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邓小平的工作餐
    发表时间:2018-05-23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邓小平这样的‘大领导’,他的工作餐一定丰盛无比”,网上经常有人这样揣测。事实上,邓小平的工作餐不仅谈不上丰盛,而且是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

      据统计,从1951年到1994年,因到全国各地出公差,邓小平共乘过专列78次,乘车796天,视察了24个省、市、自治区。这些数字表明,累计起来,相当于在这43年中有2年多的时间邓小平是在专列上度过的。

      如此说来,邓小平因工作需要在火车上待的时间挺长的,需要在火车上用工作餐的时候也挺多的。那么,他的工作餐中都有些什么样的菜呢?

      事实上,邓小平的火车工作餐给当年的列车员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据时任专列列车长的齐文明回忆说:工作餐都是一些家常便饭,吃得特别简单,没有特殊的要求。经常是炒青菜、西红柿炒鸡蛋等下饭菜。有时吃剩下的菜,邓小平还叮嘱工作人员不要倒掉,下顿热热再吃。

      有一次,餐车厨师在制作油条时把盐放多了。如果重新做,时间紧张,又怕会造成浪费。于是厨师急中生智,将不放盐的面同盐多的面混在一起,扔到了油锅里。结果炸出来的油条,颜色和味道就不太均匀了。没想到,邓小平吃到这份油条时很开心。他还风趣地说:“我们今天吃了一顿鸳鸯油条。”对于厨师这种节约的做法,邓小平特别赞许。“鸳鸯火锅”这种红白相间的四川火锅已火遍全国,把咸淡混杂的油条叫做“鸳鸯油条”,也是邓小平的一种新发明了。

      1961年4月,国民经济困难时期,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总书记的邓小平积极响应“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号召,赴北京顺义开展调查。时任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的张大中和顺义县委第一书记李瑜铭回忆说:“邓小平在顺义时和普通干部一样,顿顿吃的都是‘瓜菜代’。河里打上来的水草,煮一煮也摆上了总书记的饭桌。”

      “瓜菜代”,这个特定历史名词已有半个世纪的历史了。很多人都不清楚它到底是一种什么东西。其实,它就是当年为了应对粮食极度短缺的情况,以产量高的红薯、萝卜等食物代替粮食做主食,而出现一种简称。

      当然,邓小平的工作餐里“河里打上来的水草”,就是些可以食用的水生野菜,也是“瓜菜代”的一种。当时正是困难时期,由于缺少肉类和主食,常吃“瓜菜代”,人们往往会营养不良,身体浮肿、腹痛腹胀等。

      在那个非常时期,邓小平和毛泽东等其他领导人一样,与群众一起同甘共苦,拼命工作。邓小平说:“不搞特殊化,而且同群众一块儿吃苦,任何问题都容易解决,任何困难都能够克服。”党和人民群众一起,艰苦奋斗,最终赢得了经济的好转和百姓生活的改善。

      (责任编辑:陈蓉)

    网站编辑:唐明涛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