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改革开放记忆】古城墙下话改革
    发表时间:2018-09-13 来源:党建网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作者:田鑫

     

      我的老家在冀北山区河北省怀安县北庄堡村,这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民俗村。村子北边有一段古城墙,如同一位时空老人,诉说着家乡的变迁,也见证着改革开放的40年。

      打从我记事起,就发现:老人们茶余饭后,总爱聚在这古城墙下谈天说地,畅聊小村的历史。老人们有时甚至把古城墙同霍去病北击匈奴相联系,一番添油加醋之后,故事变得神乎其神。然而谈得较多还是明永乐十七年(1419年),邻村西沙城设保安右卫,北庄堡村成为名符其实的卫城,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与相邻的东沙城、水闸屯,分别从北、东、南三个方向,共同保卫西沙城。故事归故事,在生活中,企盼早日脱贫才是村里人内心的声音。而当时的我只希望家里有了钱,可以买好吃的。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不久,村里一下子沸腾了起来,每天古城墙下都聚集了好多村民,谈论的话题自然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村民们有站着的,有蹲着的,还有捡块砖头坐着的,你一句,我一句,十分热闹。那一刻,我忽然发现这段古城墙似乎在开口说话:“你们的好日子就要来了!”

      在一阵嘈杂声中,村民武尔省第一个大声宣布:“改革开放了,商贸副业也会大发展,我要开一间小卖部。”随后的日子里,武尔省积极筹备,说干就干,他的小卖部终于在1981年开张了。就这样,全村第一个小卖部诞生了,当年他就获得纯收入2000元,等于过去他在生产队5年的收入,他算是“脱贫”了。这也成为当年大家伙在古城墙下议论最多的话题。而我也开始过上了好日子,土地包产到户让我家的收入增加了。父亲虽说是个泥瓦匠,但一年在外拼搏,收入也有3000多元,我贪吃的愿望也算基本实现了。在武尔省的小卖部里,我成了常客,各种零食让我大饱口福。

      转眼间,到了1982年,村里的老党员王成吉自筹资金6000元,购买了电影放映机,组建了全县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电影放映队,还在村里开办了家电维修门市部,成为当时颇有远见的“创业人”。他的做法,在古城墙下,在乡亲们的疑虑中,便红红火火地开始了。幸运的是,我成了电影放映队和家电维修门市部的受益者。除了隔三差五地去看电影外,我家还让他帮忙组装了一台黑白电视机,这样每天可以在家看《新闻联播》和电视剧。不到一年光景,全村80%的人家都拥有了黑白电视机。

      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村里出现了建材厂、地毯厂、瓜子厂等村办企业,给村集体带来了不小的收益。村里各家各户不仅实现了自来水入户,而且新建了一个大戏台替代民国时修建的老台子,村里的老先生董贵亲自以颜体楷书题字“影剧场”。影剧场的位置正对着古城墙,站在古城墙下看大戏,好不惬意。

      值得一提的是,北庄堡村来之不易的“水”。昔日,北庄堡村严重缺水,滴水贵如油毫不夸张。早些年,只有几家大户自行修建了最原始的水井:一个木制的辘轳,长长的井绳,水桶用柳条编制,水却浑浊得很,一桶水半桶泥。后来,村里有了官井,排队挑水,每家每天一担水,“吃水难”问题依然严峻。改革开放后,村两委三次“大会战”,实现了自来水入户。1983年,争取资金3000元实现了全村潜流管道改造,基本解决了日常人畜饮水。1985年,再投资3000元实现了无塔压水,全村设8个自来水供水点,基本达到吃水不愁,用水方便。1996年,展开自来水入户工程大会战,每家出资200元,村里补助60元,家家户户都实现了自来水入户,彻底告别“吃水难”。因而,我也告别了和父亲排队担水的那段“苦日子”。

      古城墙和我一同见证了改革开放40年的小村巨变。自2014年国务院办公厅对口帮扶北庄堡村以来,在历任帮扶干部的努力下,确定了“富民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改善+农民素质提升”的发展模式,从2017年起基本实现了稳定脱贫。如今,村里邀请北京建筑大学的团队在村内设立社会实践基地,免费编制传统村落保护规划,已列入国家第四批传统村落名录。

      古城墙下聚会闲谈的传统会一直延续下去,继续见证北庄堡村未来的发展新貌。(作者单位:河北省中国人民银行怀安县支行)

      (责任编辑:曾龙)

      

    网站编辑:王玥芳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