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金寨村的“红色往事”
    发表时间:2018-09-27 来源:福建日报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作者:刘必然 赖立钦

      “金寨革命最深情,参加红军八十余。革命先烈三十九,接头群众数不清。”在永定区仙师镇的东北部,有一座“红色堡垒”——永定区仙师镇金寨村。金寨村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红色村落,曾经有80人参加了红军游击队,有39位革命烈士和18位老地下党员、老游击队员、老接头户、老交通员、老苏区区乡干部等“五老”人员。

      金寨村党支部书记张国初介绍说,全村现有人口约1644人。金寨村中余坑里(包括大角里)、小阜寨、齐潭、田螺湖、寨上这五个自然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认定为“革命基点村”。

     

      筑起红色堡垒

      “扛起红旗呼呼响,跟随鼎丞闹革命。”金寨村及周边地区的革命斗争与张鼎丞有着密切的联系。早在1927年10月,中共永定县委成立后,县委常委、农运部长张鼎丞就经常秘密到金寨指导革命斗争。1928年6月,金寨建立了党支部,隶属溪南区委领导。金寨党支部成立后,党组织积极发动劳苦大众配合金砂地区反对苛捐杂税和“倡粮度荒”“分粮吃大户”等一系列斗争。1928年7月1日,张鼎丞组织溪南农军攻打永定县城时,金寨村小阜寨的邱其银等部分农军在马发贤、马永昌等人率领下参加了这一武装斗争。

      永定暴动后,县委在金寨成立了金寨乡苏维埃政府,由邱其银任主席。乡苏维埃政府组织领导群众开展土改分田,镇压反革命,打击土豪劣绅。按照区苏维埃确定的“以乡为单位、抽多补少、按人口平均分配”的政策,迅速把土地分给农民。同时,还建立了共青团、妇女会、自卫队、少先队、儿童团等组织,开展了兴办平民夜校等苏区各项事业建设。

      营造红色堡垒后,金寨开始针锋相对与敌展开武装斗争。1931年8月,第三次反“围剿”开始后,杭永边地区的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经常受到城内和上杭等地民团及反动势力的骚扰,金寨首当其冲。金寨人邱其银与马永昌等人率领赤卫队武装配合永定独立团在上、下溪南开展游击斗争,不断打击反动民团势力。1932年4月,在闽西红军第十二军的帮助下,金寨乡的赤卫队武装持续发展壮大,乡苏维埃政府发动本乡青壮年积极参加赤卫队,并配合红军参加战斗,锻炼了队伍,培养了骨干,为闽西红军和永定独立团输送了一批有生力量。

      1933年初,国民党十九路军进占永定,千方百计地对苏区实行军事“清剿”和思想控制,在金寨及周边大阜、仙师宫、兰岗、思前、三坝等地修筑碉堡炮楼,“搜剿”游击队、赤卫队。为此,革命力量受到重大损失。在金寨搜山中,10多位赤卫队伤员壮烈牺牲。金寨村遭到烧、杀、抢、掠。面对敌人屠刀和烈火,本村女共产党员马月英母女被捕后受尽折磨仍坚贞不屈,最后慷慨就义。这次金寨乡有五六十间房子被烧,许多革命群众无家可归。被赤卫队关押的土豪劣绅也被放跑,革命形势急转直下。

      为了应对紧迫的斗争形势,文顺区委书记邱其春和区苏维埃主席邱其银,在金寨成立了文顺游击队,由赖德华任队长,郑添和任政委,全队有60多人。此后,区委、区苏率领游击队配合永定红军和各地武装在杭永边境开展武装斗争,不断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保存了文顺区苏这块根据地,为以后坚持游击战争奠定了群众基础。

     

      流血换来胜利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敌人心胆寒。1935年3月底,中共中央分局委员陈潭秋和邓子恢、谭震林等率部到达大阜村与张鼎丞部汇合,准备召开闽西南军政负责人会议,研究部署开展游击战争事宜。不料,由于反革命分子暗中通敌,国民党军驻峰市第四连在民团团总陈荣光、郑良坤部率兵300多人包围大阜村,刘永生、邱其银挺身而出,指挥部队向敌人反击,掩护大部队撤退。经过3个多小时突围战斗,红军指战员牺牲30余人,负伤70余人,击毙敌军50余人。随后,邱其银等率领40余游击队员,当夜冒险返回大阜寻找失散人员,并找到中央特派员陈潭秋,立即把他转移到接头户家中,后又负责转送到严坑、西溪一带养伤。

      1935年至1937年,国民党军在闽西反动武装的配合下对苏区连续发动了五期残酷“清剿”,敌人在金寨修筑了炮楼,并派兵把守,强迫小阜寨等基点村群众移民并村,实行保甲制度和经济上实行封锁政策,强迫群众计口购粮、购盐和破坏耕种等。仅小阜寨基点村群众就二次被移到余坑里,田螺湖的群众也被移到余坑里二次,并烧毁小阜寨房屋5座大楼。

      但这并没有动摇金寨群众的革命信念。1935年5月,三坝乡苏维埃政府主席李世煌率部分游击队人员在金寨开展军事活动,被大阜民团发现后,李世煌率部在金寨革命群众的配合下与敌激战,毙敌多人。因寡不敌众,县苏维埃政府工作人员谢荣祥、区委秘书许其光等人壮烈牺牲,李世煌等2人被捕。金寨群众赖日喜兄弟随母参加战斗壮烈牺牲,邱唐灿和二个儿子邱茂腾、邱茂胜均被国民党杀害,邱其金与母亲、弟媳也被国民党军杀害,用生命谱写了一门三英烈的悲歌。

      “红军阿哥会打仗,金寨群众倾相助。”5月27日,敌驻丰稔黄启云团及当地民团300多人,妄图偷袭驻金寨田螺湖的红军游击队。当时正好永定游击队和永东游击队在刘永生、范钦洪带领下开往杭永边境活动,于是双方在杭永边凉伞岽相遇。刘永生用计引开敌人,并指挥红军战士迅速抢占有利地形,经过半个多小时激战打退敌人进攻,并乘胜追击,把敌人赶到丰稔的埔头,这次战斗歼敌130多人,缴枪100多枝,大长游击队士气和威风。战斗结束后,金寨革命群众送来大量米菜给养。此后一段时间,被刘永生称为“铁战士”的邱其银等率游击队经常活动于杭永边的金寨、大阜、湖其坑、三坝一带,不断挫伤敌军,摧毁反动据点,没收地主恶霸的财产,弄得敌人穷于应付。

      金寨群众敢于斗争,也善于斗争,在与反动势力斗争中运用策略。1935年冬,邱其银与马永昌等人向杭永边的一些保长和基层人士宣传革命主张和道理,争取这些受打压的国民党基层人士同情革命群众并支持红军游击队的活动。在三年游击战争期间,他们还根据永定县委的指示,组织金寨等地的人民群众开展保卫土地和抗捐、抗税、抗租的斗争,在经济上坚决保护人民群众的利益。由于人民群众的利益受到保护,因而更加支持红军游击队开展反“清剿”斗争。

     

      援抗日迎解放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不久。金寨党支部在县委的领导下进行了充实和调整,整顿后的支部更能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支部领导本村群众积极开展生产运动,实行“二五”减租,募集抗日经费和物资,支援前方抗日将士、动员本埠人士北上参加抗日等。1940年1月后,福建保安团第十一团派兵对金寨等革命基点村进行“搜剿”,还到处修筑炮楼,限制基点村群众与共产党人的接触,1940年5月21日,国民党顽固派秘密杀害了金寨支部上一级领导、永定县委常委、丰稔区委书记马永昌等4人,制造了骇人听闻的“马永昌事件”,金寨群众义愤填膺。

      1942年5月,根据上级指示,丰稔区委以下组织解散,统一由永定县委领导革命斗争。金寨党员干部转入山区坚持隐蔽生产斗争。当时,邱其银等人与邻村的马发贤夫妇、李亚胜等同志一起参加了杭永边的黄砂铺和坎市石东坑、龙门山仔背等生产基点的工作。生产基点被顽固派破坏后,他们又在永定县委的领导下,投入了抗日反顽和武装自卫的斗争,为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1945年8月,永定国民党军政当局强迫金寨等革命基点村移民并村、修筑炮楼据点,继续实施保甲制度,重新颁布“通匪、济匪、窝匪者杀”的反革命法令,大搞白色恐怖。烧毁山林、房屋,荒毁良田,强迫群众缴交所谓“丰稔战事损失赔偿费”。为了有效抵抗反革命斗争,金寨、三坝、西洋坪等地群众积极配合刘永生等人率领的王涛支队在杭永边的开展武装斗争。金寨、西洋坪、三坝等支部也得到恢复和发展,保持个别联系的党员共有70多人。

      1948年冬,原杭永县委特派员邱其银和曾万生等人在中都岩头寨成立杭永工作团和武工队,此后,在杭永边的中都、丰稔、金砂、大阜、金寨、兰岗一带开展游击战争,不断打击反动势力。1949年4月,邱其银等人率领杭永武工队配合兰汉华、丘锦才率领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区纵队第七支队在豪坑与国民党保安二团和上杭自卫大队六七百人展开激战,毙伤敌30余人。这次战斗打开了杭永地区斗争新局面。

      此时,金寨等基点村的青壮年纷纷参加武工队,涌现出赖日居四兄弟一起报名参加武工队的感人事迹,武工队迅速发展到160余人。5月,武工队改编为杭永游击队,邱其银成为队长,继续在杭永边开展活动。同年5月,在邱其银的感召下,邻村国民党民团团长郑良坤亦接受和平起义,将所有枪支弹药交给杭永游击队。至此,金寨及周边地区获得彻底解放。1949年8月23日,成立县人民政府时,邱其银担任第八区(金砂区)人民民主政府指导员兼区长,金寨红土骄子邱其银成了新中国基层新生政权的建设者之一。

      在20多年的革命斗争中,金寨村为永定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也付出了巨大牺牲。特别是小阜寨基点村,革命前原来有50多户人家,解放时只剩20来户,绝户10多户,人口从原来的370多人到解放时仅剩72人,被追认为烈士的就有18人。开国将军、原福建省军区司令刘永生写诗颂扬金寨村:“溪南闻名金寨乡,成批青年救国亡。后人继承烈士志,前赴后继战沙场。”

      (责任编辑:曾龙)

    网站编辑:王高林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