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党建网 > 群众工作
    湖北咸宁:驻村第一书记当起“虾农”“牛倌”
    发表时间:2020-06-15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武汉6月14日电  题:驻村第一书记当起“虾农”“牛倌”

      新华社记者梁建强

      “最近开始热起来了,要保持牛舍的环境卫生,做好防暑降温,要多盯着点……”6月中旬,湖北省咸宁赤壁市官田村,驻村第一书记魏碧涛又一次来到村里的养牛场查看情况。

      魏碧涛是咸宁供电公司职工,自2018年7月驻村扶贫以来,他多了两个特殊的身份——“虾农”“牛倌”。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图文互动)(1)驻村第一书记当起“虾农”“牛倌”

    6月12日,魏碧涛(左)在湖北省咸宁赤壁市官田村了解水牛养殖情况。新华社发(毕红续 摄)

      地处丘陵地区的官田村,长期缺少支柱产业,部分村民生活较为困难。驻村后,魏碧涛对官田村的地理环境、贫困户情况进行了全面了解。

      “官田村的水资源丰富,与陆水湖相邻,村中又有2500亩的稻田,适合在稻田中养虾,发展虾稻产业。”魏碧涛说。

      选准了方向,他开始探索“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2019年春,在魏碧涛的推动下,村里的农业合作社建成,并开始为贫困户提供购买虾苗、饲料的资金支持。

      动员贫困户参与,却并不容易。在贫困户谢南阳家里,魏碧涛碰了“钉子”。原来,谢南阳曾经养过小龙虾,但因为稻田中的水位不能得到有效保障,产量很不稳定。因此,他对养虾顾虑重重。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图文互动)(2)驻村第一书记当起“虾农”“牛倌”

    6月12日,魏碧涛(中)在湖北省咸宁赤壁市官田村走访农户。新华社发(毕红续 摄)

      “只有改善排灌条件,保证小龙虾生产的水质环境,才能提高贫困户养虾的积极性。”走访村民的过程中,魏碧涛意识到了这一问题。

      他将这一情况与咸宁供电公司进行了沟通,希望得到支持。很快,公司帮助争取到一笔37.9万元的电网改造资金。随后,官田村建起4.1公里的排灌专用线路。

      专用线路完工了,泵站随时能用,用水就有了保障,谢南阳心里的“石头”总算落了地。在魏碧涛的帮助下,他申请助农贷款,养起了30亩龙虾。

      随着排灌问题顺利解决,村民的信心也更足了,43名贫困户先后申请加入了合作社。

      为了帮助农户掌握养殖技巧,魏碧涛又邀请赤壁市农业农村局水产养殖专家来到官田村,开展了10期水产养殖培训。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图文互动)(3)驻村第一书记当起“虾农”“牛倌”

    6月12日,魏碧涛(右)在湖北省咸宁赤壁市官田村了解虾稻产业发展情况。新华社发(毕红续 摄)

      稻在水中长,虾在稻下游。目前,合作社虾稻产业的总规模已发展到2000余亩,成为官田村的支柱产业。谢南阳家用上了冰箱、空调、热水器,迎来了新的生活。

      2019年底,官田村集体年收入从2018年的不足1万元增长至8万元,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58户189人全部脱贫。每天关注着虾稻产业的发展情况,魏碧涛说,自己也成了一名“虾农”。

      发展虾稻产业成效显著,“虾农”魏碧涛又开始琢磨起带动村民养牛,“村民不仅要脱贫,更要致富,养牛的效益可观。”

      他在调研中了解到,村民赵铭海建了一个养牛场,共有15头牛,一头牛一年的纯收入有4000多元。“牛不容易生病,存活率高,牛肉价格也比较稳定,可以试一试。”

      “虾农”,变身“牛倌”。今年5月起,养牛开始成为官田村新的扶贫产业项目。

      “我们不能懈怠,要继续发挥好扶贫工作队作用,带领村民探索产业扶贫发展的新路子。”展望未来,魏碧涛信心满满。

    网站编辑:白 梦洁
    党建网出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