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走进马克思》系列丛书
    发表时间:2018-08-06 来源:党建网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书名:马克思与我们

      作者:孙正聿        著

      ISBN:978-7-300- 25749-5

     

      书名:马克思与信仰

      作者:陈先达

      ISBN:978-7-300- 25820-1

     

      书名:马克思与当代中国

      作者:陈学明

      ISBN:978-7-300-25769-3

     

      书名:马克思与世界

      作者:顾海良

      ISBN:978-7-300-25753-2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年5月 

      

      丛书简介:

      马克思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创始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缔造者和国际共产主义的开创者,是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思想家。为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走近“千年第一思想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特邀请国内马克思主义领域知名学者撰写了“走近马克思”小丛书。该套小丛书第一批包括《马克思与我们》《马克思与信仰》《马克思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与世界》,分别由孙正聿、陈先达、陈学明及顾海良撰写。丛书不仅体现了几位作者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传播强烈的担当意识、宏阔的思想境界、深厚的理论情怀和不懈的探索精神,而且有力地论证了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该套小丛书篇幅适中、文字简洁、图文并茂、论述细致入微,旨在带领每一位普通读者走近马克思、了解马克思、熟悉马克思,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感悟马克思的思想力量。

      

      1.《马克思与我们》,孙正聿著

        

      作者简介:

      孙正聿,1946年11月生,吉林省吉林市人,哲学博士。现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科研基地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主任、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第十、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教育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顾问。曾任教育部哲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吉林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

      出版《哲学通论》、《理论思维的前提批判》、《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上下卷)、《哲学:思想的前提批判》等40余部专著;发表论文近300篇,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新华文摘》等权威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

     

      内容简介:

      本书从马克思与我们的人生观、马克思与我们的历史观、马克思与我们的时代观、马克思与我们的科学观、马克思与我们的宗教观、马克思与我们的文明观、马克思与我们的理想观等方面,解读马克思的关于“人类解放”的思想、马克思“为全人类而工作”的人生,以及马克思为之奋斗终生的“人类解放”的共产主义理想。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论述,带领我们“重读马克思”“走近马克思”,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目 录:

      引言 走进马克思

      一.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

      二.马克思与我们的人生观

      三.马克思与我们的历史观

      四.马克思与我们的时代观

      五.马克思与我们的科学观

      六.马克思与我们的宗教观

      七.马克思与我们的文明观

      八.马克思与我们的理想观

      后 记  

      

      2.《马克思与信仰》,陈先达著

        

      作者简介:

      陈先达,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主任、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现任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名誉会长,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校务委员。从1991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著有《陈先达文集》(14卷本),《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文化自信的传统与当代》《可信可爱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十五讲》等。著作和论文曾三次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教育部优秀著作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特等奖和吴玉章著作奖等多种奖项。 

      

      内容简介:

      本书聚焦于马克思主义信仰领域的重大理论问题,围绕“日常生活”“文化自信”“理论和理论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信仰”等主题展开论述,重在解决真懂真信的问题。全书重申和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要自信、自强、自尊,要不断加强自身的理论修养和对实际问题的研究,增强自尊的资本和自信的底气;同时要关注社会现实,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进程。本书体现了作者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强烈的担当意识、宏阔的思想境界、深厚的理论情怀和不懈的探索精神;行文流畅,深入浅出,既具有理论厚度又具有可读性。

     

      目 录:

      引言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性与学术性

      一、日常生活

      二、文化自信

      三、理论和理论工作者的责任与使命

      四、信仰

      结语 未来属于马克思主义

      

      3.《马克思与当代中国 》,陈学明著

      

      

      作者简介:

      陈学明,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副主任、上海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全国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会长、中国马克思恩格斯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人学学会副会长。出版著作、教材30多部,发表论文400多篇。

     

      内容简介:

      中国站到了实现“强起来”的新的历史起点上,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历史已经证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改变了近代以来中国的历史,不仅让中国“站起来”,而且使中国“富起来”。中国要进一步走向“强起来”,是否继续需要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日益弱化还是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国要“强起来"究竟需要做些什么,马克思主义又能为我们提供什么样的思想资源?马克思主义在正走向“强起来”的当代中国的命运与前途如何?本书力图对这些问题做出富有说服力的回答。

     

      目 录:

      一、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指导下实现的

      二、走向“强起来”的新时代:建设现代化强国更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三、“强起来”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离不开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指导

      四、“强起来”需要聚磅礴之力:离不开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理论的指导

      五、“强起来”需要精神支柱:离不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指导

      六、“强起来”需要正确面对现代性: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批判理论的指导

      七、“强起来”需要大国外交:离不开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的指导

      八、“强起来”需要明确的航向: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理论的指导

      九、“强起来”需要正确的方法:离不开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指导

      十、“强起来”推动理论创新:在新世纪将马克思主义推向新的高度

      后 记 

      

      4.《马克思与世界》,顾海良著 

        

      作者简介:

      顾海良,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人民大学马列主义发展史研究所所长、国务院学位办副主任,教育部社政司司长,武汉大学党委书记、校长,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院长,现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中国道路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协同创新中心主任。主要著作有《马克思主义发展史》《20世纪国外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史》《百年论争——20世纪西方学者马克思经济学研究述要》(三卷)、《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四卷)等。

     

      内容简介:

      一个多世纪以来,由马克思点亮的唯物史观的思想火炬,驱散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迷雾,至今依然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

      本书有力地论证了马克思主义于世界、于中国之生命力,即不同于思想史上其他重要的哲学体系,马克思及其思想不是止步于解释世界,而是强调改变世界,为世界不同国家的发展指明路径和方法;而马克思关于世界历史的理解,恰恰成为中国探索社会发展道路问题的关键。

      本书注重梳理马克思思想的演进过程,通过对《资本论》等马克思经典著作中的哲学、政治经济学概念的思辨阐释,重新发现19世纪70年代后马克思思想发生的重大变化:在肯定世界历史统一性的同时,马克思科学地预见到社会发展的多样性、历史条件的差异性会推动世界各国形成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

     

      目 录:

      引语时代的课题思想的力量

      第一章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第二章改变世界的思想精髓和理论指南

      第三章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及其策略思想

      第四章工人阶级的“圣经”《资本论》

      第五章科学技术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

      第六章资本积累的逻辑与历史趋势

      第七章国家在经济关系和经济运行中的职能

      第八章两个伟大发现的意义及其关系

      第九章国际工人运动的思想旗帜

      第十章世界历史与东方社会发展道路

      第十一章未来社会经济关系基本特征的预测

      第十二章人的发展的三大形式与人的全面发展

     

      部分内容

      在当代中国,几乎没有人不知道马克思的名字。然而,你真的了解马克思吗?你真的理解马克思的思想吗?你真的懂得马克思的当代价值吗?你认真地思考过马克思与我们的关系吗?

      卡尔·马克思诞生于1818年。在纪念马克思诞生200周年的时候,我的头脑中首先涌现出的是这样几句名言:俄国诗人普希金说,“跟随伟大人物的思想,是一门最引人入胜的科学”;美国诗人朗费罗说,“伟人的生平昭示我们,我们也能够生活得高尚”;德国哲人黑格尔说,“人应当尊敬他自己,并应自视能配得上最高尚的东西”。

      吟诵这几句名言,我想说的是:我们所要跟随的“伟大人物的思想”,莫过于马克思的关于人类解放的思想;我们所要效仿的“伟人的生平”,莫过于马克思为全人类而工作的人生;我们所要追求的“最高尚的东西”,莫过于马克思为之奋斗终生的人类解放的共产主义理想。了解马克思的生平和事业,理解马克思的学说和思想,懂得以马克思命名的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与意义,我们就不仅可以把握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而且可以确立自己的人生的理想、信念和追求。纪念马克思,最为重要和最为根本的,就是“走进马克思”,展现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沿着马克思开辟的人类解放道路继续前行。

      “走进马克思”,我总是有一种强烈的感动——被马克思的伟大人格和崇高理想所感动。马克思是“人”而不是“神”,但他是自觉地“为全人类而工作”的人,自觉地为“人类解放”而献身的人,“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因而是真正的“大写的人”。只有这样的“大写的人”,才能为“大写”的人类贡献出值得我们“跟随”的“最引人入胜的科学”——指引人类前行的马克思主义。

      “走进马克思”,我总是有一种强烈的震动——被马克思的博大精深的思想及其具有的“当代性”所震动。马克思揭示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揭示了作为“现实的历史”的资本主义的运动规律,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马克思主义不仅是“时代精神的精华”,而且是“文明的活的灵魂”。只有“跟随”马克思的思想,“继承”马克思的事业,才能洞悉人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才能创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文明新形态。

      “走进马克思”,我总是有一种强烈的激动——让马克思的伟大思想变为“人民的自觉追求”的激动。生活要有理想,人生需要选择,而理想和选择必须有思想的指引和理论的支撑。美国学者宾克莱在《理想的冲突》一书中提出:“一个人在对他能够委身的价值进行探索时,要遇到许多竞相争取他信从的理想,他若要使这种探索得到满足,就必须对各种理想有所了解。”“一个人除非对供他选择的种种生活方向有所了解,否则,他不能理智地委身于一种生活方式。”面对当代的扑朔迷离、各异其是的“理论”和“理想”,马克思的思想和理想,放射出“最引人入胜”的光芒。法国学者德里达在《马克思的幽灵》一书中说,“不能没有马克思,没有马克思,没有对马克思的记忆,没有马克思的遗产,也就没有将来”;“地球上所有的人,所有的男人和女人,不管他们愿意与否,知道与否,他们今天在某种程度上说都是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人”;“并且不论我们喜欢与否,不论我们对它具有一种什么样的意识,我们都不能不是它的继承人”。只有“重读马克思”“走进马克思”,我们才能真正地了解马克思,真正地理解马克思的思想,真正地懂得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走进马克思”,我还想引用马克思自己的一句名言:“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马克思的理论,是最为“有理”的理论,最为“讲理”的理论,最为“彻底”的理论,因而是最能“说服人”的理论。“走进马克思”,我们就不仅会被马克思的伟大人格和崇高理想所“感动”,也不仅会被马克思的伟大思想及其当代价值所“震动”,而且会为我们坚定不移地继承和发展马克思的伟大思想和伟大事业而“激动”,从而坚定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展现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更加自觉地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网站编辑:穆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