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红色文艺轻骑兵”红火海外中国年
    发表时间:2018-02-11 来源:中国文化报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本报记者 李琤

      

      

      

      随着春节的临近,国内春节气氛渐浓,而海外的中国年已率先红火启动。德国当地时间2月1日,柏林市的波茨坦购物广场人气爆棚,喜庆的大红灯笼热情高悬、绘有生肖图案和字样的条幅庄重喜庆、腾云驾雾的祥龙栩栩如生,一张张好奇的德国面孔被中国春节活动带动得欢快而兴奋。

      当日,在热情活泼的《鄂尔多斯舞》中,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的乌审旗乌兰牧骑艺术团以极具民族特色的精彩演出,拉开了德国2018“欢乐春节”系列活动的序幕。作为中国文化部打造的海外春节文化系列品牌活动,“欢乐春节”所到之处收获了极高的赞誉,这次也不例外。

      据乌审旗乌兰牧骑艺术团队长斯仁介绍,本次乌审旗乌兰牧骑赴德演出是鄂尔多斯市“‘一带一路’上的乌兰牧骑”品牌文化交流活动的重要一站,艺术团还将前往德国的汉堡、杜塞尔多夫等城市进行巡回演出,展示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草原文化登抵“汽车王国”

      悠扬的琴声、豪迈的蒙古族舞蹈、醇厚的歌声、独特的呼麦,这场“欢乐春节”的演出,为德国民众以及生活在德国的华人奉上了欢快的中国年。

      长调民歌、蒙古族歌舞、民乐和呼麦……鄂尔多斯市乌审旗乌兰牧骑为“欢乐春节”精心打造了一台艺术水准精湛、民族特色鲜明、灵活度高的精彩演出,而这也恰恰体现了乌兰牧骑这支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短小精干、一专多能的特点。

      在柏林生活与工作的彭愉带着不到4岁的女儿第一次参加“欢乐春节”。“这是第一次带宝贝在德国看中国春节表演,让她感受一下中国过年的气氛。活动非常有中国文化特色,虽然不能回家过年,但可以这样提前庆祝也很安慰。现场有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艺品以及传统文化的展览,可以让孩子认识中国的传统文化,了解一些中国的民族特色和风格。”彭愉说。

      被征服的不仅是像彭愉这样旅居德国的华人,还有以严谨和挑剔著称的德国观众。灵巧的双手、灵动的剪刀,短短的几分钟时间,一张普通的红纸就变成了寓意欢乐祥和的剪纸艺术作品;传统的蒙古族服饰和银器制作之精良令人叫绝;在醇厚质感的瓶身内绘以民族特色图案,巧夺天工的鼻烟壶展示更是吸引了德国观众驻足流连……

      观看完演出后,德国人西格莉德表示:“我从中国邻居那里知道了中国的除夕和春节。而今天在现场才真正体验到春节的热闹,无论是表演、内蒙古的手工艺品、图片展……所有的内容都让我印象深刻!”

      “走出去”讲好中国故事

      乌兰牧骑蒙古语原意为“红色的嫩芽”,后被引申为“红色文艺轻骑兵”,1957年诞生于内蒙古大草原,是适应草原地区生产生活特点而诞生的文化工作队,具有“演出、宣传、辅导、服务”等职能,深受广大农牧民欢迎。

      60年来,在为农牧民服务和演出的基础上,随着鄂尔多斯市传统文化“走出去”政策的有力实施,乌兰牧骑又承担起保护和弘扬蒙古族传统文化,推动蒙古族传统文化在国内外传播的重任。

      如今的乌兰牧骑在草原上发展壮大,不断创新,并成为草原文化的突出代表之一。

      鄂尔多斯市演出服务中心主任塔拉介绍,“‘一带一路’上的乌兰牧骑”于2017年12月启动,整个活动将持续3个月,包括鄂托克旗乌兰牧骑、乌审旗乌兰牧骑、鄂托克前旗乌兰牧骑在内的鄂尔多斯市多支乌兰牧骑和文艺团体,将分别赴国内的广东、云南以及国外的德国、法国、泰国进行巡回演出和展览展示,而这也是鄂尔多斯市演出服务中心贯彻传统文化“走出去”的具体措施。

      鄂尔多斯市演出服务中心自2000年组建成立以来,一直以传播鄂尔多斯文化、提升鄂尔多斯文化知名度为己任,引进国内外艺术团体200余个来当地进行文化交流演出。同时,该中心还创新地将传统文化“走出去”政策分为两部分,既实现蒙古族传统文化走出内蒙古自治区,实现面向全国的推广和介绍,又助力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舞台,以文化的语言讲好中国故事。

      在这一战略的指导下,鄂尔多斯市演出服务中心组织实施了“2016深圳—鄂尔多斯民族文化交流周”“鄂尔多斯文化神州行——2017上海活动周”等文化交流项目,并将鄂尔多斯的文化艺术瑰宝——民族舞剧《森吉德玛》、民族寓言舞剧《库布其》、马头琴交响乐《北疆雄风》、传统民族歌舞《心中的草原》等一系列具有民族特色、文化价值和环保理念的优秀节目推向国内各地及海外,进行对外文化交流。

      “红色文艺轻骑兵”在创新中前行

      乌兰牧骑队员既是演员也是报幕员,必要时还要能弹三弦、拉马头琴。除此之外,还要担当宣传员,给有特长、有文艺爱好的牧民进行艺术辅导和提供艺术以外的服务。

      据了解,目前内蒙古自治区共有75支乌兰牧骑。当初创建时规模都很小,呈现出“短小精悍,一专多能”的特点。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如今普通的乌兰牧骑为50人左右,涌现出众多优秀的演员和编创人才。

      据介绍,近年来,鄂托克旗乌兰牧骑非常活跃,节目质量较高,除了对鄂尔多斯传统的短调民歌、呼麦、马头琴较好地进行了传承,还创新出现代乐队组合的呼麦表演形式。这支乌兰牧骑既有传统文化源头,又符合当代潮流的表演形式,得到了中老年农牧民和“80后”“90后”年轻人的共同喜爱,为鄂尔多斯民族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的挖掘、传承、保护和发展作出了贡献,还获得2017年“乌兰牧骑成立60周年暨内蒙古自治区第七届乌兰牧骑艺术节文艺汇演”最高奖——团体金奖及9个单项奖。

      鄂托克旗乌兰牧骑副队长塔西雅乐说:“作为乌兰牧骑的一员是一项殊荣,对于内蒙古人来说,乌兰牧骑象征着喜庆。”如今通过“‘一带一路’上的乌兰牧骑”这样贯穿海内外的文化交流活动,乌兰牧骑将走出草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去”的践行者,让全国乃至全世界了解乌兰牧骑,让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网站编辑:穆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