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转折年代——中国·1947
    发表时间:2018-08-21 来源:党建网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书名:转折年代——中国·1947

      作者:金冲及 著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17年1月

      ISBN:978-7-108-05587-3

     

      内容简介

      1947年在中国的历史进程中有它特殊的含义。本书以作者亲历的1947年为展现历史风云的舞台,旁征博引,还原历史,全方位展示了这一年间的风云变幻。书中用大量事实说明,一个政权,一个政党的衰败,完全是内部的原因。它的腐败、派系斗争、官员和将领的自私、缺乏团结和奋斗精神,造成了它最后的崩溃和瓦解,本书深度剖析了推动历史转折的种种因素,阐释了民心向背是国共命运迥异的内在关键。本书也是对“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的最好注释。

     

      作者简介

      金冲及,1930年出生,上海市人。中共党史和中国近现代史专家,原中国史学会会长。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历任复旦大学团委书记、教务部副主任、教学科学部副主任,文物出版社总编辑,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常务副主任、研究员,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成员。第七、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现任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兼职教授和博士生导师,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

     

      目 录

      前 言

      第一章 中国是怎样进入1947 年的

      第二章 新年前后的抗议美军暴行怒潮

      第三章 主战场上第一回合的较量

      第四章 从进攻延安到孟良崮战役

      第五章 席卷全国的反饥饿、反内战风暴

      第六章 局势急转直下的巨大震撼

      第七章 美国政府的两难处境

      第八章 拦腰突破挺进大别山

      第九章 品字形阵势的形成

      第十章 北线战局相继变化

      第十一章 农村土地制度的大变动

      第十二章 中间派政治力量的新抉择

      第十三章 南京政府越来越孤立

      第十四章 历史的转折点

      附录 抗日战争后期中国政局的重要动向—— 论1944 年大后方的

      人心剧变和“联合政府”主张的提出

      一、惊心动魄的豫湘桂大溃退

      二、痛苦反思引出的人心变动

      三、联合政府主张的提出

      四、美国的斡旋活动

      五、民族资本家政治态度的变化

      六、结 语

      征引文献

      一 文献、日记、档案

      二 文集

      三 报纸、刊物

      四 回忆录、口述历史

      五 综合资料

      六 传记、年谱

      七 专著

      后 记

      修订版后记

     

      部分内容

      第六章 局势急转直下的巨大震撼(节选)

      1947 年5 月16 日,整编第七十四师在孟良崮战役中全军覆没,这是在军事战线上给国民党政府和蒋介石的沉重打击。5 月20 日,在国民党政府的首都南京发生了高举“反饥饿、反内战”大旗的学生运动,并且迅速席卷全国,这是在第二条战线上给国民党政府和蒋介石的沉重打击。这两件事竟集中地发生在短短的五天内,它所产生的震撼力量格外强烈。

      国共双方在军事上和政治上的力量对比,自从国民党政府发动全面内战后,一直在悄悄地发生深刻的变化。5 月中旬集中地发生的这两件大事,一下子把这种变化表面化和明朗化了。许多原来对正在发生的变化不曾注意到的人,开始看到了这种变化。也正是从5 月下旬起,国民党政府和蒋介石对局势的判断和思想情绪,发生明显变化:不要说1946 年6 月底发动全面内战时那种趾高气扬、不可一世的神气看不到了,就是1946 年底攻占张家口、单方面召开国民大会而导致和谈破裂和1947 年初向山东和陕北大举进攻、扬言要在三个月到半年时间内消灭共产党的神气也看不到了;相反,已因局势的发展对自己越来越不利而显得忧心忡忡。中国共产党却对局势的发展越来越有把握,开始做出新的重大的战略部署。

      孟良崮战役失败消息传来,对蒋介石说来,丧失的不只是普通的一个整编师,而且是他认为最足以信赖的精锐主力整编第七十四师,这个打击是巨大的。那时候,国民党政府正在举办第二期军官训练团。5 月12 日,孟良崮战役结束前几天,蒋介石在这一期开学典礼上做题为《剿匪必胜的事实》的演讲,结束讲话时,着重强调的一句话仍是:“只要我们高级将领能够振作精神,确立信心,则今年十月以前,剿匪任务一定可以告一段落。”他还想在1947 年10 月前能够从军事上打败中国共产党。但只隔了一个星期,孟良崮失败消息传来后,他在5 月19 日对同期全体学员讲话时,口气就大变了。他把这次失败称为“我军剿匪以来最可痛心、最可惋惜的一件事”,并且说出这样的话来:“大家如果再不大彻大悟,急起直追,不但革命事业无法完成,而且我们剿匪军事,恐将陷于最后的失败,整个为共产党所消灭。”

      如果说5 月19 日的讲话是对部属讲的,可能有意把话讲得重一些,而且主要说的是“军事”方面,那么,他在5 月24 日所写的日记是很值得玩味的。这时,反饥饿、反内战群众运动也进入高潮,并且又提出了反迫害的口号。蒋介石痛苦地意识到他所面对的危机是全面的,深感局势对他已发生重大逆转,日记中透露出十分沉重的心情。他说:“张灵甫师全军覆没以后,东北军八十八与九十一各师亦相继被匪歼灭,东北形势更危。共匪毒氛大张,人心陷溺,社会动荡,各地学潮遍及全国,赤焰滔天,已有不可收拾之势。此诚存亡危急之秋,应做最后之准备。”这样充满沮丧的话,是他以前没有的心态。他还写道:

      时局逆转,人心动荡,军、政、经、社,均濒危殆。奸党为遂行其推翻政府夺取政权之意图,其在前方则广泛展开武力斗争,攻城略地,着着进逼;而在后方各大都市,则鼓动风潮,扰乱社会,更无所不用其极。而此次参政会中,亦既为只求和平不顾利害之空气所笼罩,而本党同志又大都苟且自全,随声附和,革命志业,委以尸解,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若不早下决心,用斩钉截铁手段,拨乱反正,则因循延误,更难挽救,故决定先肃清后方,安定社会,再图军事之进展也。

      6 月1 日,军官训练团第三期研究班举行开学典礼。蒋介石去做了题为《国军将领的耻辱和自反》的讲话。对正在走向失败的事实,他开始恐惧地预感到了。但他对这个事实又觉得难以理解:“我实在想不出他有什么道理!”他在演讲中向高级将领们提出一个问题,其实也就是他自己感到迷惑不解的问题:

      比较敌我的实力,无论就哪一方面而言,我们都占有绝对的优势。军队的装备、作战的技术和经验,匪军不如我们。尤其是空军、战车以及后方交通运输工具如火车、轮船、汽车等,更完全是我们国军所独有。一切军需补给,如粮秣弹药等,我们也比匪军丰富十倍。重要的交通据点,大都市和工矿的资源,也完全控制在我们的手中。无论就哪一方面的实力来比较,共产党绝对不能打败我们。因此,大家相信,共匪虽然决心叛乱,就实力而言,我们一定有十分的把握,能将共匪消灭。这一点不但各将领知之甚详,就是全国民众,亦皆有此信念。可是剿匪军事,到现在已经荏苒一年了,我们不但尚未把共匪消灭,而且不能使剿匪军事告一段落,这究竟是什么缘故呢?我现在召集各高级将领来受训,就是要大家来共同研究这个缘故。

      蒋介石真是个唯武器论者:他把双方的实力做了这样那样的比较,仿佛什么都数到了,恰恰就遗漏了最根本的一条:人心的向背。这是他看不到也不会承认的。所以他说了半天还无法把事情说明白,只好发几句狠话:

      长此下去,我们高级将领这样的精神、习惯、学术和指挥道德、品格如再不加改变,那就不但北伐和抗战的光荣历史将毁于一旦,我们剿匪军事必然要整个失败,全体将士真要生无立足之地,死无葬身之所,不被歼灭,便被俘获,最后成为匪军清算的对象,作毫无意义的牺牲!如果到了这种地步,那我们真是上无以对总理在天之灵,下无以对阵亡将士!

      6 月7 日,军官训练团第三期毕业典礼上,蒋介石又去讲了一次话。他说:“此次不顾前方军事如何紧急,而将沂蒙山区半数以上将领调集来京接受为时两周之训练,主要目的即在使各将领接受孟良崮之惨痛教训,而将个人之精神、思想、生活、行动,作一番彻底反省,彻底改造;对整个军队之战术、精神、纪律,作一番彻底检讨,彻底改革。故此一集训,实为今后转危为安、转败为胜之枢机。深望各将领一致醒觉,砥砺志节,记取教训,加强准备,以期达到雪耻复仇之目的。”他足足讲了两个小时,但看来他自己对那些无补实际的空话究竟能管多大用,已经失去自信了。讲过后,他在当天日记中写道:“余对前方将领之教训勖勉,心力已尽,未知果有效验否?”

      抄了那么多蒋介石的空话,读者也许要厌烦了。但那是些很有趣的文字。透过这些看起来很空洞的言辞,我们可以具体地感受到蒋介石在5 月、6 月间那样短时间内思想深处发生的深刻而微妙的变化。这种变化,正是客观局势的大变化在他内心中的反映。

    网站编辑:穆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