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习近平教你高考成功
    发表时间:2017-06-07 来源:学习大军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每年的6月6日能让无数考生与家长微微心颤,今夜不易入眠,睡前总有一阵子的辗转反侧,自信与期待、焦虑与紧张等等不同的心理成分交织在一起,后又在自我鼓励与安慰中渐渐变得坦然,然后浅浅地入睡。第二天带着自信的微笑进入考场,拿起笔在第一科语文考试卷上度过最初的五分钟,内心真正变得平静从容了。原来高考只是平日里无数个模拟考试中最规范的最后一场考试而已,不求超常发挥只求正常发挥,于是越发细心沉稳地考好每一科。高考更多的是考心态,是一场心灵的洗礼。作为一名“学习大军”志愿者,历经高考,总会给同学们讲授这段“心经”。目的是要让同学们正确看待高考争取更大成功。当然这只是从技术层面上的看待,如何在人生价值层面上正确看待高考,习近平总书记给我们作出了最好的示范,提供了最好的答案。

      勤学苦练成就梦想。2011年8月21日,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参观四川都江堰市青城山高级中学,用一句歌词“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和一句古诗“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来勉励高三学子。每一个人完成了九年义务教育,是否参加高考是人生的一大选择,选择高考即是确定了人生一大航向,并且还要做到一往无前。高考会要求每个人要付出比常人多得多的汗水与劳累,要懂得节制,最大限度地将娱乐或休息时间自觉投入到学习中来。因此说高考是对勤学苦练者最好的奖赏,能够参加高考本身就是一种成功。201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同青年代表座谈时就曾谈到自己插队时读书的情形:“上山放羊,我揣着书,把羊圈在山坡上,就开始看书。锄地到田头,开始休息一会儿时,我就拿出新华字典记一个字的多种含义,一点一滴积累。”在看似最不具备读书条件的情境下仍能苦学不辍的人,往往于日后能成为了不起的人,因为这类读书人的志向远大,学习过程堪称完美,他们从不因外界的局限或干扰而暂停求学的脚步。如果每位学子在高中三年1000多个日日夜夜里能够尽最大努力地勤学、深思、苦练,那么高考的成功往往是无悬念的。因为高考的成功是个过程性的成功,过程是完美的,结果往往也是圆满的。当然少不了一个前提条件,即保持良好的应考心态。高考是用无数个日夜的努力于不知不觉间提高水平、拔高角度的过程,是一个最终让人深刻感受到“山登绝顶我为峰”的庄严仪式。习近平在《我是黄土地的儿子》一文中回忆:“那时候报大学,清华有两个名额在延安地区,全分给了延川县。我三个志愿都填清华,你让我上就上,不让我上就拉倒。”习近平能够如此自信地填报志愿,就是凭着长期的苦学,拥有了扎实的学养、深厚的功底,自然而然形成学霸的气质——自信从容,志在必得。果不其然,他先是如愿以偿地上了清华大学,20年后又回到清华园在职攻读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并获得博士学位。想想习近平的成功过程,所有的高考学子,你们大可不必过于紧张,只要想到自己经历了难以计数的奋斗日子,就该祝福自己高考必胜。

      善学善作立志成才。2003年7月11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浙江日报》的《之江新语》专栏发表《路就在脚下》一文专门讨论如何看待高考。习近平说:“考上大学固然可喜,但没考上大学也不用悲观,更不能绝望。路就在脚下。一个人能否成才,关键不在于是否上大学,而在于他的实际本领。社会本身就是一个大学校,留心处处皆学问。只要你肯学习、能吃苦,没有读过大学,照样能成才。”虽说目前的高考录取率达到70%多,高等教育正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型,但仍不可否认其具有选拔功能。因种种原因无法参加高考或高考失利者,该如何正确看待高考呢?对人才进行劳动专业分类与培养是高考的性质之一,如果无法进入大学学习,难道自我专业定位的权利将被剥夺吗?难道就无法拥有劳动与生存技能?显然是不可能的。社会才是最好的大学,在这所大学里没人能够领到毕业证书。只要有志、有心,肯学,努力学到实际本领,将自己所从事的行业做到极致,就是最大的成功。能吃苦、肯学习、愿付出的人永远是社会的宠儿,其实每个人用心观察一下就会发现身边这样的能人不在少数。因此没上大学的人根本没必要自暴自弃、妄自菲薄,这样做是得不到同情的。社会上每一个正常人都是在流自己的汗,凭自己的本事,挣自己的饭。总之,一个拥有真本领的人在社会上总会找到最好的出路,并且全世界都会给这种人让路。

      放眼社会追求卓越。对于父母给子女过大压力,学校重视文化教育而轻视心理健康教育和人文关怀等现象,习近平指出:“一定要从社会、学校和家长等多方入手,千方百计把孩子从分数中解放出来。要让他们明白,人生道路千万条,各行各业都能成才。只要矢志追求、努力拼搏,照样可以实现人生抱负和目标。”冰心曾说:“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毋庸讳言,对于社会而言,高考提供了一条上升通道,具有激发社会活力、提高社会流动能力的意义。但如果只用功利的方式对待高考,那么将带来伤害,高分低者能有之,心理健康出问题者有之,学非所用者有之。社会对高考的诸多期待与诉求,显然不是高考所能承受之重,不利于建设一个公平健康的社会,因此分数不能成为评价学生的唯一,要从社会、学校、家长等诸多角度对学生进行减负,让学生身心两健、学创俱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激发起自己的雄心壮志,发挥潜质,作出成绩,让人佩服。因此说在健康的社会环境中,阶层上升的通道、社会公平的实现方式应该是多元的,高考是之一,而不是唯一。

      高考成功的秘诀是“心好一切都好”,既然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每位考生一双慧眼,使之对高考的特性洞若观火,那么每位考生的高考一定成功!书读十载,今朝一鼓作气;剑指六月,今生青春无悔。

      (责编:刘文韬)

      

    网站编辑:王高林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