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1.jpg
当前位置: 党建网首页 > 新版党建网2016 > 党史故事
朱德:21年未领元帅工资
发表时间:2017-05-24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1956年9月,朱德在中共八大上的发言中有这样一句话:“共产主义者应当是没有私心的人。”这位名列新中国十大元帅之首的开国功臣,从不居功自傲,自始至终都对自己严格要求。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实行军衔制,他坚决不要元帅工资,直至他去世的21年间,从未领过元帅的工资。朱德多年的秘书郭仁回忆说:“委员长从来没有拿过元帅的工资,委员长逝世后大家才知道这件事。”

  在生活上,朱德一直保持着艰苦朴素的光荣传统。尤其是在担任中央重要领导职务后,每顿饭也都是三菜一汤,三盘菜是两素一荤。即便是这样简单的“特灶”也只有他一个人才能吃到,而他的夫人康克清一般都是在普通食堂里吃饭。按照当时的伙食标准,这仅仅是一个中层干部的水平。只有到了节假日,孩子们回到家后,全家人才在一起吃饭,但也只是一些家常便饭而已。早上洗脸也舍不得多放水,朱德总是对服务人员说:“要注意节约,节约一滴水、一分钱。自来水不是自来的,不能浪费。有钱不能乱花,要支援国家建设。”

  1959年,他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后,接见外宾较多,考虑到国际影响,工作人员准备为他做两套新衣服,好在参加外事活动时穿,他就是不同意:“我的衣服不是很好嘛!把钱省下来可以支援国家建设嘛!”后来经过各方面人员的共同劝说和动员,他才勉强同意只做一套新衣服,并且坚持自己出钱。

  朱德生前不止一次讲过:我只有两万元存款,这笔钱不要动用,不要分给孩子们,作为我的党费交给组织。他还曾对孙辈们说:“我是无产阶级,我所用的东西都是公家的,我死后一律上交国家。我最珍贵的是屋里那张毛主席像,可以留给你们;我读过的书,你们可以拿去读。”

  1975年,在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朱德第三次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为了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光荣而艰巨的使命,朱德多次书写“革命到底”的条幅以铭志。晚年的朱德更加珍惜时间。他每天睡眠时间很短,到了吃饭的时候,总得再三催促才能走出办公室。他总是说:“我能做的事情就应该去做,这样可以为毛主席分担一些工作,年轻的同志也可以腾出手来做我做不了的事情。”有一次,女儿朱敏劝他:“你是近90高龄的人了,这样会吃不消的。”他认真地说:“人活着是为什么?活着就是要工作,要革命!”有时孩子们也劝说:“爷爷,你要注意保重身体啊!”他总是说:“有多少工作需要去做啊!时间很宝贵。共产党员要全心全意为无产阶级服务,生死不顾,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天。”

  早在周恩来病情日益严重时,朱德就承担起了会见来访的外国领导人以及友好代表团的重任。周恩来去世后,朱德更觉身上责任重大,他不仅增加了自己的工作量,还常常公开表态说:“总理去世了,我们国家在国际上的威望只能上不能下。”“我们的生产只能上不能下,一定要把生产搞上去。”

  仅在临去世前的半年中,朱德的外事活动就多达数十次。他最后一次外事活动是1976年6月21日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澳大利亚总理马尔科姆·弗雷泽,由于朱德事前没有接到推迟会见时间的通知,在冷气房里等了一个多小时。虽然已经感到身体不适,但这位久经沙场的年迈老人依旧用毅力强撑着,顺利完成了会见任务。在会见中,他嘴角还挂着亲切得体的微笑。回到家后,经医生诊断,他患上了感冒。辗转几日,病情越发严重,于26日凌晨被送进了北京医院。早上,朱德仍念念不忘下午会见外宾的工作安排,还向医生提出了请假的要求。医生和家人纷纷阻止,但朱德还是坚持要去,直到秘书告诉他外事部门有了安排之后才放下心来。

  (责任编辑:陈蓉)

网站编辑:马俊
>>
思想理论
>>
党建论坛
>>
党史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