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1.jpg
当前位置: 党建网首页 > 新版党建网2016 > 征文
【家风】潘智:父亲的家书
发表时间:2016-10-20    来源:党建网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父亲是上世纪50年代的大学生。母亲出生在山沟农村,很小就不幸成了孤儿。从我记事时起,父母亲一直相敬如宾,从未为琐事红过脸。良好的家风和成长环境也养成了我们兄妹朴实、友善的性格。

  偶然整理,我想不到还能保存着父亲的几十封家书,这不期而遇,让我觉得异常珍贵。印象里,父亲给我写信,大概是从我踏入军营时起写的。那时,我第一次远离家乡和亲人,从小就喜欢听父亲励志求学的故事,紧张的部队生活能读到父亲的来信是件快乐的事。后来,随着通讯的发达,书信渐渐地少了,取而代之的是电话、微信,可父亲的家书依然没有间断。他常说:通讯固然方便,但不能替代书信。对我们这代人来说,书信更能体悟到亲情,它是文化也是传承,信如见人,更能读出你的精神和思想。

  父亲的家书,印象最深的有三次。一次是我参加军校考试那年,父亲来部队看了我一次。那次,我与父亲聊了很久。后来,父亲就给我写了一封家书,让我的思想包袱不要太大,要轻松面对考试,人生道路很宽广,并激励我“既然选准目标,就应有担当的勇气,勇往直前,无怨无悔”。父亲的话犹如一泓清泉,给我无形的力量。

  记得从我第一次入队到入团,父亲总是会督促我走在最前面。入伍第一天起,我便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直到军校毕业未能批准,为此我也曾灰心过。父亲知道后对我说:“即便是入不了党,也要以一名共产党员的要求去约束自己,做到心中有党、行动忠实于党。”父亲建议我好好地学习一下党章。翻开党章我一页页地往下读,越学越让我意识到自己离一名党员的要求实在是太远了。也就从那时起,我不再计较自己的入党申请书是否能够通过,也不再计较自己是否能够成为一名党员。用父亲的话说,以党员的标准去要求自己就够了。后来,我加入了共产党,而且成为一名基层党组织书记。

  妻子和我都来自异乡,结婚后,父亲给我写了一封家书。那时,电话已经很普及,人们日常交际基本上已经不写信了。父亲在信中跟我说了一些维护婚姻的道理,提醒我要学会相互谦让,相濡以沫。现在我已为人父,对父亲的话有了更深刻地体会,夫妻间幸福,靠的不就是包容、理解和信任吗?他的眼里,儿子就是他一生不变的牵挂和教化的责任。

  好家风润物无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以家庭为基点,再将传统美德、时代精神传递到整个社会。(作者单位:浙江宁波市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郭慧)

网站编辑:王高林
>>
思想理论
>>
党建论坛
>>
党史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