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延安时期党对干部的关心爱护
    发表时间:2018-09-29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作者:张俊国

      延安时期,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党对干部的需求、要求、期盼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正因为这样,毛泽东特别强调:“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既然干部的作用如此重要,那么应该采用什么方法才能充分调动起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呢?

     

      加强培训,提高能力

      延安时期,由于干部的来源和成长环境的限制,“一般县区工作的同志,多未得到享受教育的机会,以致一方面不能更好的吸取过去工作的经验,以提高工作的质量,同时自己积下来的许多工作经验,不能够把它好好地总结起来。”即使一些高级干部和工作时间较长的干部也常常发生这样的情况,如一些老干部“知识不多,进步不快,气量狭小,意识落后;简单粗鲁,不了解复杂问题;安心落后而不求进取者有之,贪污腐化者有之,对自己的进步悲观失望者有之,甚至动摇投敌者亦间或有之。”通过培训干部以提高干部的业务能力和水平就成为延安时期搞好党的建设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党首先决定设立干部教育部,以加强和领导干部的教育工作。其次成立中央高级学习组,以为全党干部的学习活动作出示范与榜样。再次开办各类干部学校,以为干部学习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纪律保障和环境保障。延安时期,党克服重重困难,开办的学校著名的有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马列学院、中央党校、延安大学等。此外,还有青训班、工人学校、组织部训练班、边区党校等。在这些学校中,学生多的万余人,少的几百人几十人。这些学校为干部的学习和培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党还针对不同出身的干部施以不同的教育方法。对农民出身的干部,侧重提高其文化,增加其一般知识,克服其狭隘性、保守性;对旧军人出身的干部,注意洗刷其旧军队习气和封建意识;对知识分子出身的干部,强调理论与实际的联系,重视实际工作,使知识分子工农化;对技术专门人员,鼓励增长其革命热忱与专门知识。通过这些方面,极大地提高了干部的政治觉悟、业务能力和水平。

     

      既不放任,也不打击

      延安时期,我党在干部的发现、提拔、任用和使用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审查,从工作审查中去了解干部的品质,了解他的德和才是不是适合于他所担负的工作。”这就需要“检查他们的工作,帮助他们总结经验,发扬成绩,纠正错误。有委托而无检查,及至犯了严重的错误,方才加以注意,不是爱护干部的办法。”

      在对干部的审查中,凡是涉及到干部政治生命的问题都要郑重与谨慎。除此之外,还要求“对待干部的态度应当诚恳的、坦白的、有希望的、有原则的。……对待干部既不应放任,也不应打击。”尤其是在实际工作中使用“对干部先放任,听其错误,积累而后撤职查办,开除党籍”的方法更不可取,因为这不是爱护和关心干部的方法,而是“糟蹋干部”的方法,因此,“必须纠正。应当经常检查干部的工作,有功则奖励之,有错误则批评纠正之,而在其错误有一定的程度时,则应经过一切的组织程序,给以一定的处分,如劝告、警告、严重警告等等。”这样,既能使党的干部防患于未然,也能使党的事业避免遭受到不应有的损失。

     

      帮助犯错误的干部

      延安时期,党对于犯错误的干部,“一般地应采取说服的方法,帮助他们改正错误。……轻易地给人们戴上“机会主义”的大帽子是不对的。”同时,采取自由主义、麻木不仁与放任的态度,也是完全不对的。对同志的处罚、打击与所谓“无情的斗争”,也不是纠正同志错误的好方法,更不是唯一的办法。“相反,应该对那些犯错误的同志(尤其是新同志)采用同志的、诚恳的、甚至是温和与委婉的态度,爱护他,尊重他,细心的从原则上去分析他的错误,使他从原则上去了解错误与改正错误”。

      此外,“上级领导人对下级的批评,务必要适当和正确,千万不要戴大帽子……。批评的时候还要注意到:是老党员还是新党员,是老干部还是新干部,参加共产党久不久,革命的历史长不长。”对于某些老干部尤其是某些工农出身的老干部中所存在的严重弱点甚或错误,不仅应该毫不隐瞒地指出,而且还要区别对待。

      延安时期,由于长期而又残酷的革命战争环境的磨练,不少干部要么患有各种程度不同的慢性疾病,要么身有残疾,这给自身和家庭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甚至困难。党采取了开办疗养机构、开展保健工作等办法,对生活上有困难的干部予以照顾,使广大干部倍感党的温暖。

      (责任编辑:曾龙)

    网站编辑:王高林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