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1.jpg
当前位置: 党建网首页 > 新版党建网2016 > 征文
王亚妮: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
发表时间:2016-09-22    来源:党建网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指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的确,立场是认识和处理问题所处的地位和所抱的态度。立场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这个根本问题不解决,其他许多问题也就不易解决。对任何政党而言,有什么样的立场,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观点、方法;对党员而言,有什么样的立场,就有什么样的思想观点,从而就有相应的行动。回顾95年来党团结带领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党始终坚持人民立场、紧紧依靠人民,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跨过一道道沟坎,取得一场场胜利。

  革命时期,党坚持人民立场,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建党伊始,中国共产党选择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改造中国的武器,选择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根据列宁的建党学说组建了中国的无产阶级政党,提出代表中国无产阶级和其他广大劳动群众根本利益的纲领和奋斗目标,并开始带领人民走上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的伟大征程。对此,刘少奇曾说过:“我们党从最初起,就是为服务于人民而建立的,我们一切党员的一切牺牲、努力和斗争,都是为了人民群众的福利和解放,而不是为了别的。这是我们共产党人最大的光荣和最值得骄傲的地方。”可见,中国共产党携带“为民”基因,党的立场,就是人民的立场;党的路线,就是人民的路线;党的责任,就是向人民负责;党的行动和政策,就是要满足人民的需求;党的干部,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公仆。延安时期,党坚持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公开表明“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绝无私利可图。它应该受人民的监督,而决不应该违背人民的意旨。它的党员应该站在民众之中,而决不应该站在民众之上”。在理论上,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确立为党的根本宗旨,并将其写入七大党章,要求全党必须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必须与工人群众、农民群众及其他革命人民建立广泛的联系;在实践中,指明“只要是忠于职务并多少著有成绩的,也就都是为人民服务的,都是人民的勤务员”,强调“我们的每一个指战员以至每一个炊事员、饲养员,都是为人民服务的”。而且,通过张思德——一名普通的警卫战士、一个普通的共产党员的形象,将中国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党的根本宗旨具体化、人格化。毛泽东的三篇名著《纪念白求恩》《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灵魂和主旨都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现在也成为广大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的必修课。

  建设时期,党坚持人民立场,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新中国成立后,党积极探索执政条件下的发展路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政权属于全体人民,在此基础上确立了基本政治制度,即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政党制度。这一阶段,党领导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也为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期间,党实现了从革命党向执政党的伟大转变,并通过雷锋这个受共产党人革命道德教育成长,又在新中国建设实践中锻炼出来的共产党员的典型,树立了执政条件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员的具体形象。共产党员雷锋成为全体共产党员的道德标杆,成为人民道德追求的一个可亲近的范式,也成为当时政党伦理观向国家伦理观转化的一个关键人物,极大的密切了党群关系,展示了共产党人的为民情怀。

  改革开放时期,党坚持人民立场,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制度和理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坚持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始终站在人民立场、以人民利益为导向,坚持把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即是否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检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否正确的根本标准。按照这个标准,党把实现人民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确定并始终坚持新时期的基本路线,领导了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在“政治上发展民主”,“经济上进行改革”,“同时相应地进行社会其他领域的改革”。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无论是深化改革,还是推进法治;无论是发展经济,还是治理社会,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

  新的历史时期,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进一步强调人民立场。如果说,在95年的奋斗历程中,党始终与人民同甘苦、共患难,铸就了密不可分的血肉联系。像“鱼和水”“土地与种子”“父母与儿女”“公仆与主人”“工具和使用者”等,就是对党群关系的生动比喻。正是因为党能始终站在人民立场,不断深化人民情怀,团结和带领人民群众,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一个又一个胜利。与此相对,前苏联共产党没有站稳站好人民立场,亡党亡国的前车之鉴犹在眼前。苏联解体前,《西伯利亚报》曾经进行过一次问卷调查,被调查者认为苏共代表工人利益的占4%,认为代表全体人民的占7%,认为代表全体党员的也只占11%,而认为苏共代表党的官僚、代表干部、代表机关工作人员的竟占85%!”这个结果说明:正是因为苏共已经不是站在人民立场上的政党,从而失去了人民的支持,导致了苏共亡党亡国的悲剧。新时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就任伊始公开向全世界庄严承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一定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一份合格的答卷”。时值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之际,通篇贯穿着“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主旨的“七一”重要讲话,总共11000多字,其中就有107处提到“人民”。实际上,这里的“初心”本质上是党对人民的赤子之心,讲话还进一步强调“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讲话以人民为关键词,归根到底就是要求,全党始终坚守人民立场,永远保持建党时的奋斗精神。

  始终站在人民立场,这就要求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反复强调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人民群众、最大危险是脱离人民群众,先后在全党开展了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在全党开展“两学一做”专题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站正了群众立场,找回了群众观点,牢固了宗旨意识,强化了人民情怀。始终站在人民立场,这就要求全党同志要把人民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面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呈现出来的利益诉求多元化的复杂格局,面对发展中出现的重大挑战、重大风险、重大阻力、重大矛盾,全党同志都要始终牢记把人民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要善于为人民服务,把对人民负责、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作为自己一切行动的最高标准,在工作中始终坚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特别是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普通劳动者根本利益”。始终站在人民立场,这就要求全党同志把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作为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实现共产主义是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当前,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要求全党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上重点保障和改善民生,使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带领人民朝着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前进。

      (作者系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副研究员、处长)

  (责任编辑:陈蓉)

网站编辑:王高林
>>
思想理论
>>
党建论坛
>>
党史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