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爷爷留给我们的不只是光荣
    发表时间:2018-09-10 来源:《党建》杂志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 马继民(杨靖宇嫡孙)

      抗日名将杨靖宇,1927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后,在河南、东北等地从事党的地下工作,曾5次被捕入狱,屡受酷刑,坚贞不屈。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任中共哈尔滨市委书记、兼满洲省委军委代理书记,开始组建东北地区的红军武装和抗日武装。1934年4月联合17支抗日武装成立抗日联合军总指挥部,任总指挥。后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军长兼政治委员、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率部长期转战东南满大地,威震东北。1939年在东南满地区秋冬季反“讨伐”作战中,他率部转战于濛江一带,最后只身与敌周旋5昼夜,1940年2月23日在吉林濛江三道崴子壮烈牺牲。

     

      我的爷爷杨靖宇将军原名马尚德,河南省确山县人。他1905年2月出生,1940年2月牺牲时年仅35岁。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辉煌的一生。他率领东北抗日联军在林海雪原极其艰苦恶劣的环境中与日寇浴血奋战,用草根棉絮充饥,誓死不降,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爷爷虽然早早地走了,但他给我们马家留下的宝贵精神遗产,树立了我们家“严要求、重责任、懂知足”的良好家风。

     

      家中珍藏一张爷爷的老照片

      爷爷牺牲后,一直到1950年兴建东北烈士纪念馆时,组织上尚未搞清楚他的出生地。当时能找到的只有一张发黄了的“杨靖宇履历表”,上面依稀可辨地写着:“马尚德,到东北后曾用名杨靖宇……”就在这时,一篇由杨易辰同志撰写的回忆文章《忆模范共产党员杨靖宇同志》,让杨靖宇抗联时的老战友、时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的冯仲云等人眼前一亮。

      不久后,冯仲云等人见到了时任中共河南省委负责人的杨易辰。杨易辰确切地告诉他们,杨靖宇司令的老家肯定在河南,而且是在确山县的农村。于是,冯仲云等人来到了确山县。

      千寻万找之后,1951年夏天的一个中午,冯仲云等人来到我父亲马从云的家中,把正在吃饭的马从云仔细打量了许久,他们激动地说:“找到了,找到了,终于找到了杨司令的后代!”得知我的奶奶等了18年、已于1946年病故的消息时,他们唏嘘长叹。

      爷爷杨靖宇1905年2月13日出生于确山县李湾村(今属驻马店市驿城区)一个农民家庭,幼年丧父,家境贫寒,由我曾奶奶含辛茹苦照料长大,1923年考入河南省立开封纺染工业学校。当年,在我父亲的家中,仅存一张少年杨靖宇在开封读书时的照片,后来杨靖宇将军着戎装的照片及其他图片都是后人根据对将军形象的回忆画出来的。

      实际上,我们这些后代对爷爷的印象是非常模糊的。上世纪五十年代,我父亲马从云曾在信阳铁路学校上学,毕业后被分配到郑州铁路局材料厂工作。1964年8月,父亲因为身患肝癌,在出差途中病故于江苏镇江,年仅38岁,遗骨被安葬在郑州市烈士陵园。

    本文作者马继民和母亲方秀云

      父亲去世时,留下4个未成年的子女和还在娘胎里的我。那年,我大哥马继光14岁,大姐马继先12岁,二姐马继传8岁,二哥马继志4岁,母亲方秀云怀上我才3个月,家里的重担一下子落在了母亲一个人身上。由于没有工作,母亲只得做临时工,给别人看孩子、做手套、纳鞋底,省吃俭用供几个孩子读书。

      大姐马继先小时候叫马婷,1958年组织上在吉林通化重新安葬杨靖宇的时候,与爷爷多年生死与共的一位老战友给大姐起了这个名字,意思是让她继承先辈的光荣传统,做无愧于杨靖宇将军的后代,继承先辈遗志、弘扬烈士精神。

     

      一块桦树皮成为传家宝

      母亲方秀云珍藏着一块桦树皮,那是1958年她和父亲从杨靖宇牺牲的地方带回的,这块桦树皮也成为我们全家的“传家宝”。

      1958年2月23日,大雪飘飘,我父母轻唤着爷爷的名字来到吉林。在白雪皑皑的群山之中,他们看到了爷爷牺牲时背靠的那棵粗壮、挺拔的松树,山上仍然可见日军留下的圆碉堡,以及被炸倒在地上的红松树,英雄已去,只有这些遗迹和遗物仍在默默地见证着那场激烈的战斗。走时,母亲从杨靖宇战斗过的地方带回一块桦树皮,放在柜子里珍藏着。

      逢年过节或在爷爷杨靖宇的忌日,母亲总会拿出“传家宝”来教育我们。有时被附近学校请去做报告,她也会随身带着这块桦树皮。母亲说,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孩子们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母亲告诫我们兄弟姐妹:绝对不允许以抗日英雄后代为借口向组织提要求、捞好处。她明确表示,爷爷是爷爷,你们是你们。不能张扬,要低调做人。

      靖宇县原名濛江县,1946年为纪念杨靖宇烈士殉难而改名为“靖宇县”。2005年,我到吉林白山市参加“杨靖宇诞辰100周年、殉国65周年纪念大会”时,靖宇县组织抗联英雄后代重走抗联路的这次经历,让我对这座以爷爷名字命名的县城有了更深的感情。

    马家的全家福(后排右二为作者马继民)

      2016年12月12日,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二哥马继志代表全家去北京领奖,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接见了“全国文明家庭”代表。在会上,说起家风,马继志拿起这块用红布包着的桦树皮说:“母亲生前总是拿着桦树皮教导我们,咱是抗日英雄的后代,不能向组织提任何要求,要勤奋工作,为爷爷争光,不给先辈抹黑。”

     

      九字家风代代传

      我们马家的每一个人,心里都有一个信条:杨靖宇是我们的骄傲,但绝不是我们可以依赖的资本!“严要求、重责任、懂知足”,这九个字成了马家代代相传的家风家训。

      二哥马继志和我先后参军入伍,马继志在中越自卫反击战中成绩显著,荣立三等功。大姐马继先和二组马继传,以及后来转业的二哥马继志和我都是铁路工人,在严明家风的熏陶下,我们在工作中兢兢业业、默默奉献。

      如今,二哥马继志已从郑州铁路局机务段火车司机长岗位上退休。十几年来,他在郑州至安阳路段安全行车上百万公里。在他看来,英雄的后代也许不能做到像先辈那样名扬青史,但可以通过做好本职工作,为群众服好务、尽好责,成为奉公守法、积极工作的好公民。

      我从部队退伍后,被安排在郑州铁路局物资供应总段工作。2005年,靖宇县的领导同志多次打来电话,邀请我去该县担任县长助理,协助当地发展红色旅游。为此,我母亲召集全家开了一个家庭会,她说,如果是商业行为,为个人谋私利,就是给你爷爷抹黑,决不能去;如果是为他当年战斗、牺牲的地方的群众谋福利,作为后人应尽这份力,但不准拿工资。我临行时,母亲叮嘱了一句话:“孩子,到那边要好好为人民服务”。

      我母亲方秀云被评选为“郑州市十大母亲”,我们家庭也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一家人上慈下孝、互帮互爱。平时,我们和老人生活在一起,婆媳相处也很和谐。母亲在世时,由于年事已高,身体免疫力差,腿上经常过敏,奇痒难忍。我爱人为了减轻婆婆的病痛,多次带老人就医,还经常搜集治疗此病的秘方、偏方为老人医治。2016年10月30日,母亲因病医治无效,在郑州逝世,享年92岁。

      大哥马继光夫妇都是聋哑人,生活不便,他们的孙子出生时,大姐继先、二姐继传主动上门包揽了照顾产妇和孩子的工作。

      “在平凡中严要求,在平淡中懂知足”。良好的家风在马家一代又一代人中绵绵传续。在良好家风的陶冶下,杨家的第四代人也渐渐长大,有的还考上了博士研究生。第四代人中,有普通的铁路职工,有教师,有医生,有军人,虽然职业不同,但在工作中都是勤勤恳恳,任劳任怨。

      我想对自己的儿子说几句话,也是对马家所有第四代人的一个期望:“杨靖宇这个名字的分量有多重,我想你们可能跟我一样,从小就感受到了。与其说这个名字给我们带来了多少荣誉,不如说给我们带来多大压力与动力,他让我们不敢任意而为。所以,有时候我们甚至不愿向别人提及这种身份。身份可以不提,但是无须回避,更不能忘记!骄傲深埋于内心,责任扛起在肩头。无论学习、生活还是工作,做好自己该做的,只能争光,不能抹黑!”●

      (责任编辑:刘文韬)

    网站编辑:党建网 编辑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