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挪出穷山窝 搬出新生活——新宁县易地扶贫搬迁为百姓带来实惠
    发表时间:2019-12-02 来源:新华网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图为新宁县金石镇白沙集中安置小区

     

      新宁县位于湖南省西南部,是国家扶贫重点县之一,隶属于湖南省武陵山特殊困难地区。该县用近4年的时间,全面完成 “十三五”期间2793户10675人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同时,该县注重抓好产业扶持“后半篇文章”,使广大搬迁群众基本摆脱了贫困,在小康路上追赶前行。

      11月下旬,笔者来到该县多个集中安置点和多名贫困户家中实地调查,发现他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普遍提升,对党的扶贫政策充满感恩之情,对小康生活充满信心。

     

      蒋达财:搬迁通达财富新道路 

      崀山镇连山村5组村民蒋达财,这几年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彻底甩掉贫困户的帽子,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老板,还带领包括20多户贫困户在内的100多户村民脱贫致富。

      走向胜利的路上,他家的房子成了关键因素。

      蒋达财一家老老少少五口人,以前是名副其实的“山民”。山腰上的木房年久失修,交通不便,缺乏技术,家庭收入全靠蒋达财一个人在附近打零工赚取,生计难以维持。2014年,他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后,各级党委政府积极帮扶。

      人穷志不短。除了打零工,他尝试种植中药材,并且成立了专业合作社。但是,由于市场等各方面的原因,他获得的收入甚微。让他家再次陷入困境的,是2017年的一场山体滑坡。老旧倾斜的木房损毁严重,无法正常居住。

      脱贫信心,严重受挫。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出台后,经过评比公示,蒋达财家被列入易地扶贫搬迁分散自建户。2017年12月,他易地搬迁的房子修好了,一家大小在新房里过了一个幸福的年。推开房门,就是硬化好的村道。看到这条路,想到自己种植的中药材,蒋达财燃起了脱贫的信心。

      让他更加充满信心的事,还在后头。蒋达财安居之后,崀山镇政府和连山村“两委”按计划一如既往地帮助他乐业。2018年,蒋达财被派到怀化参加种植业的免费培训,同年又到长沙参加如何管理合作社的培训,今年9月又参加了铁皮石斛种植的培训。考虑到蒋达财想大力发展种养殖业,镇政府又为其申请了贫困户免息的小额信贷。蒋达财遇到的技术和资金难题,一一化解。

      2018年,蒋达财发展10亩中药材等产业,儿子外出务工。各项扶贫政策落实到蒋达财身上,他们夫妇俩靠勤劳的双手,真正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今年,蒋达财种植铁皮石斛1亩多、黄芪5亩多、白芨3亩多、百合3亩多、油茶100多亩;养鸡400多只,鸭100多只。蒋达财给笔者算了一笔账:“我的油茶林套种了西瓜,今年收入1万多元。加上已实现收益的中药材等等,我今年的收入有望突破10万元。”更为可贵的是,由村“两委”和党委政府的引导其创立的新宁县楠木水种养专业合作社,吸纳了周边100户村民,其中贫困户就有20多户。新宁县发改局也正在积极将合社申请纳入大湘西地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帮扶奖补项目。

      “如果没有易地扶贫搬迁等政策,我现在也许还在贫困线左右徘徊,致富永远是一个梦!”蒋达财如是感慨。

     

      倪新康:脱贫奔向小康新生活 

      11月21日傍晚时分,笔者来到新宁县黄龙镇塘底易地扶贫安置小区倪新康的新家。倪新康刚从福建务工地返乡,妻子夏重春刚从县城湘商产业园的鞋厂下班回家,小儿子刚从附近的小学放学回家,大儿子在县城上初三。

      安置小区距县城仅10公里左右,坐落于美丽的夫夷江畔、宽敞的邵新公路旁,交通便利。崭新靓丽的安置小区,成为当地一道风景线。倪新康在安置小区的邻居,共137户521人。

      “老婆骑车不到20分钟就能到达务工的鞋厂,两个儿子上学也方便。”倪新康说,现在与以前相比,生活简直是天壤之别。

      倪新康是黄龙镇天台村1组人,父母早逝。18岁开始,他就在外务工,常年在外漂泊。2000年,他在外地工作车间上班时,因操作不慎,被机械压断三根手指,造成肢体残疾。直到34岁,他才组建家庭。

      成家后,他们曾暂时住在天台村哥哥的旧房子里。之后,因房子小住不下,他们就暂时在黄龙镇街上租了一间非常简陋的房子。两个儿子慢慢长大,房子成了亟待解决的大难题。

      倪新康的情况,天台村“两委”和黄龙镇政府工作人员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2014年,倪新康家就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

      随着“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实施,倪新康的生活迎来了拐点。经过相关程序,倪新康被列入易地扶贫搬迁户。2018年,他家入住黄龙镇塘底易地扶贫安置小区100平方米的新房。此后,倪新康一家四口终于有了一个避风港湾。

      为了让搬迁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天台村村支两委将身残志坚、吃苦耐劳的倪新康介绍到广东务工,每个月工资3500元,并且帮助他申报外出务工人员交通补贴,让其稳定就业。同时,该县发改局和黄龙镇政府积极引导企业创办扶贫车间,为搬迁对象提供就业岗位,实现“家门口”就业。倪新康的妻子夏重春在鞋厂车间上班,每个月有2500元的稳定收入。

      今年,倪新康利用务工空闲时间,在老家天台村荒芜已久的地里种上了油茶,获得产业奖补1500元。倪新康说:“现在,我和老婆通过务工获得比较高的收入而脱了贫,生活逐渐安稳。但是,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发展产业是政府大力扶植的,我想通过自己的双手在土里掘金,带着家人走上小康之路。”

     

      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圆满完成 

      蒋达财、倪新康两户人家是2793户易地扶贫搬迁户的缩影,是易地扶贫搬迁的受益者。

      易地扶贫搬迁是脱贫攻坚工作的重中之重,是解决“一方山水养不起一方人”的根本之策。为贯彻落实中央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新宁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该县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来抓,牢牢把握“搬迁是手段,脱贫是目的”的根本要求,扎实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圆满完成了该县“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任务。

      深度厘清县情,明确目标定方向。新宁县委、县政府通过多方调研,在科学分析县情的基础上,前瞻性地提出了“南橙北烟、产业发展、种养结合、吃读书饭、挣外地钱、往好处搬”的发展思路,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从根本上改善了生存发展条件,走出了一条“政府引导、政策扶持、群众自愿、自主搬迁、一次规划、分年实施、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新宁县易地扶贫搬迁模式。

      科学统筹规划,因地制宜搞搬迁。新宁县从“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形式,到“试点先行”“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全面开花”,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该县有选择性地将居住在深山、干旱、高寒、地质灾害、交通不便等典型贫困户131户498人,作为第一批进行易地扶贫搬迁试点。该县坚持统筹规划、因地制宜的方针,通过多年实践,根据不同情况,适时提出了本乡镇、跨乡镇、城镇三种搬迁模式。同时,为了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在集中安置工作中,该县充分尊重搬迁群众意愿,实行自愿搬迁,较好地消除了搬迁群众“故土难离”的乡土情结。在集中安置点的选址上,将易地扶贫搬迁与推进城乡规划建设和方便搬迁户生产生活结合起来,该县20个集中安置点均靠近乡镇中心和县城周边地域。

      强化产业发展,多措并举促脱贫。新宁县坚持“挪穷窝”与“挪穷业”并举,安居与乐业并重,搬迁与脱贫并行,在改善搬迁群众住房条件,基础设施及服务配套同时,积极跟进安置点社区建设,让搬迁群众迅速融入城镇发展之中,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比如,该县充分发挥“南橙北烟”传统产业优势,采取“公司+农户”和“农业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从产业规划、技术指导、产品销售进行“一条龙”式跟踪服务;出台鼓励企业优先安排易地扶贫搬迁户就业政策,湘商产业园、县城服务企业等56家企业接纳搬迁户就业人数达800多人;该县每季度开办一次就业培训,各村委会、乡镇、商会等主动帮助搬迁户介绍就业岗位,全县有3300多名搬迁群众在外得到就业,并及时享受到外出就业一次性交通补助政策;对自主创业的贫困群众,提供1至5万元贴息扶贫小额贷款;采取“5+1”模式在各安置小区建设“扶贫门面”和“扶贫工厂”, 确保每一个搬迁户有1人稳定就业,无就业能力的社会兜底保障。通过一系列后续帮扶措施的落实,该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快融入、能脱贫”的易地扶贫搬迁目标。(兰绍华 杨坚 杨汉军)

    网站编辑:白 梦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