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刘晓超:“四多四少”练好调研“基本功”
    发表时间:2018-04-25 来源:求是网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研究的过程,就是党员干部获取知识、积累经验、增强本领的过程。然而,一些党员干部不愿调研、不会调研、不善调研,不仅丧失了调研的主动权,还损害了党和国家的形象。笔者认为,要想练好调研“基本功”,就要做到“四多四少”。

      多一些“自选动作”,少一些“规定路线”。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调研中可以有‘规定路线’,但还应有‘自选动作’,看一些没有准备的地方,搞一些不打招呼、不作安排的随机性调研。”时下,有的党员干部下基层调研时,事先定好“调调”、划好“框框”,看的是“补充完善”的材料,听的是“反复斟酌”的汇报,评的是“精心布置”的场景,见的是“严格挑选”的群众,不仅了解不到真实情况,还与调研的初衷严重背离。党员干部不妨打破“固定路线”的束缚,多一些“临时停车”“随机选择”,多到“没有准备的地方”看看,多往“情况一般的地区”走走,这样才能更加全面、准确、深透地获取“第一手资料”。

      多一些“轻车简从”,少一些“层层陪同”。周恩来同志曾指出:“领导干部不能搞特殊化,与群众区别对待和隔离起来,要杜绝那种事先安排、前呼后拥的调研方式。”在调研中,他总是轻车简从,不要迎送,更不让层层陪同。基层干部出于对上级领导的重视,或基于安全考虑,进行适当陪同,自然无可厚非。但是,党员干部如果把“层层陪同”看成理所当然,热衷于走形式、做样子,讲排场,说到底是“官本位”思想在作祟。党员干部要摒弃“官念”、抛弃“杂念”、放下身段,撇开基层的“保驾护航”,突破“层层重围”,以务实作风发掘真实信息、赢得真心拥护。

      多一些“解剖麻雀”,少一些“蜻蜓点水”。“入深山采好药,临深池钓大鱼。”调研时像“浮萍”一样漂在表面,满足于走走场子、听听汇报、看看材料,习惯于“坐着小车转,隔着玻璃看”,热衷于听官话好话奉承话,这样“蜻蜓点水”“雾里看花”的调研,不仅不能促进工作,反而给基层增添了麻烦。下基层调研,不仅要“身入”,更要“心入”,不仅要下得去,更要蹲得住。党员干部要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沉到基层,充分倾听群众意愿、广泛收集群众智慧,敢到别人没有到过的地方,敢问别人没有问过的问题,在与老百姓“脸对脸”交流、“心连心”沟通中把情况摸透,把问题找准,切忌被表面成绩、华丽外表和空洞言辞所迷惑。

      多一些“事后回音”,少一些“空头支票”。毛泽东同志有一个著名的观点:“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而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调查就是解决问题。”有的党员干部下基层只“调查”而不“研究”, “马上就办”变成了“长时间没动静”,长此以往,不仅寒了民心,也会损害党群干群关系。调研只是手段,解决问题才是目的。党员干部要带着问题下去、解决问题上来,要多方联动、上下协调,共同抓好问题解决、矛盾化解,要下一番“绣花功夫”,杜绝一切自欺欺人的“假把式”“错把式”“傻把式”,努力做到凡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作者单位:中共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武淳)

    网站编辑:王高林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