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伟大真理永放光芒
    发表时间:2018-05-10 来源:《党建》杂志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

     

      编者按:2018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照亮了人类历史前进方向,深刻改变了人类历史进程。我们党开辟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都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今天,马克思主义依然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本刊特推出一组专家文章,以纪念“千年第一思想家”——马克思。

     

    崇高的精神 光辉的思想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 陈先达

      今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马克思逝世后被安葬在英国伦敦北郊海格特公墓的僻静角落,没有豪华的坟茔和高大墓碑,但马克思的名字永远镌刻在人类历史的丰碑上,铭记在一代又一代共产主义者、革命者和被压迫者的心里。一生贫病交加、颠沛流离的马克思,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留下了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一、马克思主义没有过时

      马克思主义创立于十九世纪中叶,至今170余年。因此,有些人认为马克思主义早已过时了。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它们没有把握思想理论的特性和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黑格尔说过:“伟大的灵魂——哲学史上的英雄们的身体,他们在时间里的生活,诚然是一去不复返了,但他们的著作(他们的思想,原则)却并不随着他们而俱逝。”思想家的个体生命是有限的,但是他们的思想通过文字对象化为著作,为后人吸收、借鉴和继承。

      真正的智慧不会因时间久远而失去真理光芒,经过实践验证的真理并不会因为古老而丧失真理力量。时间长短不是真理的尺度,而是区分真理和谬误的过滤器,可以有古老的智慧和真理,也可以有最新出现的谬论和谎言。中国的孔、孟、老、庄、荀、墨以及程朱陆王,少则数百年,多则千年以上,但他们的思想精华仍然是构成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仍在为我们提供智慧。西方文化也是如此,人们至今仍然从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康德、黑格尔等的著作中吸取智慧。

      与古代思想家相比,马克思主义创立的时代距今只有一个多世纪,并不遥远。产生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社会的本性没有变;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体系的科学真理性没有变;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开放和创造的本性没有变。与马克思同时代的一些思想理论不断地消失在时间长河之中,而马克思主义却在一个半世纪内走出欧洲,传到亚洲和非洲,遍及全世界,成为当今世界传播最广,影响最大,实践者、信仰者、追随者最多的一种科学理论体系。这绝不是偶然。马克思主义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产生的,是为反对资本主义,为被压迫的无产阶级和人类走出不合理的资本主义制度而创立的最具科学性批判性的革命理论。当今世界仍然是资本主义制度处于主导地位的世界,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使命远远没有完成。

      资本主义社会是变化着的社会,社会矛盾的表现形态在变,全球化、市场化以及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在变,工人阶级的生活处境和工作条件在变,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并没有改变。就其社会基本矛盾的根本性质来说,仍然与马克思曾经揭示的矛盾本质一样:资本主义制度是雇佣劳动制度,是贫富两极对立的制度。资本主义宣扬的自由、平等、人权并不能掩盖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公平和非正义,不能掩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金融资本和财团对社会、对劳动者的统治,甚至对世界的支配和霸权。只要资本主义社会仍然是资本主义社会,只要世界仍然是资本主义占主导统治地位的世界,只要雇佣劳动制度和剩余价值仍然是资本主义存在方式,只要贫富对立仍然是资本主义社会财富分配的现实,马克思主义就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

      当代世界需要马克思,需要马克思主义对当代世界和人类向何处去的理论分析,更需要马克思主义者的实践。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在当代仍然是个重大理论问题。资本主义自我调节、自我更新的能力是有限的,资本主义始终无法摆脱危机和冲突。无论是当代金融危机,还是美国“反华尔街运动”以及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不少大城市举行反对金融财团、反对贫富对立的抗议,都说明资本主义自我调节的能力是有限的。“1%的人占有99%的财富”,这样的社会是不可能持续存在和发展的。资本主义社会并不像人们设想的那样充满活力和无限生机,沉迷于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和修复能力而宣扬马克思主义过时的观点,是不符合事实的。

      马克思主义没有过时,不仅在于它反对的资本主义制度仍然存在,而且在于它用以反对资本主义和为人类解放而缔造的马克思主义学说是一种科学真理。与空想社会主义和各种救世学说不同,马克思主义不是诉诸抽象的人道、抽象的公平和正义,而是科学论证。马克思主义是以事实为依据,以规律为对象,以实践为判断标准的具有科学真理性的学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的普遍规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广义的经济学揭示的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作为狭义经济学,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规律;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它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必然要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关于无产阶级政党、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等,都是以资本主义现实为依据提出的。马克思主义之所以不可战胜并长期存在,是因为它是建立在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规律和无产阶级与人类解放规律基础上的学说。客观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而反映客观规律的马克思主义科学学说当然也不会过时。

      马克思主义不会过时,还在于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和创造性。马克思主义是最具创造性的与时俱进的学说。马克思当年就明确,“我不主张我们竖起任何教条主义的旗帜”,“我们不是以空论家的姿态,手中拿了一套现成的新原理向世界喝道:真理在这里,向它跪拜吧!”马克思主义主要是由马克思创立的,但马克思是马克思主义的奠基者,并非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最终完成者和科学真理的终结者。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永远不会终结,它在后继者与各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得到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创造性发展的范例。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尤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成就以无可辩驳的力量证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创造性。“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马克思主义与各国实际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永不干涸的源头活水。

      有人说,中国改革的胜利是西方新自由主义的胜利和资本主义私有制的胜利。这是对中国马克思主义本质的曲解。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的本质仍然是马克思主义,它与历史上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一脉相承,是“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否则它就不属于马克思主义;同时,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又与时俱进,具有时代特色、民族特色、中国特色,这是“异”。异中有同,“同”说明它属于马克思主义;“异”是特色,是时代特征和民族特征的理论凝结,是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发展。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成果。

      马克思最伟大的遗产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没有马克思,就没有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马克思主义学说。马克思因创立马克思主义而不朽,马克思主义则因与时俱进的品格而永葆青春。我们要坚决反对把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对立的观点。以颂扬马克思的名义反对马克思主义,这种观点具有迷惑性。确实有些自称马克思主义者的人并不是马克思思想的真正继承者,他们是马克思所说的“跳蚤”而不是“龙种”,但“跳蚤”的存在不能成为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根据,相反,我们更应该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马克思主义没有过时,马克思的思想仍然是我们时代的指导思想,西方一些学者也承认这一点。德里达说:“不能没有马克思。没有马克思,没有对马克思的记忆,没有马克思的遗产,也就没有将来。”英国戴维·麦克莱伦在他的著作《马克思传》中称马克思在社会主义理论和价值两方面都是思想巨人。马克思被评为千年最伟大思想家就是马克思主义没有过时的确证。

     

      二、共产主义并不渺茫

      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为人类向何处去指明的发展方向。《共产党宣言》就是共产主义者的纲领,《共产党宣言》一开始就明确指出:“现在是共产党人向全世界公开说明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目的、自己的意图并且拿党自己的宣言来反驳关于共产主义幽灵的神话的时候了。”摒弃共产主义目标,就是摒弃马克思主义,会使共产党人迷失历史前进的方向和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共产主义的理想和追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

      有些人对共产主义理想抱怀疑态度,“共产主义渺茫论”和“乌托邦论”在一段时间流行。持这些观点的人认为,共产主义是遥远未来的事情。在他们眼里,共产主义社会是想要什么就有什么,无需努力工作、无需奋斗就能无限满足各种需要的社会。这种共产主义当然渺茫,当然是乌托邦,因为它根本不可能存在。共产主义是一种社会形态,而不是源源不断供给来满足无限需要的魔盒。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曾经批判过这种“乌托邦论”。他说:“从资产阶级的观点看来,很容易把这样的社会制度说成是‘纯粹的乌托邦’,并冷嘲热讽地说社会主义者许诺每个人都有权利向社会领取任何数量的巧克力糖、汽车、钢琴等等,而对每个公民的劳动不加任何监督。”列宁还说:“没有一个社会主义者想到过要‘许诺’共产主义高级发展阶段的到来,而伟大的社会主义者在预见这个阶段将会到来时所设想的前提,既不是现在的劳动生产率,也不是现在的庸人,这种庸人正如波米亚洛夫斯基作品中的神学校学生一样,很会‘无缘无故地’糟蹋社会财富的储存和提出不能实现的要求。”

      作为社会主义发展高级阶段的共产主义社会,不是无限满足消费的高消费社会,也不是人人可以不工作就能享受一切的懒人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当然要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多种需要,但共产主义对需要的满足不是无限的,而是合理的。按马克思的说法,人有两种不同性质的需要,一种是人的需要,一种是非人的需要。人的需要,是满足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和道德品质的提高,符合培养共产主义新人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对社会公正和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非人的需要,其本质是一种无尽的欲望,这种欲望是不可能满足的。越是追求满足欲望,人越是变为非人。这种人根本不是共产主义社会的新人,而是贪图享乐的纵欲者,是没有摆脱低级趣味的人。

      共产主义社会还是人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消灭了阶级和阶级对立,因而也废除了把人终身束缚在旧的分工中,尤其是被束缚在自己并不乐意但仅为谋生而不得不从事的职业中。在共产主义社会,劳动时间可以大大缩短,自由时间大大延长,每个人都可以在最容易发挥自己的爱好、天赋和才能的领域中工作,而不必担心失业,人的潜能可以得到最有效的发挥。人不是生产的工具,而是生产的目的。共产主义社会是消除了资本主义种种社会弊病和异化现象的社会,是人可以得到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

      总之,共产主义社会是消灭阶级和阶级对立,消除少数人占有财产而多数人处于绝对或相对贫困的社会,是人对美好生活的合理需要不断得到满足和提高的社会,是人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这种社会理想的实现,当然需要生产力的高度发展,需要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极大丰富,需要人们道德水平的极大提高。“夏虫不可以语冰”,这种社会不是私有者能够设想的。

      我们现在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虽然距离实现共产主义的目标还很远,但并不能因其遥远而否定共产主义。从人类历史发展规律来看,共产主义社会一定能够实现。但是,共产主义社会不会在某个早晨一觉醒来就出现,其实现需要撸起袖子实干、苦干。从这个意义讲,实现共产主义的目标不是许诺,不是坐等,而是一个具有连续性的运动过程,是共产主义因素不断增长的过程。因此,马克思说:“共产主义对我们来说不是应当确立的状况,不是现实应当与之相适应的理想。我们所称为共产主义的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我们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在发展过程中,我们逐步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我们现行的一些政策,只有放在共产主义学说的理论框架内才能全面理解,因为它是从中国仍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出发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属于共产主义这个总过程的一个阶段,它是过程,而不是终点。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一新的历史方位,仍然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不能把共产主义理想、目标和现行政策对立起来。多种所有制的并存等,在当代中国社会条件下不可能完全避免,它有利于推动生产力发展和社会总体财富增加。社会普遍贫穷只能导致为争取生存资料而进行激烈斗争,只有社会财富的增加,才有利于增进全民福祉。我们的政策旨在促进发展的同时,实现共享发展,目的在于用发展来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进而向共产主义的目标逐步前进。

      一个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不能因为自己生命短暂,看不到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而动摇理想和信仰。人生不满百,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实现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历史长度,远比个人的生命长得多。在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的时候,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厚度和深度,重申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对马克思最好的纪念。●

     

    《共产党宣言》的当代启示

    中央编译局原副局长、研究员 王学东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贯穿《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是唯物史观。《共产党宣言》告诉人们,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政治的和精神的上层建筑,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在此规律的作用下,人类社会在一定条件下必然由低级向高级发展。这就为人们观察社会历史发展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共产党宣言》运用唯物史观基本原理,指出原始土地公有制解体以来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共产党宣言》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共产党宣言》阐述了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指出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并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共产主义新社会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共产党宣言》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的基础,系统论述了共产党的性质、特点和纲领目标。《共产党宣言》指出,在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共产党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在实践方面,它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在理论方面,它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党的最低纲领即最近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最高纲领即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典范。它阐述的科学理论,为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正是在《共产党宣言》的理论启示和精神鼓舞下,各国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为争取自身解放同各种反动势力进行了不懈斗争,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走向。《共产党宣言》发表以后30多年,工人阶级政党在欧美各国普遍建立,工人运动风起云涌。《共产党宣言》发表70年后,列宁领导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从运动到制度的伟大飞跃。《共产党宣言》发表100多年后,社会主义从一国发展到多国、从欧洲发展到亚洲和拉丁美洲。

      《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年来,世界已经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它所揭示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依然是完全正确的,仍然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并彰显出强大的生命力。今天我们重温《共产党宣言》,能够得到以下启示:

      要不忘初心,筑牢理想信念之魂。《共产党宣言》指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共产党人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共产主义作为不懈追求的远大理想。近一个世纪以来,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接续奋斗。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完善各方面的制度,就是在社会现实中不断增加共产主义的因素,向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不断靠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要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断把为崇高理想奋斗的伟大实践推向前进。

      要牢记共产党的宗旨使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共产党宣言》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共产党以工人阶级所代表的绝大多数人的利益为自己的奋斗目标,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诉求。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判断真假马克思主义的试金石。我们党作为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是建立在人民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这个深厚伟力基础之上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体现了我们党对《共产党宣言》这一根本立场一以贯之的遵循和践行。

      要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来分析解决问题。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必须用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强调,这个《宣言》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是完全正确的,但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170年的实践证明,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方法依然是科学真理,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同时,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早在革命战争时期,我们党就高度重视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这一“望远镜”和“显微镜”来分析中国问题。进入新世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增强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以及保持战略定力,坚持问题导向、问题意识等,既充分体现又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方法论。

      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共产党宣言》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为我们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提供了科学指南。共产党的先进性和战斗力就在于它能够始终站在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前列,成为全体人民团结一致的核心;在于它能够自我净化、自我革命,不断保持肌体的健康活力。我们党是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建党学说建立起来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要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坚持和加强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这些重大政治判断与《共产党宣言》的基本精神是完全一致的。

      总之,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学习《共产党宣言》、践行《共产党宣言》,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传承和发扬《共产党宣言》的伟大精神。●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生机无限

    厦门大学教授、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主任 张国祚

      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人类思想史上,就科学性、真理性、影响力、传播面而言,没有一种思想理论能达到马克思主义的高度,也没有一种学说能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世界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影响。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巨大真理威力和强大生命力,表明马克思主义对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推动社会进步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苏东剧变,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跌入低谷。日裔美籍学者弗兰西斯·福山发表了《历史的终结》,认为社会主义“集权国家”都将失败,西方国家实行的“自由民主制度”也许是“人类意识形态发展的终点”和“人类最后一种统治形式”。这是苏东剧变后西方从理论上唱衰社会主义的代表作。一时间,“中国这面红旗到底还能打多久”成了人们普遍的疑问。然而,中国共产党不畏浮云遮望眼,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始终坚定不移,在探索科学社会主义的道路上不断迈出大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但没倒,反而越举越高,光彩夺目。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后,那些当年“弹冠相庆”、期待社会主义中国很快就会步苏东后尘的西方政客们,开始重新审视中国。他们之中的多数人悄悄收起了“中国崩溃论”,操起了“中国威胁论”。那位发表过《历史的终结》的作者弗兰西斯·福山,在整整20年后的2012年,又发表了《历史的未来》,由“中国崩溃论”变为“中国威胁论”,甚至成为“中国模式”的推崇者。他写道:“现在对自由民主挑战最大的是中国,中国结合了威权政府和局部市场化经济。中国继承了两千多年的高效行政系统,历史悠久,令国人自豪。中国领导人进行了一次异常复杂的社会转型,从苏联式的中央集权计划经济转为充满活力的开放经济,并且体现了惊人的政治能力——坦率地说,比最近美国领导人处理宏观经济的能力要高得多。许多人现在倾慕中国体制,不只是因为其经济成就,还因为该国能够及时做出宏大而复杂的决策,这与近些年美国和欧洲令人气恼的决策无能现象形成鲜明对照。”福山对中国体制看法未必全对,但他的褒贬态度却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比资本主义的巨大优越性,凸显了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所焕发出的强大生机和活力。

      从国际政治格局来看,冷战结束后美国独霸超强的世界“多极化”格局已经发生根本性动摇,中国不但没有被唱衰,反而越来越强盛。无论是钓鱼岛问题,还是南海问题,还是中印边境问题,我国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安全的战略举措越来越有力,越来越有效,彰显了中国的国防实力。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积极参与国际多边合作组织,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在许多重大的国际问题上,中国的话语权越来越有分量。奥巴马的“亚太再平衡战略”、特朗普的“印太战略”及其来势汹汹的“贸易战”威胁,其实都是美国面对日益强大的中国越来越心虚、越来越不自信的表现。世界依然处在多极化的进程中,但中国在“多极化”中所处的地位、所发挥的作用、所产生的影响已经今非昔比,在风云变幻的国际政治格局中彰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优势。

      从国际经济发展趋势来看,风险与机遇同在,成功与失败共存,但中国却成了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当中国2001年怀着既欣喜又紧张的矛盾心情加入世贸组织时,面对制定规则的西方发达国家,作为后来者的中国是否会落入某种规制的陷阱,不免令人担忧。然而,经过17年的奋斗,中国GDP先后超过法国、英国、德国和日本,直逼美国。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构想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合作共赢的全新方案,赢得了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赞同。与此同时,以往作为“世界领袖”的美国却打起了“贸易保护主义”的小旗,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阻碍者。在世界仍然处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中国已经从全球化的“后来者”,一跃成为“领跑者”,彰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竞争优势。

      从国内发展来看,进入21世纪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人民立足中国国情,坚定不移、百折不挠地沿着科学社会主义方向大胆探索、奋勇前进,不断创造出新的辉煌。改革发展稳定协调推进,内政外交国防共同向好,中国肩负起大国的担当,经济社会建设全面进步,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社会主义优越性不断显现。

      尽管我们国家还存在许多问题,尽管前进的路上还会面临不少困难、挑战甚至是风险,但是中国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探索已经取得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这无论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还是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中国能在21世纪焕发出强大的生机和活力,皆因中国共产党不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创造和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特别是进入21世纪形成了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以远见卓识的智慧和求真务实的作风,带领全党和全国人民不断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着力解决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全面系统地回答了时代课题,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取得了全方位的、开创性的伟大成就。这些伟大成就和伟大变革,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全世界高高举起,让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充满自信,使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机和活力,并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不断结出丰硕果实。●

    网站编辑:唐明涛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