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辽宁丹东“党支部+”如何强村富民
    发表时间:2019-07-17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作者:本报通讯员 包司南

      夏初的辽宁丹东市宽甸县南荒沟村,男人们上山为桃树打药施肥,女人们在大棚里采摘蓝莓,漫山遍野,一派繁忙景象……南荒沟村党支部书记杜元东说:“以前的南荒沟,除了荒山,就是沟岔。自从搞了‘党支部+’,沟不荒了,岔都通了,家家户户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山乡巨变靠什么 

      丹东市地处中朝边境,山多地少,发展受限,像南荒沟这样困住山沟里的小山村还有很多,全市669个行政村中无经营收益村有471个,占比70.4%。

      为探索一条富民强村之路,2018年2月,丹东市抽调6名市级领导和132名涉农部门业务骨干,历时1个月,开展乡村振兴大调研。调研发现,全市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超100万元的31个村,无一例外都有一个坚强有力的党组织,这些乡村的发家史,就是村党组织的奋斗史。

      其中最典型要属獐岛。獐岛村是东港市北井子镇西南部海岛上的一个小渔村,土地资源稀缺,村里人以捕鱼为生。2000年一场特大赤潮,獐岛临近海域的水产死了9成,全村老少都傻了眼。

      “靠天吃饭,早晚吃瘪,还得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关键时刻,村党支部书记张忠有带着村“两委”班子依托海岛风光,发展旅游产业,逐渐把全村拧成了一股绳。现如今,獐岛村确立了“党支部+旅游”发展模式,党支部牵头成立客运公司,拥有大小船只11艘,专用码头3座,旅馆、民宿百余家,日可接待游客4000人,村集体年收入2200万元。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该市据此提出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党支部+”模式这一概念,并在全市范围内深入开展党支部规范化建设质量提升行动,让农村党支部成为团结党员群众,引领产业发展的战斗堡垒。

      1年来,全市有178个村依托“党支部+”发展模式推动集体经济发展,带动增收1.97亿元。

      发展之路有几条 

      总结分析獐岛等村依托“党支部+”模式的发展历程,该市认识到:要推行这种模式,建强党组织是核心,选准产业模式是关键。市委组织部副部长白雪原说:“农村产业发展,光有领头羊不行,还得选准一条好路径,否则南辕北辙,一样没有出路。”

      以凤城市边门镇建设村为例。建设村坐落于玉龙湖畔,背靠青山,面朝绿水,风景秀丽,可是,多年来村里尝试了许多项目均惨淡收场。后来,村党总支书记孙玉安领着村“两委”确立了“党支部+项目”的发展思路,把闲置多年的老旧村部改造成老年公寓,凭借毗邻玉龙湖景区的区位优势,扩大宣传,招揽养员,年集体增收35万元。

      建设村、獐岛村尝试着丰富了“党支部+”模式的内涵与外延。今年3月,市委组织部会同农业农村局,到獐岛村、建设村等6个典型村蹲点调研后,总结出“党支部+旅游”“党支部+合作社”“党支部+电商”“党支部+项目”“党支部+农户”5种符合丹东实际的具体模式。

      5月8日,市委召开全市“两个一批”工作推进会,号召全市各乡村结合5种模式,因地制宜,选准产业项目,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该市还将依托东港水产品、凤城果菜、振安区小浆果加工集聚区和宽甸县城南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等四大现代农业生产基地,探索村村联合、镇域联动的“党支部+”发展新模式,让各村产业项目形成产业链,区域联动,扩大收益。

      真金白银从哪来 

      “‘党支部+’是挺好,但俺们村没钱、没资源,咋发展?”在模式推广过程中,个别乡村提出了这样的疑问。东港市小甸子镇小甸子村则用亲身经历解答了这个问题。

      小甸子村地处大小洋河交汇处,地处偏僻,空有草莓、板栗等特产,却找不到销路、卖不上价格。村党总支一心依托“党支部+电商”发展模式,走网上销售,突破增收瓶颈,却苦于没有资金,只能小打小闹,靠帮助农户网上销售赚取微薄提成。2018年,村党总支与其他9个村联合争取市扶持资金715万元,建成电商产业供货基地,注册了“莓小姐”“五百亩”等商标,在网上打开了销路。基地年收入46万元。

      对于像小甸子村这样依托“党支部+”发展模式,却没有可盘活资产,也争取不到资金的村,市委会同各涉农部门和专家学者对其产业项目进行评估,并发放单笔30-50万元不等的扶持资金,支持村党组织牵头发展产业项目。

      2018年以来,该市累计投入资金1.48亿元,扶持项目296个,实现村均增收5.2万元,打造集体经济年收入超10万元的村157个。集体经济发展了,各村服务群众的能力也稳步提高,獐岛村每年发放人均福利6000元,老人过节、孩子上学,村里都分发红包;大梨树村投资3500万元,铺设供水、排水管网,实现村内集中供热、供水;山河村集体出资雇佣贫困户组建垃圾清扫队,改善村内人居环境……正如大梨树村党委书记毛正新所说,“在丹东,越来越多的农村人也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好日子”。

    网站编辑:王仁锋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