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刘继卣:写实主义大宗师
    发表时间:2017-09-22 来源:北京青年报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鸡毛信》 绘画:刘继卣 人民美术出版社 1977年9月第2版第4次印刷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我最早读到的刘继卣先生的连环画是《鸡毛信》,冬日暖阳下与三五小友簇拥于墙隅里快意阅读的情景,至今犹在眼前。不过,彼时我还不认得刘继卣的“卣”字,竟把它读作“卤”,而同学们也并未就此质疑,可见他们也是不认得的吧。无论怎样,抗日小英雄海娃以及“刘继卤”的大名便从此在心里扎下了根。

        《鸡毛信》原由大众图画社(1951年并入人民美术出版社)分上、下集于1950年9月和1951年2月出版,1954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将其合并为一册;1955年,刘继卣先生对人物形象进行了加工,主要是将海娃由一个小秃子而修改为乌发盈顶的英俊少年,其他的与初版出入不大。我所读到的乃1977年9月第2版第4次印本,该是刘先生修订过的版本。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刘继卣应蔡若虹先生之邀加入大众图画出版社,成为“三将四兵”之一“兵”(“三将”者,蔡若虹、钟惦裴、贾芝也;四兵乃总务刘建庵、美编设计慕容田、脚本文字编辑徐淦、绘者刘继卣)。彼时刘继卣三十来岁,正值盛年,精力充沛且画技已臻高境,仅1950年一年的时间,他便以每天不少于十幅的速度完成了《东郭先生》、《王秀鸾》、《永不掉队》和《鸡毛信》,不仅高产,质量也均入上品。总的来看,在这四部连环画以及刘继卣后来所有的创作中,《鸡毛信》或许算不上最佳,但我认为,它是中国连环画艺术发展史上无法绕开的重镇。

        当然,这个判断只有进入到某种历史语境中才更为可靠。遥想当年,旧连环画改造业已肇始,但新连环画仍面临困境。大多数编创人员的思维还桎梏于旧的套路之中,面对新时代的新要求,画什么、怎么画,他们的心里还没有数。新连环画的勃兴,首先需要题材的突破,从武侠、神仙、鬼怪、流浪儿和外国电影故事的藩篱中突围出来。《鸡毛信》的故事取材于结束未久的抗战,有着近似于原生态的品质。如此题材,当时上海的连坛“四大名旦”、“四小名旦”固然未曾握管,便是北京的徐燕荪、王叔晖、墨浪、任率英、卜孝怀等先生又何尝涉及?刘继卣的取材,虽不能断言是主动选定,但至少也证明了他对表现新题材、新形象的热情和自信,已不啻于开拓性的工作。

        进一步说,本书的形象塑造也体现着刘继卣高超的艺术创造能力。按照他的君子自道,“海娃”原型是天津郊区的一个智商高、胆子大的放羊娃,经多次接触、仔细观察和大量写生,画家对其放牧生活以及羊群的习性了然于心,各类形象也渐次鲜活,再经反复提炼直至成竹在胸才诉诸笔端。于是,读者看到的海娃,是一个全新的抗日小英雄形象,其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被赋予了沉着冷静、机智勇敢的品格。比如故事开端,海娃未能看清楚前来人时的高度警觉(图一),与敌人遭遇之后的从容镇定(图二),被敌人拉去当做向导之后对形势的冷静判断以及逃跑时的沉着(图三),莫说是当年,便是现在我也很是赞佩。

        特别应该提到的,乃是刘继卣塑造动物形象的拟人化表现手法。第四十三幅,当与敌人遭遇、情况危急之时,海娃机警地将鸡毛信藏于羊尾之下,那头老绵羊像是懂得主人的心事,乖巧听从摆布,其他的羊则紧紧围成一团,既像是掩护海娃的行动,又像是在随时等候命令(图四)。九十六幅,羊被敌人杀得所剩无几,挤在海娃的身边瑟瑟发抖,画家把海娃和羊群的患难与共刻画得令人动容。一百八十五幅,山下敌人和山上我方射来的子弹不断飞过,海娃与羊群奋步攀山,高度默契……纵观中国连环画艺术发展史,动物拟人化手法,刘继卣是开先河者,后来的《我要上学》中的狗、《李双双》中的鸡等等,其画法很难说没有受到《鸡毛信》的影响,至少贺友直先生就曾坦言,当年自己是把《鸡毛信》作为范本的。

        《鸡毛信》是融合中、西绘画技法而创制的写实主义佳作。刘继卣出生于丹青世家,受乃父刘奎龄老先生的熏陶,且仰名师栽培,很早就掌握了中国花草、禽鸟和多种动物画法,练就了过硬的勾线手腕。他不仅能克绍箕裘,也系统研究、掌握了西洋美术技法,此乃出蓝胜蓝之关键所在。我们看到,《鸡毛信》的线条使用焦墨干笔勾勒,凝练遒劲,颇具国画气韵,这在风格上已与上海画家的流丽和北方画家的畅如区别开来;画家复将西洋画的透视、解剖、明暗、阴影等技法巧妙地糅合到创作中,俾形象惟妙惟肖、质感如触。据闻,刘继卣对“形准”的要求近乎苛刻,不仅每条衣纹要与人体的结构相吻合,手足上的每根肌腱乃至于动物的每根骨骼均必须准确到位,这使得他的画风又体现出严谨、精准的品格。

        何妨说,国画的气韵和西画的精准,二者之和所表现出来的那一种无可言说的艺术魅力,正是《鸡毛信》的美妙之处。这种写实主义的作品,当时虽非绝无仅有,但其艺术水准却与刘继卣有着霄壤之别。从风格定性及传扬发展的角度观之,这种结合了中西技法的写实主义连环画画风,倘说宗之于刘继卣先生,我觉得也符合事实。无法设想,倘若没有刘继卣及其《鸡毛信》的引导,二十世纪的中国连环画艺术之河将会究竟流向何方。

        文并供图/群姗

    网站编辑:穆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