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党建网 > 党建论坛
    申国华:把美好蓝图变成现实福祉
    发表时间:2019-12-11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三分靠战略,七分靠执行。没有执行力,再好的蓝图也如同废纸一张,无法落地生根;没有执行力,再响亮的口号也无法引起群众的共鸣;没有执行力,再完善的制度也犹如“稻草人”“橡皮泥”,只能写在纸上、挂在墙上、喊在嘴上,却落不到行动上。所以,执行力是规章制度的生命线,也是抓好落实的生命线。

      提高执行力,既要防止任性和“跑偏”,还要注意创新方式方法。

      权力任性和“跑偏”的实质不是提高执行力,而是破坏执行力。行使权力、执行制度,并不是漫无边际、没有约束,而是要遵循既定规则。前不久媒体报道的甘肃省人社厅在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中“开倒车”,将“放管服”变成了“管卡压”,导致半年没引进一名高层次人才。这种做法,表面上看是严格执行制度,实际上却是以备案之名行审批之实,其实就是不想放权,搞自己说了算。类似现象,并不鲜见。权力任性和“跑偏”的结果不是提高执行力,而是破坏执行力,对工作有害无益。

      权力任性和“跑偏”固然不可行,机械地执行制度也不可取,那么创新方式方法如何?近日,河南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徐立毅通过电视电话会的形式与全市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进行交流,这种“扁平化”的交流解决了上级机关与基层“信息不对称”问题,真正实现了“上情下达”与“下情上达”的有机结合,打通了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创新效果显现。

      创新方式方法,提高制度执行力,各地客观情况不同,方式方法也应有所不同,但不管用何种方法,都应以是否有助于促进工作、维护党的形象为评判标准,既要杜绝一些“土政策”“土规定”,还要防止脱离客观实际导致层层落实变层层“落空”的情况。殊不知,能被群众点赞的创新之举,往往是经得起时间和实践检验的有效之举。

      提高执行力,还要党员干部敢于担当、主动作为。路线方针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执行制度,有主动与被动之分。被动执行,往往是上级推一推、下级动一动,很少主动思考问题、克服困难。主动执行,体现的则是强烈的担当精神,既能啃下“硬骨头”,还能攻克“老大难”,从而把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转化为群众真真切切的获得感、满意度,进而把美好蓝图变成现实福祉,给人民群众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

    网站编辑:杨丽珺
    党建网出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