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中国主题书店,金子般珍贵
    发表时间:2018-05-25 来源:人民日报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本报赴吉尔吉斯斯坦特派记者 吴 焰 曲 颂

     

      尚斯书店举行《丝绸之路考古十五讲》新书分享会。

      本报记者 吴 焰摄

      尚斯书店。

      本报记者 吴 焰摄

      在“中国图书进校园”活动上,阿拉巴耶夫大学师生正在翻阅图书。

     

      本报记者 吴 焰摄

      在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市中心,有家中国主题书店很火。这里的常客既有国会议员、名人明星,又有大中学生、汉语初学者。

      这家名为“尚斯”的书店,是中亚首家中国主题图书出版社和书店,去年10月开业,书店所在的比什凯克玛纳斯大街61号,也被当地年轻人视为文化时尚之地。

      当前,实体书店日渐式微,这家“中国书店”开业半年即开支基本平衡,口碑爆棚,怎么做到的?

      专程赶来的“书粉”挤满书店

      店面不算大,150平方米左右。一排排书架上,分别摆放着中文书以及中国主题的俄语、吉尔吉斯语和哈萨克语图书,有《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国道路与中国梦想》《大国的责任》等图书,有常见的汉语学习书,还有反映中国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的图书。正值午后,三三两两的读者在轻轻翻阅图书,不时向店员咨询。

      说是书店,更像书吧。几天前,书店就通过社交网络账号预告了新书推介会。下午4时刚过,店员们迅速移动书架,布放桌椅,支起投影,书店立马变身为讲堂。暴雨突至,也没挡住读者的热情,书店里很快挤满了专程赶来的30多位“书粉”,有大学老师,有在校学生,还有其他中国文化爱好者。

      当天分享的是北京大学林梅村教授著写的《丝绸之路考古十五讲》(吉语版)。主讲人奥克加布里·卡帕尔巴耶夫是阿拉巴耶夫大学的历史学教授,他热情洋溢地介绍:此书虽是中国教授所著,但60%以上的内容与吉尔吉斯斯坦密切相关。全书娓娓道来,插图丰富。他建议历史文化学者和大学生好好读读这本书,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沿革和现实意义。吉语版责任编辑、尚斯出版社的编辑纳兹古丽·奥斯蒙诺娃也和大家分享了编译中的一些趣事。听众们不时举手提问、互动交流,场面活跃。

      尚斯书店,由尚斯国际出版集团运营。这是一家从中国走出来的民营文化企业,在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等国已拥有7家独立出版机构和发行渠道,累计翻译出版中国主题类图书400余种。集团总裁穆平告诉记者,在吉尔吉斯斯坦开办中国主题书店,出版吉尔吉斯语版的中国主题图书,希望帮助当地民众了解真实的中国。他也坚信:“中国主题的书,在海外一定有市场。”

      据不完全统计,比什凯克市大专院校登记在册学习中文的学生多达6000余人,全国学习中文的学生及青年已超过3万。但与之形成强烈反差的是,长期以来,该国中文教材短缺且价格昂贵,更因缺乏吉语版或者俄语版,读者对一些中国主题的图书望而却步。

      尚斯的出现,纾解了这一困境。中学生卡莉布,捧着尚斯出版社的少儿文学作品《红纱灯》俄语版,爱不释手;生物专业的热孜古丽,入手了好几本汉语教材,想通过汉语水平考试,到中国留学深造;刚付完钱买下《思考致富》的萨碧尔,对中国的历史、文化和茶艺特别感兴趣;而阿拉巴耶夫大学校长、历史学教授托罗别克·阿布迪拉赫玛诺夫,一次买了三本有关中国历史的“大部头”。他说,自己中文水平有限,就盼着多一些俄语、吉语版的中国主题专业书,写论文、做研究、教学生都离不了。

      “这个书店就像金子一样珍贵。”在去年10月的书店开业典礼上,吉国会议员卡内别克·伊马纳利耶夫这样致辞。他说,近几年,在“一带一路”建设框架下,吉中两国各领域合作如火如荼。比什凯克的中国企业多了、商店多了、餐厅多了,而尚斯书店的出现,让中吉文化交流有了一个新的方式。

      民间的中国文化传播中心

      尚斯书店能“火”,有中国主题热的因素,其出色的经营之道也是“圈粉”理由。

      在比什凯克,记者参加了两场“尚斯图书进校园”活动,充分领略了他们的“圈粉”能力。

      尽管已是考试、毕业季,校园里,学生们或是在教室苦读,或是在校园留影纪念。不过,无论是在阿巴拉耶夫大学,还是在比什凯克人文大学,尚斯的校园书展仍然吸引了不少师生。出版社编辑和书店店长现场介绍图书,与学生互动提问中国话题,答对者赠书,学生兴致盎然。在阿拉巴耶夫大学,校长亲自站台推介;在比什凯克人文大学,吉汉系主任拉哈特·别依谢巴耶夫透露,人文大学已经和尚斯出版社签订了合作协议,学校和书店互办各类与中国图书相关的活动。

      虽然有8个月的身孕,但出版社执行社长娜尔克依扎仍坚持到现场。“这也是帮助我们了解读者的兴趣需要、拓展读者面的机会。”她告诉记者,出版社成立一年来,已从最初的5人壮大到拥有专职、兼职编译30多人的编辑团队,出版了40多种吉语版中国图书,像《敦煌十八讲》《中国近代史》《中国道路与中国梦想》以及小说《一个人的聚会》,都很受欢迎。

      尚斯书店店员清一色“90后”。25岁的店长虚云,过去几个月里,他和年轻的团队带着新书,跑遍了吉尔吉斯斯坦的7个州,光是“中国图书进校园”“尚斯新书推介”就举办了近100场,还经常请孔子学院的师生来店里讨论、交流、联谊。前不久,书店还启动了“名人谈成功之路”系列讲座。深受青年人喜爱的吉尔吉斯斯坦著名女歌手别克波利耶娃来了,与60多位大学生就“怎样才能成功”展开了互动交流;28岁的吉尔吉斯斯坦最年轻议员阿卡耶夫也走进了书店,和读者讨论中国发展为什么这么快……

      “它已经不仅仅是一家书店,而成为一个文化沙龙,一处民间的中国文化传播中心。”中国驻吉使馆政治处主任王继伟评价道。他说,在互联网冲击下,实体书店发展面临很多困难,但尚斯书店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办成了一个“接地气、有文气、聚人气”的线下沙龙,吸引了许多对中国和中国文化感兴趣的人。

      米尔别克·托洛贡·乌鲁本和朋友来参加了这里举办的一些有趣活动,立即被吸引,成了书店的一名志愿者。开始,书店有啥活动他就来帮忙,渐渐地,他也对中国的茶艺、历史有了兴趣。他说,就算看不懂中文和俄文,听大家一起讨论书中的中国,也特别有意思。          

        他们被“中国”吸引而来

      比什凯克的尚斯团队中,从执行社长到书店店长,从总编、责编到编译,全部为吉国本地人。他们进入尚斯的理由各有不同,却有一个共同点:被“中国”吸引而来。

      被大家称作“娜娜”的娜尔克依扎,父亲有一家农场企业。她从中国留学回来后,先在家族企业里担任行政管理经理。穆平在为比什凯克出版社物色负责人时,朋友推荐了她。“我没有丝毫犹豫就答应了。”她说,尽管尚斯提供的薪水比她原来的企业少了近一半,“但我学了8年中国文学,我喜欢中国,希望有机会能为吉中文化交流做点有意义、有意思的事”。

      阿布杜马木别特·萨里耶夫出版过诗歌与小说,61岁的他过去与中国几无交集,加入出版社担任责任编辑,用他的话说,是“想用这样的方式离中国近一些,解答我心中的一个疑惑”。这个“疑惑”就是:为什么中国发展得如此之好?靠着“责任编辑”的小权力,他力主出版社编译出版胡鞍钢的《中国道路与中国梦想》这本书。有意思的是,他在审读吉语版时,还个性化地把自认为很重要的段落标成黑体——“我希望读此书的人也和我一样有共鸣、多反思。”

      当然,大多数到这里工作的人还是冲着这家书店的“未来”。总是活力满满、创意十足的虚云店长,此前是职业培训主持人。凭着灵敏的嗅觉,他意识到这家主营中国主题的书店一定会有很大市场。“全世界都在关注中国,关心丝绸之路,这就是最大的营销点。”

      从一家大学出版社被“挖”来的现任出版社总编埃尔尼斯特·塔尔卡诺夫,看到尚斯的消息经常出现在当地媒体上,言语里透着自豪:出版社能以不错的待遇吸引很多年轻有为的人加入,书卖得越来越好。拥有两个可爱女儿的店员小米,已经计划让孩子学习中文,“我看好中国,希望孩子以后到中国去学习工作!”

      (本报比什凯克电)

    网站编辑:穆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