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浙江衢州三大举措推动乡村迈向“强富美”
    发表时间:2018-03-13 来源:党建网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启了农业与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浙江省衢州市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产村人文”高度融合发展,建设美丽乡村升级版,努力使衢州乡村成为美丽富饶的“大花园”。

     

      打造一方美丽经济幸福产业

      昔日的农业大市衢州如何通过青山绿水的转化通道实现乡村振兴?

      衢州是浙江的生态屏障,负责“一江清水送下游”。近年来,衢州以更大的力度做强农村产业,统筹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发展美丽经济幸福产业,带动农民富、集体富的美丽乡村。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五年保持15%以上增速,农民增收增幅持续保持全省前列。

      把一江清水转化成美丽经济,就是找到两山转化通道。5年间,衢州通过治理一江清水,累计削减560万头生猪,拆除2300多万平方米违法建筑,否决了400多个、总投资200多亿元不符合环保政策的项目,连续10年保持出境水质100%达标,连续三年夺得“大禹鼎”,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生态答卷”。同时,坚持以生态促转型,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最大限度释放“生态红利”。

      在这片热土上,“点绿成金”的乡村振兴故事每天都在上演。

      龙游县横山镇借助天然富硒资源,引导原生猪养殖户从事“美丽产业”,十里荷花沿线130多家原养殖户纷纷种起了富硒莲子。横山镇党委书记胡益峰说,种荷花可以发展观赏旅游业,莲子、莲蓬可直接销售,莲子、荷叶又可深加工成莲子酒、荷叶茶。产业转型之后,让横山镇走上了一条“美丽经济”之路。

      江山市耕读村,原来脏臭的小水库治理后,环湖搭建了20多间度假休闲小木屋,成为美丽乡村典型;衢江区莲花镇,昔日生猪大镇变身现代农业园区创建典型;常山县黄塘村,4000余亩油茶花铺满梯田,让美丽乡村魅力尽显。

      在常山县新昌乡黄塘村,每到夏天,漂流项目日均吸引超1000人次,仅门票一月收入就超30万元。依托资源优势,2017年以来,新昌乡已接待游客5.2万人次,同比增长65.6%。

      绿色生态激活了全民创业热情,生态资源向生态资本转变。衢州“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从梦想步入现实。 

      全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当地种植面积最大、涉及农户最多的农业主导产业之一柑橘着手。衢州谋划并实施柑橘产业“五五·三提升”工程(2016年全市淘汰“三低”橘园5万亩,流转橘园5万亩,建立大棚设施栽培橘园5万亩,改造低产低效橘园5万亩,推广优良品种5000亩。提升基地、提升品质、提升销价)和“三个百日攻坚”专项行动,累计争取、安排资金超4亿元,取得积极成效,相继成为全省培育发展家庭农场试点市、整建制推进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试点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市创建单位、农业补贴综合改革试点市建设和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市。2015年全国生态循环农业现场交流会在衢州召开,衢州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经验得到全国推广。

      目前,全市有效期内“三品”总数达533个,其中有机农产品215个,占全省总数的25%,居全省各地市首位。G20杭州峰会期间,全市有16个农产品入选,是除杭州市之外入选最多的市,G20杭州峰会效应使得订单纷至沓来。衢州将进一步拉高产业发展标杆,以五项试点市建设为平台,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提升衢州综合竞争力。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驱动人民对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寻找发展空间。着力培育农民增收新动能,衢州更是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向着“业居游”有效互动的方向延伸发展。

      全力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扎实开展“全球免费游衢州、每县万张民宿床位、高端精品民宿培育、千户连万户结对共致富、寻觅衢州乡村味道”等五大行动。2017年,乡村休闲旅游业年均接待游客数和营业收入保持30%以上的高增速,共发展农家乐经营户(点)2570个,床位数5.44万张。

      全力促进低收入农户增收。全面实施金屋顶光伏富民工程,目前已安装农村屋顶光伏4.3万户,户均每年可增收800元左右。大规模开展农民素质培训,重点打造保姆、月嫂等区域品牌,常山阿姨月平均工资已达8000-9000元,金牌月嫂月薪大多在万元以上,而且供不应求,实现了农民更高质量和更加充分的就业。

      系统推进产业开发、创业就业、结对帮扶、社会救助、健康保险、光伏扶贫六大工程,在全省率先建立扶贫健康保险制度,低收入农户人均纯收入连续5年保持15%以上的增长,守牢了“4600以下贫困现象不反弹”的底线,提前一年实现低收入农户人均纯收入翻番、70%以上低收入农户家庭人均纯收入超过8000元的目标,确保到2019年底全面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

     

      塑造一座钱江源头“大花园”

      柯城山水明秀、龙游桃花十里、江山古道苍郁、常山柚香满园、开化水岸绵延……如今,衢州乡村的美丽到达了新的高度:不仅拥有1868.3平方公里“步步皆景、村村若画”的和谐统一,更塑造了363个行政村“移步换景、争奇斗艳”的各种风情。

      美景从何而来?以大花园来统领引领,用大视野大格局做强美丽乡村。

      衢州坚守生态大本底,以更高的标准优化人居环境,把农村作为一个大景区、大花园来统筹规划、整体推进,把“点上美”和“面上美”统一起来,变“盆景”为“风景”,力求使每一个乡村都成为生态宜居的好地方,实现乡村的整体美、衢州的全域美。

      过去,农村“脏乱”是常态。在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得到有效处理的基础上,衢州对所有行政村整治乱堆乱放、拆除乱搭乱建、规范乱粘乱挂,并全面构建村庄环境保洁网格化、管理一体化、考核精细化机制。

      以“治乱”为导向,呵护美丽生态,打造品质环境。着眼“全域提升、全境整洁、全民获益”,高标准推进“三乱整治”,对农村进行全面“整容”。

      目前,全市已基本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行政村全覆盖。累计完成赤膊房整治5万多幢、1500多万平方米。

      要治乱,更要美化。

      衢州坚持“美村”导向,聚焦美丽主题,描绘全域画卷。以“一县一带”和“四级联创”两个载体为抓手,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转型升级,使衢州各县(市、区)的乡村风光既保有个性,又能串点成线、连线成片,将“盆景”变成“风景”,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农村人居环境越来越生态宜居。

      通过扎实推进6条美丽乡村“一县一带”创建,辐射全市35个乡镇(街道)363个行政村。江山市、开化县成功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县,18个乡镇、56个村分别跻身省级示范乡镇和特色精品村行列。

      在这两大抓手引领下,衢州实施环境再造“五个一”工程,做好“提升、延伸、成网”文章,拓展“四级联创”内涵,创建了一批美丽庭院、扮靓了一批美丽村口、培育了一批美丽村庄、打造了一批美丽廊道、提升了一片美丽田园,形成“一院一景、一村一品、一线一韵”浓厚的乡村田园风貌。

     

      创造一幅乡风文明“和谐景”

      美丽乡村要让农民欣赏其美,更要让农民美居其中。

      沿着穿村而过的柯城区大俱源溪行走,身侧的农家院落白墙上,每隔几步,便是一幅色彩丰满热烈的农民画。农民画,扮靓了乡村,也点燃了乡民。“画画能陶冶情操,乡风也好了,”余东村村支书余良耀说:“自从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画画,村里搓麻将、赌博等不良风气渐渐消失了。”农闲时节、节日期间,村里都会开展书画交流、比赛。如今,农民画创作协会的300多人。

      物质逐渐丰裕的乡村,如何增加文化产品供给,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是“大花园”建设的题中之义。

      近年来,衢州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为抓手,着力“最美”建设、好家风建设、文明村镇创建等活动,扮靓农村环境、构筑文明乡风、培育新型农民,让衢州的农村环境美、风尚美、人更美。

      挥好价值引领一面旗,农民素质“美”起来。以文化人育“最美”。充分利用农村文化礼堂阵地,组织开展文化礼仪、文艺演出、道德宣讲等活动,让农民群众成主角,在润物细无声中提升农民群众道德素养。如,开展廉政越剧《清简樊莹》大戏下乡演出42场,观看人数达30余万人次。深入挖掘农村凡人善举,通过“最美人物”进文化礼堂、道德讲堂,持续传播“最美”正能量。近3年来,衢州有230多农民群众被评为各级身边好人。

      传好家风家训一句话,农村家风“美”起来。积极推动“孝贤和洁廉”五好家风建设,在农村掀起传承好家训、培育好家风、建设好家庭的热潮。全市共涌现出各级“最美家庭”3.1万余户。

      用好文明创建一块牌,乡风村风“美”起来兴起来。现在,全市已累计建成农村文化礼堂600多个。全市12个试点镇以签订文明公约、评选诚信商户、建设集镇示范样板路和文化广场等形式,推动“垃圾不落地、出行讲秩序、办酒不铺张、邻里讲和睦”四项行动,把各试点集镇打造成为村镇文明的样板示范。同时,积极探索法治、德治、自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机制,引导农民群众崇尚节俭、反对铺张。

      发展党建强的美丽乡村,以党的建设引领和带动美丽乡村发展,努力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

      围绕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衢州市还全力推进乡镇(街道)综治工作、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便民服务“四个平台”建设,打通基层组织建设“最后一公里”,全面提升基层社会治理和服务群众水平。

      目前,全市103个乡镇(街道)全面完成搭建“综合信息指挥室+四个平台+全科网络”的基层治理主体框架,全面部署落实“综合指挥、属地管理、网格化管理、运行机制”四大运行措施,全面上线运行基层治理综合信息平台,全市乡镇(街道)基层治理新模式进入信息化、常态化运行,通过以“大数据”助推基层治理,逐步打开了智慧化管理乡镇社会事务的新局面。

      如今,“强富美”乡村愿景正一步步变成现实,衢州农村的山更绿、水更清、地更净,乡愁更加浓郁,百姓更幸福。

    网站编辑:付天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