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摔跤吧!爸爸》:印度电影启示录
    发表时间:2017-06-19 来源:《中国文化报》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记者:刘妮丽

      近日,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在中国内地成功突破10亿元票房大关,成为史上第一部破10亿元的非好莱坞引进片,轻松打破同为宝莱坞电影的《我的个神啊》此前创下的1.18亿元票房纪录。与此同时,另一部印度影片《巴霍巴利王2:终结》在北美掀起波澜,截至目前在全球进账超过80亿卢比(约合人民币8.59亿元)。

      一直以来,印度电影都以歌舞片为主,给人拖沓和形式大于内容的感觉,但近年来,印度电影也在不断求新求变,成为国际影坛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印度电影坚持“走出去”战略

      大部分中国人对印度电影的印象,还停留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大篷车》等少数影片。其实,宝莱坞早已有了国际化路线,并已“走出去”多年。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电影理论研究部副主任谭政曾在2014年撰写了《2014年印度电影产业观察》一文,文中揭示了印度电影的全球化程度和票房结构等重要市场表征。

      2009年《三傻大闹宝莱坞》获得了7.1亿卢比的全球票房收入,其中海外票房就占到了总票房的一半;2013年的《金奈快递》在海外获得11.9亿卢比的票房收入。英国和北美等市场逐渐成为印度影片的票房保障,一些影片在印度国内首映时成绩惨淡,在国外却能弥补失利状况。

      为了更好地打开国际市场,印度与德国、意大利、巴西、英国等国签订了《电影合拍协议》,一方面,合拍电影可以在当地享受优惠待遇;另一方面,合拍电影在当地更具市场吸引力,获得较好的票房成绩。例如,在英国,印度影片票价是10英镑(约合800卢比),远高于印度本土50卢比到150卢比的定价。

      印度三大影视基地是其电影产量的保证。宝莱坞生产的歌舞片受众多为中下层民众;托莱坞的影片偏重文艺、新潮,受众多为知识分子;凯莱坞崇尚创新和商业,受众多为年轻人。现在,印度每年出产的一千来部电影中,四成出自孟买的宝莱坞。印度每年的影片发行量、观影人数、电影从业人员数等均居全球前列。

      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不得不提到印度的三大电影公司。一是成立于1977年的伊洛斯公司,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该公司便在全世界推宝莱坞电影,至今已有超过200部印度影片由伊洛斯推动上映,累计票房超过1.38亿美元。二是上世纪70年代成立的雅什—拉吉影片公司,该公司在北美实力雄厚,至今发行超过40部印度影片,累计票房达5994万美元。三是成立于1990年的印度UTV影业,《我的个神啊》《摔跤吧!爸爸》都由其发行,迄今发行的95部影片累计达到8842万美元的票房。2011年,UTV影业被迪士尼以2.97亿美元收购。

      此外,还有多家专注于印度影片的发行商活跃在北美市场,包括信实影业(《三傻大闹宝莱坞》)、AdLabs(《未知死亡》)和FIP(《遇上我的真命天子》),《巴霍巴利王2:终结》则由新成立的GreatIndia Films负责发行,可见印度影片在北美市场的活力之盛。

     

      政策奠定印度电影崛起的根基

      谭政及相关专家的报告也梳理了印度政府对电影产业采取的支持政策。

      印度政府取消娱乐税,使得电影票价大大降低。政府也畅通了电影融资渠道。1999年之前,由于电影制作需要大额资本投入,许多电影公司通过黑社会借贷进行电影拍摄。印度政府早在1999年就把电影纳入官方认可的产业范围,电影产业可申请到合法的银行贷款、发行债券并获得安全保障,印度工业发展银行也成为首批为电影业提供融资服务的银行。

      针对外商投资,印度政府颁布法规批准可以直接投资于印度电影业,并在2001年补充规定外资投资比例可达100%。由外商投资带来的先进电影技术和理念,使得印度制作了许多高水准影片。

      印度电影的审查制度也遵从市场准则。例如,《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是对印度贫民生活的呈现,在印度公映时遭遇抵制,当地最高法院院长观看后,认为这部电影显示了“印度贫民区居民的潜力和观察力”,驳回了抗议申诉。

      当然,印度电影依然面临诸多问题,例如,印度影厅影院较少,票价涨速迟缓,因为盗版每年损失达1900亿卢比(190亿元)。

     

      产业化+全球战略值得国内借鉴

      “印度电影其实已经蛰伏十几年了,它早就是世界电影第二大出口国了。在北美、中东、英国、南亚等地区,印度电影都有着较高的票房影响力。”广西财经学院文化传播学院副教授张经武表示。

      张经武分析,与中国电影相比,印度电影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包括全球化眼光、本土化情怀、普世价值观等。

      近些年来印度电影在创意上非常国际化,比如电影音乐会加入嘻哈元素,舞蹈加入街舞、爵士舞等流行元素。为符合海外观众习惯,印度电影不断缩短歌舞片段,一改过去“印度电影又唱又跳”的固有印象。

      “印度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官方语言是英语,可以直接制作英文原版电影,与欧美市场对接没有语言障碍,后者是中国不具备的优势。”张经武表示。英国是印度最大的海外电影市场,早在2005年,就有74部印度电影在英国发行,英国发行的本土电影则只有61部。此外,美国、英国有很多印度裔公民,这些民众是印度电影的铁杆粉丝,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印度电影海外票房的提升。

      劳动力成本低,使印度成为好莱坞电影的后期制作外包生产基地,提供的外包服务包括影片的扫描、编辑、音响和画面特效以及包装等。“在提供外包服务的过程中,宝莱坞与好莱坞相关公司密切合作,一些宝莱坞公司甚至去好莱坞收购小的制片公司,与成熟的发行制作公司合作。”张经武表示。同时,好莱坞电影制片机构如迪士尼和索尼影业等也参与印度电影的投资制作。

      “区别于中国观众对好莱坞大片的趋之若鹜,印度民众更热衷于观看本土电影,他们对好莱坞电影并不太买账。”张经武说。在印度,看电影是老少咸宜的生活方式。印度电影院每天有超过2000万的观众,平均每人每月观影不少于2场。而且,在银幕普及率方面,每百万印度人平均只拥有7块,中国是23块,美国则高达126块。可见,印度电影未来的市场发展潜力之大。

      “印度电影宣扬一种善恶分明的普世价值观,其主题往往涉及种族歧视、宗教矛盾、英雄主义等,不只是娱乐性,目标更多聚焦于印度社会面临的诸多严峻问题。相比之下,中国电影很少将主题放在大的世界格局中。”张经武分析。以《摔跤吧!爸爸》为例,这部印度电影讲述父亲为了完成自己的梦想,不顾外界眼光,训练两个女儿与男人摔跤,最后成为世界冠军的奋斗历程,其中体现的民族性很能凝聚观众、鼓舞人心。一位观众表示,140分钟的观影时间里有一小半时间都在流泪,虽然这是一部印度电影,但感觉不出这部电影背后的文化差异。

      谭政介绍了印度电影较为丰富的收入结构。本土票房占据第一位,闭路和卫星电视的版权收入占据第二位,接下来是海外票房、在线点播和家庭影院等,其他收入还包括植入广告、音乐版权、特许经营等。其中,植入广告一直处于稳定增长中,这些广告客户包括快速消费品、银行、汽车、房地产和零售业。音乐版权虽然是很小的一部分,却有持续强劲的表现,很多片厂都有自己的音乐品牌,很多影片在上映前就把音乐版权销售出去。

      (责任编辑:王碧薇)

    网站编辑:王高林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