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我们现在看牌坊,看的是什么?
    发表时间:2019-10-23 来源:解放日报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安徽师范大学教授 王习胜

      

      

      游客在歙县棠樾村牌坊群踏春赏花。新华社发

      

      上周,“家在江南”主题采访团一行走进安徽黄山市,参观了棠樾村的牌坊群,牌坊群共有7座牌坊依次排列,明代3座,清代4座,勾勒出封建社会忠孝节义伦理道德的概貌。现场有记者问我,时代发展至今,参观这些牌坊还有什么时代意义?这个问题要从徽文化开始讲起。

      在江南文脉中,徽文化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说在复合文化形成的文脉系统中,本土文化更为根本的话,那么在江南文脉的家族中,传承和发展先秦儒家文化的徽文化应该可以居于这种文脉的根本之中。

      徽文化自身也是多种文化的集合,它至少包含了徽商文化、家国治理文化,以及儒家文化自身的阐释和发展的多种成分。然而在这些成分之中,影响最为深广的当属对儒家文化自身进行阐释和发展的新安理学。宋明理学有其自身的发展脉络,在徽州的发展也非常重要,这与宋明理学的著名代表“新安朱熹”是分不开的。

      以朱熹为代表的理学之最大特点是将儒家学说进行系统化和真理化,使得理学的形而上学体系得以初步建立。而一种学说能否构成系统化和真理化,对其传播和发展是至为攸关的。其攸关就在于能不能满足人们对这种文化穷根究底的追问,对所有事物及其现象作出“本体的陈述”,或者说是作出“宇宙论的陈述”。程朱理学就给出了这样的陈述,那就是“理”或“天理”,是自然万物和人类社会存在的根据和法则;虽然万事万物各有其理,但都是对天理的分殊;万事万物、社会中的各种人及其活动之理都是源于天理;既然“天理”是根本,就应该摒弃被纷乱现象干扰的有违天理的不当欲望,而追寻天理之根本。所谓“存天理、灭人欲”。追寻天理之人,只要遵循依据“理”而定制的礼仪规范,就能够实现先秦儒家构建的“内圣之学”的定局,即“成德之教”。所谓“成德”就是成圣、成仁、成大人,将个人有限生命扩充至无限圆满。

      这种带有真理性的系统理论,不仅是精英文化的体现,更是可以被寻常百姓融入日常生活,而成为世俗文化,广泛适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道德层面上,也就构成了道德的形而上学。要知道,在西方,德国古典哲学大师康德也只是建立了“道德的神学”,并没有充分证成“道德的形而上学”。从今天的文化自信的角度说,我们在挖掘程朱理学的当代文化意义方面做得还不够。

      从江南文脉角度而言,江南文脉肯定包含吴越文化、海派文化、家国治理的政治文化等,哪一种文化可以居于这种复合文化的核心圈呢?这要看几个方面的因素:一是看这种文化理论自身是否成体系,成为体系的文化才不会碎片化,才能接受追问、可以系统地传授和传承;二是看这种文化理论是否被官方推广。程朱理学成于南宋,在元朝时就被官方认可和推行;三是这种文化能否以行为规范的形式被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程朱理学恰恰成为一套道德规范被教育者灌输、被受教育者践行。棠樾牌坊群正是这种文化在道德实践领域中践行的标志,它要体现的就是程朱理学所主张的忠孝节义。正是因为这三个方面的因素,在饱受程朱理学浸润的江南文脉中徽文化应该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很多人看“长三角一体化”,更多地看经济发展的一体化。而能够真正实现一体化的,少不了共同的文化。

      文化的“文”,本义应该是纹理、纹路之“纹”。《易经》贲卦上讲:“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关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文之纹,是由于人的“记录和表达”而留下的。“化”是“使之……成为”。所谓,由人化文,以文化人。人创造文化,又被文化所熏陶。

      什么样的文将化成什么样的人。儒家文化成就的是敢于担当现实责任的人,佛家文化导引的是苦修现世、成就来世的人,道家文化成就的是道法自然、清静无为的人。因为,文化浸润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受什么样文化的浸润,就会有什么样的思想观念,而思想观念中的核心问题是价值观,可以说,文化不同,本质上是价值观的不同。文化背后就是价值观。

      在价值观中,最为核心和重要的人生价值观,是人为什么活着、以什么态度活着、怎么活着有意义的问题。程朱理学的忠孝节义,本质上也是在解答人为什么活着的问题。年轻的寡妇愿意守节一辈子,因为她的心中有念想,这个念想就是被理学浸润的人生价值观。这种人生价值观是可以满足本体追问的,那就是“理”或“天理”,是“理”或“天理”决定了人就应该按照某种样式活着,按照这种样式活着的人,或按照这种样式死了的人,死后为其立贞节牌坊,实际上也是对践行“理”或“天理”的人的一种表彰。当然,这种人生价值观,在当今非但不应提倡,而是要给予批判反对的。

      有位学者说,文明可以即时创造,但文化却只能慢慢累积。今天来看,江南已经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文脉,只要这支文脉在被传承和弘扬,那么,受这支文脉浸润的人就可以形成近似同质的人生价值观,而这种近似同质的人生观才是长三角一体化的命脉之所在。

      徽文化虽然历史悠久,是江南文脉的重要构成,但徽文化在现代社会中需要吸收现代制度文化,才能发展现代经济。没有经济支撑,文化的发展就会失去动力。徽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也是徽商发展的最好的时期,这种现象说明文化与经济之间具有不可分割的关联。

      今天,以文化的同源性而发展长三角经济社会的一体化,是经济发展相对较好的沪苏浙在带动安徽经济的发展。在这样的一体化中,应该是经济和文化的互动发展,传统优秀文化作为沃土和滋养,是有助于促进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的,这种发展也不仅仅是经济上的互助、更有道德上的彰显,是对满足人民对幸福生活、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举措,是值得我们期待的。

      

    网站编辑:穆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