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彭真:做好调查研究 讲话群众才信
    发表时间:2018-01-23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做好调查研究 讲话群众才信

    ——彭真京郊调查记

      

      20世纪60年代初期,国民经济严重困难和农村工作出现的问题已大量显现。1960年底召开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及随后的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1961年3月13日,毛泽东致信刘少奇、周恩来、陈云、邓小平、彭真以及参加北京会议的华北、东北、西北三个地区的大区和省、市、自治区党委的负责人,强调要认真调查人民公社内部两个平均主义的问题。他在信中还特别提出,“希望小平、彭真两位同志在会后抽出一点时间,去密云、顺义、怀柔等处同社员、小队级、大队级、公社级、县级分开调查研究一下,使自己心中有数,好作指导工作。”

      4月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邓小平和中共北京市委第一书记彭真组织和领导五个调查组,到顺义、怀柔两地深入农村调查人民公社的体制、食堂、多种经营和集市贸易等问题。

      彭真到怀柔县后,于4月17日召开市委常委会,并请五个调查组参加,听取已经先一步到农村调查的市委第二书记刘仁和各县(区)委书记的调查汇报,围绕调整农村人民公社社队规模问题进行了座谈讨论。彭真针对座谈中反映的问题,重点讲了这次调查研究的指导思想和目的要求。彭真说:现在调查,就是为了解放生产力,最根本的是解放劳动力。人的积极性是最根本的问题。决定社队规模的原则,就是能否调动人的积极性。过去有些胡思乱想,不切实际。没有社员的积极性,什么也干不了。

      彭真说:要下决心按经济规律办事,说话使群众相信,说到哪,办到哪。为什么现在我们讲话群众有点不相信,问题就在没有很好调查研究,没有摸底就下决心,有些问题不是根据群众自愿。要下几年功夫,先把情况摸准,把政策搞对,把干部作风搞好。掌握政权十几年了,我们和农民的关系搞得如此样子,是我们的问题。要下决心调查研究、摸典型。要提出一个口号,要使农民像经营自留地那种劲头来搞集体经济。现在不是要打击农民搞自留地的劲头,而是从集体经济方面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针对在农村调查中发现的社队规模过大的问题,彭真说:调查生产关系方面的问题,首先是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三级所有。社队规模大了,不适合我们现在生产力水平。机械化水平很低,人们的积极性有更重要的作用。现在社队规模大了,因此,社员看不见,抓不住,管不了。要先把基本核算单位、包产单位定合适了,其他就好办了,把这两个问题解决了,工作就主动了。他要求各直属调查组和各县(区)委书记,抓紧把这个问题摸一下。

      为了真正弄清这个问题,彭真于4月20日、24日、28日,反复同调查组和县(区)委书记研究分析调查情况、意见。4月20日,怀柔县委书记谈到西三村大队只有54户,是一个基本核算单位,下边还分为三个生产组实行包产,生产搞得好,社员情绪高,社员对集体信得过。彭真很重视西三村这个典型,也很重视“信得过”的说法,几次在会上说:像西三村这样,农民就看得见、抓得住、管得了、信得过了,这样积极性就起来了。大了人家就不干了。现在已经看清楚了,要下大决心坚持划小。

      4月24日和28日,彭真分别召集远郊十个县的县委书记到怀柔汇总和酝酿大队基本核算单位准备划小的问题。彭真发现有些人对这次调查仍有顾虑,再次对大家做思想工作。他说:解决社队规模,最迫切的是把基本核算单位和包产单位规模定下来,基本核算单位和包产单位不划小,或是迟迟不定下来,农民积极性就发挥不起来。

      贯彻按劳分配,克服平均主义,是彭真怀柔调查的一个重点问题。在4月17日,彭真对调查组讲调查分配关系时就指出:平均主义不解决,社员生产积极性无法调动起来。这几年谁也不要埋怨,没有经过调查研究,没有搞典型,就推广实行供给制,吃饭不要钱。现在要好好调查研究。在4月20日和24日,县(区)委书记调查座谈会上,针对有的人只强调政治挂帅的模糊思想,彭真具体讲了贯彻多劳多得的问题。他指出:多劳多得搞不好,群众就没有积极性,政治挂帅是和物质利益相结合的,是为贯彻实行按劳分配政策的,政治挂帅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平均主义是反动的,不是马列主义的。在解决了调查社队规模以后,最迫切的是解决按劳分配、克服平均主义问题,要研究如何提高工分值,工分不值钱,人家劳动还有什么积极性?

      在分配问题上,彭真同县(区)委书记座谈讨论,又同怀柔县一渡河、范各庄、北宅、高各庄、西三村、长园等公社、大队干部商议。大家畅所欲言,在国家征购粮食上能够顾全大局,在社内、队内搞好分配上,联系从初级社、高级社到人民公社的历史经验,提出了一些好建议。在社员口粮标准上,大家赞成仍然维持原有标准,超产多吃,以保证国家征购。在生产队的余粮购留比例上,赞成包产内的余粮购九留一;超产粮余粮购四留六。国家购的四成,如果队里有急需,还可以返还,也可以返还队里养猪。队里留的六成,可以按大队留二成、生产队留二成,按劳动工分分五成,按社员积肥分分一成。对于这些意见,彭真当时就表示赞成,认为可以定下来,让社员讨论执行。

      关于食堂问题,在4月28日的县(区)委书记会上,有些人根据了解的情况讲了一些真话,说家中有粮、有菜、有柴的人不愿意吃食堂。在家可以掺菜吃、可以吃热饭,大人、小孩可以彼此照顾搭配着吃饱。有的说:“食堂占劳力多、占领导精力多、受群众指责埋怨多。”也有的说:“现在有些人想退,又不敢退。”彭真在听取汇报座谈时插话说:下十天苦功夫,搞调查。完全客观地全面地研究规律,破除迷信,去掉清规戒律。吃食堂叫社会主义,不吃食堂也叫社会主义;办食堂也好,不办食堂也好。不要怕散了,只要是生产,是集体的就行了。彭真又对完全客观的调查加了一个注解,他说:调查时,不要有要去解散食堂的思想,这样会犯错误;也不要有非办不可的思想,这样也调查不好。要真正客观地本质地调查,办食堂有哪些好处,不办食堂有哪些好处,究竟有多少人愿意吃,有多少人不愿意吃,要对大家讲,你们看怎么办好?

      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5月10日,邓小平、彭真给毛泽东写信概括了这次调查取得的成果,信中报告了七个方面的问题,即“调整社队规模问题”“粮食征购和余粮分配问题”“供给制问题”“三包一奖和评工记分问题”“食堂问题”“耕畜和农具的所有制问题”以及“供销社和手工业、家庭副业问题”。信的最后说:这次各试点对各种重大问题的讨论,一般都是走群众路线,经过群众激烈辩论,再经过大队代表会通过。民主作风有了很大发扬,群众很敢讲话,对克服和防止干部的强迫命令有决定作用。毛泽东很重视这封信的内容,于5月13日将信批转给各中央局、各省(市、区)党委参考。(中央党史研究室 张文良)

      (责任编辑:武淳)

    网站编辑:付天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