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吹哨报到”提升群众幸福感
    发表时间:2018-12-14 来源:党建网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北京市昌平区党建引领“街乡吹哨、部门报到”的实践经验

    党建网记者 赵丹阳

     

      自1998年,北京市建设首批保障性住房起步算起,昌平区回龙观天通苑社区(以下称回天社区)至今已整整走过20个春秋。据统计,回龙观天通苑社区的常住人口为83.6万人,是名副其实的超大型社区。但由于初期规划不完善,导致的公共服务不足、基础设施薄弱、职住失衡、交通拥堵、环境脏乱等社会治理难题,严重困扰着居民群众。

      为了破解这些难题,按照北京市统一部署,昌平区实施“街乡吹哨 部门报到”机制,多方协同联动,将社区的“独角戏”变成了“联合汇演”,构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格局,将困扰“回天社区”多年的诸多治理难题迎刃而解。

      早在2018年6月7日,北京市委书记蔡奇就用一整天时间在回龙观、天通苑地区调查研究,了解当地居民切身感受,推动实施该地区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优化提升三年行动计划。调研中,蔡奇重点提到要打造大型社区治理典范,坚持“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构建简约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打通服务群众、抓落实的“最后一公里”。

     

      减负扩权增效,让街道党组织挺起“腰板”

      街道和乡镇处于基层治理的第一线。长期以来,受制于条块分割、权责利不统一等问题,往往面对治理问题“有心无力”。北京市在党建引领“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改革中,坚持减负扩权,有效提升了街道在基层治理中的办事效率,着力做实做强基层,使其有权管事、有人干事、有钱做事。

      改革实行后,基层干部有了“畅快”之感。昌平区回龙观龙泽苑社区党支部书记伊然说,现在虽然更忙了,但却没像以前感觉那么累了。大家有更多精力去走走马路、串串楼栋,听听居民遇到的问题,帮着来解决。

     

    昌平区东小口镇党委书记冉灏介绍区域改造情况 高雷摄

     

      “‘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机制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提高了办事的成功率,我们基层干部手里也有‘大权’可用了”,东小口镇党委书记冉灏高兴地说。

     

      建立共治机制,让居民居住环境更安全

      长期以来,天通苑地区居住着大量务工人员,一些黑中介、二房东为了谋利,把房间打成隔断群租、私接水电,造成了极大的安全隐患。自“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机制推行以来,只要“哨声”一响,天通苑北街道多部门共同响应,联合出击,下猛药去疴,治理效果显著。

      吹响“共治集结哨”,已经被纳入党建工作协调委员的产权单位、物业公司,将以约谈、司法程序等方式,组织其自查自清。吹响“重点整治哨”,住建委负责严格控制地下空间使用、禁止出租居住,切断群租利益链;公安分局和综治办负责严厉打击黑中介、二房东;消防支队负责地下群租消防安全整治;安监局负责地下群租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目前,“双哨”并吹,天通苑北街道有效遏制了地下群租问题,打掉了黑中介、二房东的反弹预期。

      东小口镇魏窑村是回天地区的城乡结合处保留村,近年来村内存在着环境、治安等诸多问题。镇党委了解到该问题后,以“街乡吹哨、部门报到”为契机,会同多个部门和企业,经过实地考察走访,解决了村里的诸多问题。如今的魏窑村,户户有门禁,处处是监控,村民们真正享受到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要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强化“必须要干、还要干好”的思想认识,以“钉钉子”精神解决推进过程中碰到的困难和问题,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完善调度协调机制。”东小口镇党委书记冉灏说。

      目前,魏窑村进一步完善视频监控系统,加装高清抓拍器,实现机动车全过程痕迹管理,群众安全感大大提升;同时,同步更新了本地磁盘储存容量和宽带带宽,为将监控数据并入全镇综治网做好了充分准备。

     

      在职党员“双报到”,让社区服务项目更丰富

      为了充分发挥党员在社区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回龙观镇龙泽苑社区积极推进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双报到”的工作模式。社区吹响“回家哨”,张贴致党员的一封信,采取党员E先锋报到、智能系统报到的方式,更好地为回家报到党员服务。在职党员纷纷回到社区,发挥各自专长,认领服务事项,参加社会服务。目前,龙泽苑区已经开展了“世界读书日”活动、“龙泽杯”趣味运动会、传统水墨画绘画等一些列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很受居民欢迎。

      “在职党员来社区报到后,各行各业的人才积极配合社区工作,我们工作力量壮大了,给老百姓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帮助。”昌平区回龙观龙泽苑社区党支部书记伊然说。

     

    昌平区龙泽苑社区党支部书记兼主任伊然介绍党员回社区情况(图片来源:央视网)

     

      在清华大学出版社工作的徐颖,今年回社区参加了8次活动。“我们社区的养老驿站和篮球场的规划,大家都一起出谋划策,以前想参与这类活动但是没有组织,现在有了社区主人翁的自豪感。大家把工作的资源、技能引进小区,小区有了很明显的改善。”徐颖热情地介绍。

      大学老师张颖是在昌平区回龙观社区的龙泽园住了将近20年,过去家门一关,周围邻居形同陌路。可过去这一年,随着加入小区的党员微信群,出门碰见的熟人多了。张颖和邻居熟络起来,是因为大家都以党员的身份多次参加了社区的义务活动。几乎每个周末,社区都有党员大扫除的劳动,不同领域的党员还发挥各自的优势,为社区治理和服务邻里贡献智慧。

    (责任编辑:陈蓉)

    网站编辑:唐明涛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