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成仿吾:革命不可或缺的“钉钉子精神”
    发表时间:2018-08-14 来源:学习时报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作者:付克义

     

      “钉钉子往往不是一锤子就能钉好的,而是要一锤一锤接着敲,直到把钉子钉实钉牢,钉牢一颗再钉下一颗,不断钉下去,必然大有成效”。干事创业需要“钉钉子精神”,坚守理想信念和锤炼政治品格同样也需要“钉钉子精神”。在这方面,革命先辈成仿吾为我们树立了典范。

     

      驰而不息厚植理想信念

      追求进步,点亮理想之光。出生于1897年的成仿吾自幼就追求进步、爱国爱乡。他13岁留学日本,主修造兵科,其间立下了科学救国之志。然而,饱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压迫的中国,让成仿吾认识到科学救国难以实现。于是,1921年他联合郭沫若、郁达夫等有志青年成立了“创造社”,广泛开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文化活动,志在唤起民众的觉醒,推翻旧社会,建立民主科学的新社会。之后,成仿吾又于1926年到黄埔军校任教官,参加大革命。大革命失败后,他辗转到达欧洲,于1928年在巴黎加入中国共产党。

      坚持学习,筑牢信仰之魂。成仿吾对马克思主义的最初认识得益于1926年在广州与毛泽东、周恩来、恽代英、刘少奇等共产党人的接触。之后他便开始大量阅读马克思主义相关著作,自觉并长期坚持学习,且尝试运用相关理论对社会革命进行分析。大革命失败后,为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成仿吾专门奔赴欧洲。他学习马克思主义非常真诚,哪怕在崎岖难行的长征途中,依然带了许多马列经典书籍随行。

      坚守真理,深扎信念之根。成仿吾说:“良心不死,终当可敬;士气不衰,总有可为。我们要存此心,为正义和真理而战。”坚守真理,是成仿吾坚定革命意志的重要方式,也是他一辈子的人格操守。“文化大革命”期间,成仿吾遭到迫害,被游街示众、关牛棚,还被打断过两根肋骨,但是他并未因此而放弃党的事业。他撰写《长征回忆录》,再现了长征中那些崇高壮烈、激动人心的战斗场面,为研究长征精神留下了珍贵的党史资料。

     

      锲而不舍做强红色教育

      富于革新,坚守教育有实才。成仿吾自1934年担任中央马列学院高级班教员开始,便与党的干部教育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是长征路上唯一的大学教授,他是陕北公学、华北联合大学、华北大学的主要创建者,新中国成立后他又担任中国人民大学等多所高校的领导。成仿吾积极探索在战火中办学的经验,实行革命理论和革命实际相结合、教育和政治相结合、教与学相结合的原则,形成了具有革命特色的教育思想,从根本上改革了旧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方法,培养出了数以万计的有政治远见、充满斗争精神和牺牲精神的优秀干部。

      不惧艰难,化解困难有实招。延安时期,开办红色学校异常艰难,缺干部、缺校舍、缺物资,几乎都要白手起家。面对这样的境况,成仿吾一方面甩开膀子带领一帮人自建校舍、自修操场,一方面开动脑筋解决办学中遇到的难题。在解决师资问题上,既向党中央请求增派,也自己积极培养。在教材问题上,组织教员在总结过去革命经验基础上编写教材。

      以情育人,关心学员有实意。成仿吾视学员如子女,对他们甚为热忱、贴心和爱护,让他们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成仿吾也因此而得“妈妈校长”之称。他注重在思想上引导学员走上革命道路,常用毛泽东的诗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来勉励学员。他也注重在生活上关心学员,帮学员盖被子、关窗户。他还注重与学员生活在一起,一起劳动、一起住窑洞、一起睡地铺。

     

      持之以恒锤炼政治品格

      不断锤炼正派憨厚的政治品行。丁玲评价成仿吾:“一个土里土气、老实巴交的普通人,一个经过长征的革命干部、红军战士、正派憨厚的共产党员。”成仿吾的正派憨厚体现在他不贪图名利上。党的七大期间,毛泽东问成仿吾在解放以后打算搞政权还是搞教育,成仿吾回答“搞教育”。成仿吾的正派憨厚也体现在他的工作激情上。1978年,已经年迈的成仿吾依然充满工作斗志,赋诗道:“老夫贡献虽惭少,敢与中青迈步齐。”

      不断锤炼维护大局的政治担当。1931年,成仿吾根据组织安排到鄂豫皖根据地从事革命工作,在那里他目睹了张国焘所推行的“左”倾肃反政策和右倾逃跑主义等诸多错误做法。为挽回损失,他不顾个人安危,遵照鄂豫皖省委委派于1933年经上海到瑞金向党中央状告张国焘。1934年,党中央发出了《给鄂豫皖省委的指示信》,对张国焘进行了批评。

      不断锤炼永无止境的政治操守。成仿吾非常重视马恩著作校译工作,他先后五次翻译《共产党宣言》,且是直接将德文版《共产党宣言》译为中文。成仿吾第一次翻译《共产党宣言》是1929年,最后一次翻译是1975年,时间跨度非常大,可见其对《共产党宣言》精准翻译的执着。朱德对第五次译注有过评价:“很好懂,主要问题都抓住了。看完后,不用讨论就明白了。”

      (责任编辑:曾龙)

    网站编辑:王玥芳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