    来源:党建网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一直以来,父亲都按照军人的标准做人、做事,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父亲当兵的历史,要追溯到1969年的冬天,当时他与公社其他10多名青年一起,南下福建漳浦县某守备师,成为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部队的两件“光荣往事”,经常被父亲提起。父亲热爱学习,尽管只有小学文化,但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学习毛泽东思想标兵,在师里做过报告。父亲在1976年的春天,告别了热爱的军营。

  服役当好兵,退伍当孝子。奶奶不幸中风、瘫痪在床后,父亲就独揽了照顾奶奶的担子,服侍了10年,直至她离世。奶奶常年卧床,心情不好,父亲就面带微笑、耐心开导。为奶奶端屎端尿,父亲毫无怨言、随叫随到。

  对亲人好,对乡亲们也好。无论是做大队干部,还是担任村养殖场场长,父亲都把公家的事看得很重,利用自己掌握的技术以及销售渠道,帮助乡亲们致富。作为家庭顶梁柱,担着“上有老、下有小”的重任,生活也不宽裕。但当亲戚朋友遇到困难,只要找到他,总会尽力帮忙、倾囊相助。

  在父亲的影响下,我从小崇拜军人、向往军营。1991年,我高中毕业时想报考军校。可遭到当时许多亲朋好友的反对,就一个儿子,让他考军校,等于白送给了国家。父亲态度坚决,就一句话:当兵好、有出息。从我上军校开始,父亲坚持定期给我写信,激励我克服困难、不断上进。军校毕业后,我分配到东海舰队工作,在常年出海、遇到困难时,父亲的鼓励就成为我战胜风浪和艰险的“最有力的武器”。父亲的鼓励和鞭策,让我不敢懈怠,不敢偷懒,一步步向前走,从一名军校学员成长为一名副团职军官。

  转业时,组织上安排我去乡镇工作。当时想不通,内心很苦闷,认为当兵吃苦那么多年,既然回到了地方,就不想再去乡镇“吃苦受累”。父亲及时开导我,并用一名老县长的故事“为我宽心”。老县长姓骆,如今是80多岁的退休干部。他热爱基层,在乡镇工作了20多年,能叫得出每个村民的小名,即使退休多年,乡亲们依然怀念他。父亲的话,让我看清了“基层的价值”,于是下定决心,从零开始,扎根基层,在“为民办事、服务乡亲”中实现人生价值。(作者单位:浙江省桐乡市乌镇镇党委)

  (责任编辑:郭慧)

网站编辑:唐明涛
>>
思想理论
>>
党建论坛
>>
党史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