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孙钦香:着力培育新时代的君子人格
    发表时间:2018-04-03 来源:光明日报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强调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强调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而知君子、做君子,是我们亲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是我们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是继往圣、开来学的重要着力点。

      日前,由光明日报社和江苏省社科院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君子文化论坛在江阴市华西村举行。论坛以“君子文化的当代实践”为主题,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君子内涵的界定和演变、君子文化的当代意义、当代君子实践的途径等话题展开深入研讨。

     

      “君子”仍是一个活的传统

      君子文化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君子成为中国人不断追求的理想人格之一,是富有中华文化象征意义的一个表达符号。时至今日,“君子”仍是一个活的传统。

      《哲学研究》总编辑罗传芳指出,现在有些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都被“玩坏了”,但“君子”一词依然保持高雅纯粹的意味,若在生活中说“谁是君子”,那肯定是最高的褒奖了。这说明中国人在心目中给理想人格留有位置。

      南京大学教授徐小跃说,君子问题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话题。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君子是人性光辉的表征。通过对君子问题的研究可以呈现出中华传统文化以心性、道德、生命和人生为中心的特征。

      东南大学教授樊和平表示,孔子关于“君子”的论述当中,有这样三句话至为重要:“君子不器。”“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要超越自己的个人部分,超越个体的欲望,走向无限,走向普遍。君子是怀有人类抱负、道德理想和文化情怀的人。君子和圣人、贤人都不同,君子是普通大众都能通达的一条康庄大道。

      《光明日报》副总编辑李春林指出,君子是一个具有永久魅力的概念,贯通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与演变的历史过程,成为中华传统文化最为突显也最为稳固的坐标,是中国人不懈追求、奋力攀登的人格高峰。

     

      君子文化拥有广阔的阐释空间

      君子文化可以说是中华民族伦理精神的基本要素,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有光彩的部分,是富有民族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本身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和广阔的阐释空间。

      安徽师范大学教授臧宏指出,把“君子”仅仅规定为具有高尚道德品质的人是不够的。“君子”不是一般的人,而是与生命本体合一的人,即与“天”“道”融合为一的人。

      上海大学教授朱承认为,“君子”不仅要“慎其独也”,更要在公共生活中以儒家的伦理原则和礼仪规范要求自己,“成为君子”既意味着以一种“慎独式”的方式对自己严格要求,也意味着要在公共生活中约束自己以及将自己修养的成果展示出来,最终做到“成己成物”。也就是说,“君子”不仅要修己,更为重要的是要在人际交往、公共生活中将“君子”之德体现出来,实现社会和政治意义上的效果,只有这样,才算真正实践了君子人格。可见,“君子”不仅仅是个人德性的问题,还主要涉及“如何在公共生活中发挥效用”的问题。因此,与会专家指出,“君子”不仅仅属于伦理道德的概念,还有公共生活、社会秩序的面向,这就是“君子之德与君子之位”的关系问题。

      与会专家还特别提出“君子”注重学习、不断学习的品质。“君子曰:学不可以已。”荀子的《劝学篇》开篇就为君子定下一生学习不止的方向。衡水学院董子学院执行院长魏彦红表示,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成就君子,学为君子的过程就是从恶到善的本性改变过程。君子为学的重要方法就是善假于物,君子处世应谨慎,学习要专注。君子之学始于诵经,终乎读礼;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君子为学关键是要做到“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并崇敬良师、崇尚礼仪”。学习专注、知识全面、坚守仁义之道、能融会贯通者方为君子。

     

      君子文化在当代的实践与拓展

      君子文化是中国人的文化基因,更是传统文化中与现实生活联系最紧密、最接地气的内容之一,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当代中国,君子人格的继承与转化,是一个严肃的学术话题,而如何培育君子人格,更是一个深切的实践问题。因此如何培育和践行新时代的君子变得至关重要。

      复旦大学教授谢遐龄指出,成为君子要着重实现三个目标:畏天命、养仁义、立诚敬,奠定人格基础。而怎样实现上述目标?首先是要存心,要有羞恶之心。这是因为现实有迫切需要,且其处在成为君子的入口位置,是落实孔子“行己有耻”的必要功夫。当今之时,存有羞恶之心,在知耻上用功,是成为君子的主要功课。因此,怎样成为君子?第一步便是做到知耻。

      浙江省社科院研究员吴光总结道,孔子的君子标准有六个层次:君子首先是“仁者”;君子重义尚和,所谓“君子喻于义”“君子和而不同”;君子有敬畏之心,所谓“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君子有四德:恭、敬、惠、义;君子爱民;君子好学。他指出,在今天做君子,一是要修身立德,强调修身为本、立德为基,包括树立根本之德,也就是仁道、仁心;践行常用大德,也就是义、礼、智、信、忠、廉、和、敬;重建敬畏意识,敬畏天命、道德、历史、民心,有敬畏就有信仰,不敬则肆无忌惮,直至无恶不作;要确立独立人格,坚持实事求是,敢讲真话。二是要齐家立业,家和万事兴,家庭和谐,长幼有序;敬祖敬老,孝敬长辈,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相敬,人格平等;坚持诚信立业,言行一致。三是要廉洁奉公,爱国爱民,仁者爱人,以民为本。四是要注重力行,今天做君子主要不是理论问题,而是实践问题,“知行合一”,重在力行。

      新时代的君子,要继承和弘扬传统君子的优秀成分,但新时代的君子也应有契合“当代社会之新内容”。浙江大学君子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何泽华认为,新时代的君子应该与传统的君子有传承性也有差异性。中华君子的优秀品质要依靠我们文化的传承才能够得以延续,而新君子或者说当代君子还必须有其新颖和显著的时代特征,比如说要具有创造的品质,能够带领群体前进,因为天地最根本的精神就是生生不息,人生最大的意义和价值在于创造。另外还需要有一个高远的眼界,这样才能看得远想得深,才能带领群众创造美好的生活、走向美好的未来。

      党的十九大代表、华西村党委书记吴协恩表示,君子是中华文化中最为经典的概念之一,因此研究君子文化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很有意义。君子代表了平常心、利他心和自信心。君子的气质决定社会的气质,君子的美感决定时代的美感,君子的去留决定事业的兴衰。他说,按照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华西村正在打造“农村都市”,既要有都市品质,又不失农村特色,要让老百姓享受到城市的设施和服务。

      中山大学教授李宗桂表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君子人格的价值内核,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当代君子人格的精神支撑。君子人格是当代中国文化认同、价值整合的最大公约数。君子人格体现了当代中国文化的先进性和普及性的一致。传统的“大学之道”、仁智勇相结合的人格追求,追求崇高,以仁人志士为人生榜样,争当正人君子,努力向上向善,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内容,经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可以成为当代君子人格的价值内涵。当代君子人格的价值内涵,应当贯通并蕴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君子人格、近代以来形成的革命文化所滋养的君子人格、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所孕育的君子人格。也就是说,当代君子人格的价值内涵可以而且应当成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基础,是团结海内外中华儿女的精神纽带。

      在浙江大学教授何善蒙看来,作为君子的形象,无论新旧,既要有道德责任的承担,也要有对社会规范和规则的遵守。在传统社会,这种规范要求就是“礼”。但是,如果“礼”仅仅是一种外在的规范,那么就很容易流于形式化。因此,孔子特别强调要“文质彬彬”,即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两者的结合,成为后世儒家对于君子形象的一个总体认同。君子的内涵还包括乐观通达的精神境界。“德”和“礼”这些规范对于君子来说,实际上是需要通过自身的修炼,达到对于外在限制性的超越,而呈现出一种快乐的境界。在乐观通达的精神境界要求之下,传统的君子也必然是兼容并包的。而“新君子之新”体现的正是对于新时代的一种适应,也决定了新时代君子的内涵必须发生某些变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要有新的气象、新的作为,新时代的君子也要有新的面貌、新的风范、新的境界、新的格局。培育和践行当代君子,必须紧扣这个时代鲜活跳动的脉搏。君子文化的魅力就在于守正出新、与时俱进,研究君子文化,最紧要的是把握当下。而培育好新时代的君子文化,更需要结合时代的要求进行创新传承,从而实现君子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作者:孙钦香,系江苏省社科院哲学与文化研究所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陈蓉)

    网站编辑:唐明涛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