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楼宇烈:中国的琴艺与琴道
    发表时间:2019-11-08 来源:解放日报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原标题:为什么学古琴?是为了提升自己的人生

      85岁的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楼宇烈先生近日在北京大学的讲座中,以《琴艺与琴道》为题,讲述了古琴的传承和发展。

      琴艺不是简单的技艺

      琴艺是中国文化中非常特殊的艺术。中国文化有琴棋书画,琴这个艺术在中国历史上是非常特殊的,它不是大众化的,也不是表演性的。那么琴是用来干什么呢?为什么我们历史上讲“士无故不撤琴瑟”?作为一个读书人,没有道理把琴撤掉。读书人必须是“左琴右书”,为什么呢?因为琴的艺术里有很深的文化内涵,它是人生的自我修养,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是寻觅知音的要素。所以,我们学琴,不是为了学一门技艺,是为了提升自己的人生。

      学过琴的人都会在琴里感受到一种安静、专一、中正的东西,因此可以说,中国的琴艺不是简单的技艺。

      我们古人最早提到琴,比如汉代的一本书叫《白虎通》,其中说到“琴者,禁也”,把琴和正直联系在一起,不去走邪门歪道。我觉得“琴”和“禁”是同音的字。所以,古琴可以磨炼我们的信心,锻炼我们的技艺,提高我们的人品。这也是中国文化中一个根本特点,对我们来说,精通“艺”是为什么?是为了培养人格、铸就人格、提升人格。

      我最近在电视里看到一个短片,是介绍滇式风筝艺术传人的。他说扎风筝,要想风筝飞得高和远,一定要把风筝扎得中、正,只有“中正”,风筝才能飞得高和远。由此我们也可以想到,做人要走得远,就一定要中正,所谓“中正平直,方得始终”。通过这位扎风筝的艺人,我们就能体会到应该怎么样去做人。这是一个很小的例子,可以从中看出艺术是可以提升人生的。

      古琴的记谱方法是独有的

      古琴的记谱方法是独有的,只有古琴才有这种记谱方法,这就是“减字谱”。从古琴的历史发展来看,古琴最初的记谱是通过文字。所谓“文字谱”,就是讲一个故事,成为一个故事情节,然后弹琴的人根据故事情节演绎,所以“文字谱”没有固定的谱子。一直到了唐代,才有了真正的记录方法,叫“减字谱”,就是把我们汉字里的很多笔画省略了,留下一些笔画做成一个个记号,来记载古琴的弹奏方法。

      减字谱在世界音乐历史上也是最早的记谱方法。我们知道现在世界上最流行的记谱方法是五线谱和简谱。减字谱在公元7世纪唐代的时候基本上已经成型,而意大利的五线谱到十几世纪才有,法国的简谱也是在十几世纪才有的。

      减字谱中所包含的信息,是任何其他记谱方法不能替代的。我们如果懂减字谱,一看这个减字谱,就可以知道我们现在应该弹哪个弦位和徽位,就可以知道我现在应该按哪个手指,小指一般是不用的。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信息,就是手指怎么用。这个地方是用右手的手指,还是用左手的手指?右手的手指是用来拨弦的,左手的手指是为了移动的。这个减字谱能够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用右手的哪个手指,或者左手的哪个手指,拨哪根弦。

      这其中有很大的自由度,它不像五线谱、简谱那么死板,而是有很多的灵活性,弹奏可以有很多的发挥余地。为什么会形成杂谱,会形成各种琴派?其中有各种因素,包括地区的因素、自身的因素,当然还有琴谱的传承因素,因而形成了各种的琴派。我们现在要继承古琴文化,不能够抛掉减字谱这种专门针对古琴的记谱方法。

      中国古代音乐是非常发达的,它最早与天文地理、与五行联系在一起,与十二律例联系在一起,与天象和气候的变化联系在一起。对于记谱的方法,除了古琴减字谱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谱就是“工尺”。工尺谱的成熟也是在唐代,其应用更加广泛。我们所有的乐器,不管是胡琴、琵琶还是笛子、唢呐,用的都是工尺谱,我们所有的戏曲唱腔也都是用工尺谱,所以它的应用面比古琴的减字谱要广泛得多。可惜,如今能够用工尺谱来演奏、来唱歌的人已经非常少了。

      古琴与中国哲学

      中国古代有这样一副对联:“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这副对联我续了两句:“活色生香笔难到,自成天籁手何能。”意思是说,人永远在天地面前,要好好向天地学习。

      古琴是一种道和艺相统一的文化,我们一方面要努力学艺,一方面也要努力学道。艺学再精,忘记了求道,就叫“玩物丧志”。反过来我们也不能空谈道,道也是通过艺来传达的。

      俞伯牙把艺寄托在琴声里,通过琴声传达,又能让钟子期领悟到,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为什么这首曲子叫《高山流水》?仁者若山,智者若水。人要做到像高山一样稳重,也要像流水一样智慧,所以高山流水就比喻很深奥的道,一曲“高山流水”把俞伯牙心里想的寄托在琴声里,通过琴声让钟子期领会到他的想法,这既要高超的琴艺,也要有高超的道义。

      所以我想,中国的文化在道义中。中国人讲,“古画画意不画形”,这个不是说画形不重要,而是通过你的画意表达出来,让人领会和把握。现在有的人胡乱地画,这能够让人感受到你心里的追求吗?很多的抽象画派就是错误理解了这种思想。“艺”和“道”同样的重要,只有高深的艺才能够得心应手,这个艺也是很重要的。

      在“道”和“艺”这两个方面,我提出了两个理念。我们要以道统艺,不要简单的玩物丧志;通过“艺”来提升“道”的层面,由艺臻道,将“道”和“艺”相互统一起来。(本报记者 徐蓓 整理)

    网站编辑:穆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