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张闻天:调查研究尽量获得可靠的材料
    发表时间:2018-07-10 来源:学习时报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作者:林宁

     

      核心阅读

      1942年2月28日至1943年1月15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的张闻天率领新组建的延安农村工作调查团,深入陕北、晋西北农村基层开展蹲点调查研究,形成了一批学术价值高、对当时我们党施政有重要意义的调研成果。张闻天的调查研究经验仍然值得当今的领导干部学习,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1943年3月27日,张闻天以《出发归来记》为题向中央报告了此前晋陕调研的切身体会,其中重点对调研方法的经验进行总结提炼,突出强调为保证调研质量,调研者必须对调查材料的可靠性持高度负责任的态度,要尽量获得可靠的调查材料。

     

      “只有亲自动手得来的材料,才是比较可靠的”

      张闻天主张调研者要同当地党、政、军、民机关取得联系,得到他们的帮助,但应该完全独立自主地做工作,不要依赖他们。认为“只有亲自动手得来的材料,才是比较可靠的。别人的材料,只能当做参考”。按常理,到一个地方调研,当然要重视当地机关提供的相关材料。而处于中央领导位置、阅看过大量地方上报材料的经验使张闻天意识到,当时地方机关干部整理材料、机关领导审查材料时确实存在主观主义、形式主义、党八股等不正之风,这就大大降低了地方机关所提供材料的可靠性,不能完全实用,只配参考。

      在晋西北兴县调研期间,张闻天严肃批评了当地机关整理基层上报材料时所犯的主观主义、形式主义错误。他说:“得到一点数目字,就拿到上面去交差,但实际情形如何则不去过问”,“须知根据实际来的数目字才科学,形式上的数目字不可靠。”延安农村工作调查团成员马洪回忆:“闻天同志认为调查不能仅仅依靠政权机关反映的情况。记得有这样一个例子,1942年春在晋西北兴县调查时,正遇上春耕,突击种棉。政府号召大家三天之内把棉花种好,还往下发了一张表,了解各户种了多少棉花。但结果棉花还没有种,下面表就已经填好了。可见只从政府机关那里了解材料是很不可靠的。”

      张闻天特别强调的亲自动手,就是亲自接触实际、接触群众的调查研究。在陕北神府县直属乡调研期间,他就住在贺家川自然村,亲自负责调查这个点,村里几乎每一家都去过,与每一家户主都谈过话并亲自做好记录。

     

      “关于过去历史材料,以书面材料较为可靠”

      1941年8月,毛泽东起草下发的《中共中央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中,列举了七条“关于收集材料的方法”,其中有一条是“收集县志、府志、省志、家谱,加以研究”。县志、府志、省志、家谱都是书面历史材料,说明了毛泽东对调查这类历史材料的重视。张闻天从可靠性角度加深了对书面历史材料的理解,认为固化的书面历史材料比口述的历史材料更为可靠。他指出,“关于过去历史材料,平常人不易记忆清楚,以书面材料较为可靠”,农村调查要尽量搜集如各种账簿、契约、分家单、收条、收据、家谱、碑记等书面历史材料。

      当时处于革命战争时期,村里、户里保存的书面历史材料损毁散失严重,搜集着实不易。在调查陕北米脂县杨家沟这个典型的地主村时,得知村里最大的一家地主马维新保存着自清朝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至当年近百年的大量买地、典地、收债、雇工、经商和日常生活收支等各种账簿,足足堆满好几间房,张闻天如获至宝。他住在马维新家,把那些账簿全部借过来,不分白天黑夜,一本一本亲自翻阅,并叫调查团的成员一起帮忙整理、统计和抄录,一忙就是几十天。在张闻天的指导和把关下,调查团以这些账簿为主要调查材料,顺利写成了《杨家沟调查》。因为材料翔实可靠,《杨家沟调查》成为后来国内外研究中国封建地主经济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献,有“东方《资本论》”之称。张闻天曾风趣地说:马克思在伦敦大英博物馆里算资本家的“账本子”,写了《资本论》,我们想弄明白中国的经济,也不能不研究马太爷的“账本子”啊!

      除了马太爷的“账本子”,张闻天他们还尽量搜集其他地主的“账本子”、米脂县志、碑记等书面历史材料。在调查杨家沟一带从清光绪年(1875年)至1942年的历史年成时,他们在米脂县志中搜集到一些材料:“1877年及1891年、1892年均为大荒年”。他们还找到了杨家沟马祝舆“功德碑”,碑上记载有1877年、1899年、1900年及1902年上半年发生天灾闹荒的事实。这些可靠的书面历史材料,全部被写进了调查报告。

     

      “可靠的材料,是要经过几次三番的调查才能得来的”

      张闻天告诫调研者“决不要相信,初次调查来的材料就是可靠的;应该相信,初次调查来的材料常常有很多不可靠的。可靠的材料,是要经过几次三番调查才能得来的”。所谓的“初次调查”,是指第一步开展的个别谈话和开调查会这两种谈话式调查。为有效提高初次调查来的材料的可靠性,张闻天指出调研者必须从两方面下功夫跟进再调查。

      一是初次调查来的材料中,如能经过实际验证的必须花一定的时间再去作实际调查,不能走马观花。实际验证又分实地考察和生活体验,张闻天说:“熟悉一个地方的情形,不但需要问话,而且需要一定时间的考察与体验。”

      马洪回忆,张闻天很重视实地考察,同人了解情况之后,他总是要去实地亲自看一看,实际情况是不是这样一回事。在神府县调查时,对农户反映村里的水利工程失修、打水的风车搁置不用等问题,张闻天专门抽出时间进行了实地考察。后来,他把实地考察的结果写进了《陕甘宁边区神府县直属乡八个自然村的调查》报告里:“路家南窊的两个风车,现在均搁着不用,贾家沟也有两个风车未用。如贺家川、孟家沟、贾家沟的大部分水利,现在均已失修了。”

      对于生活体验,张闻天要求调研者要“多从生活中去观察,去体验”。他住在村里,特别注意观察村民吃穿住用行等生活细节,并将这些生活细节作为调查材料如实写进了调查日记。比如“阴历民间纪念日老百姓家吃什么”这样一个生活细节,在他的调查日记中就有较多记载,如“今天为阴历四月十五日,老百姓家吃的好些。留保家吃了二斤莜面(4元法币)、一斤豆腐。意义说是纪念兴县城的水神殿”,“今天为阴历七月十五日,七月节,老百姓均吃肉,吃馍祭祖先”,等等。

      二是在调查地及时整理并熟悉初次调查来的材料,发现不清楚、有矛盾的要提出质疑,必须在当地进行再次甚至多次调查补正、校正,要不怕麻烦。在神府县调查期间,张闻天在审查一个调查小组整理出的初次调查材料中关于两个自然村去年平均土地生产量时,发现测算出的结果比土地革命前要低不少,他就向调查组一连提出几个疑问:“低了原因何在?租地是否即劣地?现在产量是否交公粮关系少报?是否阶级定错了?调查人数不够?”要求调查组再作一些深入调查研究。后来,张闻天在调查报告“关于每垧土地的生产量”一节中也指出了调查人员初次调查得来的数字“一般的说来,切不大可靠”,并把经过再次调查校正过的数字作为研究依据。

      (责任编辑:曾龙)

    网站编辑:唐明涛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