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1.jpg
当前位置: 党建网首页 > 新版党建网2016 > 国际观察
欧洲“安全港”遭恐袭,英国为何成为目标
发表时间:2017-03-24    来源:解放日报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记者:安峥、竺暨元

 

  当地时间3月22日,英国伦敦市中心议会大厦附近发生恐怖袭击事件,造成至少4人死亡,另有约40人受伤。这次事件正逢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遭恐怖袭击一周年。

  自2014年极端组织“伊斯兰国”(IS)在中东肆虐以来,欧洲已成恐袭的重灾区,法国、丹麦、比利时近几年来相继发生恐袭,而英国此前并未遇袭。BBC曾自豪地称,英国保持着十年“零恐袭”的安全纪录,已经成为欧洲难得的“安全港”。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反恐问题专家李伟指出,英国长期以来一直是国际恐怖势力袭击的主要目标之一。英国面临的恐袭威胁并不比欧洲大陆国家低。但十多年来,英国未曾发生恐袭事件,得益于其几方面的优势。首先,英国不是申根协定国家,恐怖分子进入相对较难。第二,从地理上说,英吉利海峡是天然屏障,恐怖分子作案、窜逃就不像在法、德等大陆国家那样容易。第三,英国的防范措施相应也比欧洲大陆更严格些。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上海欧洲学会副会长叶江指出,英国一直是恐怖主义袭击的对象国,自2005年“7·7”恐袭后加强反恐措施,取得了一定效果。

  那么,这次英国为何未能幸免?李伟指出,要从此次袭击者的作案手法说起。他没有使用以往恐怖分子的常用工具,而是用了容易获得的刀具和轿车来发动袭击。“这也说明,英国国内依然有一批人深受IS等国际恐怖主义势力的影响,继而发动了这场袭击。这是一种防不胜防的恐袭,也说明英国与欧洲其他国家一样,发生恐袭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叶江也认为,对于新的恐怖手段,枪支管理、情报监听等传统手段已不奏效,各国很难提前布防。

  上海外国语大学英国研究中心李冠杰指出,袭击者把英国议会大楼这样的政府象征机构作为目标,一定程度上也有向西方价值观发起冲击的意味。叶江指出,恐袭事件对英国脱欧谈判不会带来多大影响。而欧洲民粹主义者可能会借这起恐袭,继续宣扬其反移民、关上国门等思想,但民粹主义思潮并不会因此高涨。

  厦门大学国际政治系副教授黄日涵指出,这次恐袭也给英国敲响警钟。恐怖主义已是全球化的威胁,谁也不能置身事外。要想解决这个问题,世界主要大国、国际组织间要通力合作。

  伦敦生活如常

  “英国人用他们特有的平静来面对这次恐袭。”目前在伦敦工作的上海人薛小姐是这么来描述恐袭过后的伦敦。在和记者交谈的过程中,她用得最多的词是两个:正常,平静。

  薛小姐告诉记者,“昨天下班的时候,也就仅仅是知道议会那里发生了恐怖袭击,坐地铁经过时会不停,其他感觉一切都很正常。而今天早上经过威斯敏斯特站时,虽然广播说不停,但事实上地铁仍然停靠并不断有人上下车。”

  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自从2005年的“7·7”恐袭之后,英国警方已经演练过很多遍如何快速应对袭击以及如何保持城市的正常运行不受影响。有了这个底气,英国首相特蕾莎·梅也表示,伦敦市民会继续他们正常的生活。

  薛小姐说,今天会有很多市民去事发地献花,纪念在恐怖袭击中的逝者。对于英国人的平静,她解释说,“Keep calm and carry on”(保持冷静,继续向前)这句话已经牢牢扎根在英国人的心中。同时他们也知道,只有被恐怖袭击吓到了,才是恐怖分子真的胜利了。

  (责任编辑:王碧薇)

网站编辑:唐明涛
>>
思想理论
>>
党建论坛
>>
党史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