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战地日记】这位“90后”扛着相机走进“暴风眼”
    发表时间:2020-03-10 来源:共产党员网

     

    新华社湖北分社记者熊琦除夕夜进入医院隔离区采访

      新年伊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悄然蔓延,由武汉波及全国,牵动人心。在这次全民抗疫的战役之中,新闻战线中的一批优秀共产党员冲在了最前面。

      熊琦同志是新华社湖北分社一名“90后”的摄影记者。春节前,他本来已经按原计划和家人一起回到了荆州老家,但武汉日益严峻的疫情,让他时刻牵挂。1月23日凌晨,在得知为了预防疫情扩散,武汉即将史无前例地关闭离汉通道后,他一夜无眠。清晨便收拾行装,告别亲人,独自踏上了返回武汉的高速,回到作为国社记者的“新闻战场”。

      在疫情刚开始蔓延时,由于多家医院出现了大范围医护人员感染的情况,进入隔离区存在极大的感染风险,几乎没有媒体进入采访,医护人员的照片和视频非常稀缺。面对看不见的病毒、不断传来的坏消息、以及当时对巨大未知的恐惧,熊琦同志却展现出了一个优秀党员的担当。在采购了足够的物资和食品,做好了独自隔离的准备后,除夕夜万家团圆之时,他穿上防护服,独自一人走进了疫情中的“暴风眼”: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重症隔离病房,最早发回了重症隔离区的现场报道。

      在最危险的地方,他冷静思考,捕捉细节,全景式地展现了重症隔离病房内,医护人员的无私奉献以及与病人的良性互动。走出“红区”之后,他争分夺秒,在医院的清洁区就地处理,现场发回稿件。《重症隔离病房里的除夕夜》《写下你的名字》《隔离病房外的年夜饭》等一系列文、视、图兼备、打动人心的报道。

      这组最早深入重症隔离区的现场报道,一度登上微博热搜榜,全网阅读量超过2亿,鼓舞了士气,给予了观众巨大的精神力量,有效地引导了舆论。

      随后,在疫情爆发,全民恐慌之际,他继续奔走,先后四次冒险深入发热门诊、方舱医院等隔离区,不仅用镜头记录真实情况,还积极调研,坚持问题导向,通过内参向中央反映一线真实情况,推动防控工作有序进行。

      一次又一次,他与前线的医生并肩作战,用深入实地的真实见闻,展现了医护人员全力以赴的决心,用镜头记录下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的温情与力量。《方舱医院内的阅读者》《首批海外滞留旅客回汉》《不一样的方舱医院》《这,就是打不垮的武汉人》……一篇接一篇的生动报道,回应关切,凝心聚力,也展现着一个新华社记者的使命和担当。

      从抗疫报道开始,他的照片就被国内各大新闻机构的广泛使用,成为疫情报道中的代表之作。在国外被美联社、美国广播公司、福克斯新闻、英国每日邮报、卫报等等西方主流媒体大篇幅采用,成为中国全力抗击“新冠病毒”最具冲击力和代表性的影像报道。深入核心地带采写的见闻稿,被全网推送,各大媒体转载,取得广泛的传播。

      作为新华社记者,他一直在最危险、最核心的一线,不辱党和国家赋予的使命; 作为共产党员,他不惧险阻,冲锋在前,一直在疫情发生、发展的现场,用镜头记录下全民抗疫的图景。

      与以往的突发事件相比,此次抗疫报道更为艰难。对自身安全的担忧、对家人朋友的牵挂、对病患和医护人员的共情……无处不在的压力,几乎让他每夜都难以入眠。但他却从未退缩,继续用自己深入一线、客观真实的报道,不断地鼓舞身边的人,越战越勇。他说:“每夜内心都在崩溃的边缘徘徊,但痛哭之后的黎明却依然要站在现场。对这场战斗,我们没有选择,只有胜利。”

      现在,战斗尚未结束,他依然奔走在各个核心现场,准备战斗到最后一刻,直到用手中的相机和笔,记录胜利的到来。

    网站编辑:赵丹阳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