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车淑娅:以仪式守护节日文化
    发表时间:2018-06-15 来源:人民日报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有了具体的节日仪式,节日内涵才有所依附和体现,才能逐渐加强人们对中华传统文化节日的认知和认同

      端午节马上就要到了。2008年,端午节被纳入国家法定节假日体系,迄今已是第十一个年头。说起端午节,人们首先会想到吃粽子,一些地方能看到热闹的赛龙舟,此外还有佩香囊、系彩绳、插艾叶、挂菖蒲、饮雄黄酒等习俗。这些习俗、仪式是我们解读、认识传统文化的编码系统,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不断提升大众对节日仪式重要性的了解认知,各方发力不少。其中,将清明节、端午节等承载着传统文化记忆的节日纳入国家法定节假日体系,是最为直接的举措。无论是主流媒体浓墨重彩地推出传统节日宣传报道与深度分析,还是自媒体生动有趣、深入浅出地展现,可以说,这些年来有关传统节日的传播力度较之以往,有了很大的加强。不过,我们仍需警惕节日“空心化”倾向,即历史的、文化的、民族情感的内核被消费文化冲击,原本内涵丰富的传统节日容易简化为单纯的“吃”“买”“游”消费模式。无论是阖家欢庆的节日,还是慎终追远的节日,需注意不可同质化,而是让节日的文化识别特征和文化形象鲜明起来。

      从孔子“不学礼,无以立”,至清初思想家颜元“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有礼则身修,心有礼则心泰”,中国自古以来高度重视仪式的教化作用,讲求通过仪礼建构社会秩序,在仪礼中传承中华文化。中华传统节日仪式是中华仪礼文化的重要内容,既包括生活化的节日仪式,也包括正规的节日庆典礼仪。通过举行节日仪式,可教化人文,规范道德,促进社会秩序和谐友善。如今,伴随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增强,传统节日重要性已有社会共识。如何让这些传统节日不仅仅是“大长假”“小长假”,而是紧紧围绕节日文化展开?加强节日仪式可作为探索方向之一:有了具体的节日仪式,节日内涵才有所依附和体现,才能逐渐加强人们对中华传统文化节日的认知和认同。

      如何强化节日仪式?一方面,我们可以结合当代生活特点,对传统仪式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赋予传统以当代气息。在传统节日中,有许多仪式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比如端午节的包粽子、赛龙舟等就富有生活趣味,能够调动民众的参与兴趣。我们可以深入发现和挖掘生活化节日仪式的科学价值和文化价值,倡导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保留传统仪式,丰富节日民俗活动,逐渐实现“见人见物见生活”的文化传承理念。另一方面,或可发展当代节日仪式,使节日文化深入人心。新中国成立以来,一些新的国家节日仪式正在形成和完善。比如,党和国家领导人每逢元旦发表新年贺词,举办建党、建国、建军等重大纪念日纪念活动或阅兵仪式等。这些重大节日纪念仪式充分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应继续发扬。2018年元旦,三军仪仗队和军乐团首次执行天安门广场升国旗任务,增加了礼号手天安门城楼演奏、礼兵金水桥南侧迎国旗等新内容,使升国旗这一仪式更为庄重威武,让人记忆犹新。我们还可借助现代媒介手段为增强节日仪式助威。持续多年的春节晚会、元宵晚会、中秋晚会等电视晚会已成为传统节日新仪式,其中年三十晚上看春晚更是早已成为“年俗”的一部分。在新媒体环境下,以更符合今天年轻人心理和情感特点的方式创建有价值内涵、有可操作性、易于传播、让人久久不能忘怀的节日仪式,可作为的空间还很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中华传统节日文化是其重要内容。我们当以生动多样的节日仪式连接古今,丰富传统节日的文化实践,守护传统节日的价值意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新辉煌。

      (责任编辑:武淳)

    网站编辑:王高林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