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曲生青:念好干部考核“七字诀”
    发表时间:2018-02-09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要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建立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为那些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当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目标责任考核正在如火如荼进行,考准考实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政绩,必须在实地考核中严格把握考核的每一环节,念好“看”“听”“挖”“找”“查”“提”“评”这个“七字诀”,最大限度地挖掘考核的延伸功能,真正发挥“指挥棒”“风向标”作用。

      看出资料真伪。“眼见未必为实”。考核的核心就是鉴别真伪、核准成绩。一些地区和单位从表面上看各类资料门类齐全、装订规范,但深入查看时却发现部分资料都是在临近考核时突击整理的,存在平时不抓实、临渴再掘井的现象。在考核实际操作中,能否准确辨别资料真伪直接关系到考核结果的公正性和准确度,这就需要考核人员在考核前要备好课、练好功,练就“火眼金睛”。在考核时,不仅要核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还要详细查阅会议记录、工作信息、视频等原始资料,通过纵横对比,进一步验证、核实工作资料的真伪。

      听出真实反映。“说话听声,锣鼓听音”。群众对各地区各单位的工作实绩最有发言权。为确保考核时打出的分数、评出的等次具有广泛的民意基础,就要通过群众满意度评价和谈话环节来“听”,既要通过群众满意度评价,深入了解群众对各项工作实际成效的评价,又要抓住谈话这个关键环节,放下身段,掏出心窝,聚焦关键内容,充分听取各个地方、部门、单位以及基层广大干部群众对考核工作的意见建议。

      挖出特色亮点。特色亮点是各地各单位在改革创新实践中的智慧结晶和劳动成果,体现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精”的工作。考核时,不仅要核实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还要深入挖掘提炼各地各单位各具特色、标新立异的工作特色亮点,为本地区本领域提供可推广可复制的典范和样板,真正发挥出榜样标杆的激励作用。

      找出短板不足。考核的目的就是客观公正地肯定成绩的同时,还要找出影响整体工作水平的问题和难点,为下一步改进和创新工作明确主攻方向。有的地区和单位在考核中彰显长处、隐瞒短处,善表成绩、不表问题。考核时,不仅要看“点”上成绩,而且要看“面”上工作,既要通过综合分析总结经验做法,又要找出工作中的薄弱环节,达到肯定成绩、找出短板、改进工作的目的。

      查出突出问题。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考核不是简单地看资料、打分数、评优秀,最主要的还是发挥“诊断”作用,通过考核找准存在的问题,发现制约因素,为不断创新思路、改进方法、推进工作迈上新台阶提供新的参考。考核时,要在查阅资料、个别谈话、实地察看的基础上,加强综合分析,通过组内横向比较和往年考核工作的纵向对比,不仅要真实考出业绩,还要通过过程分析,查找隐藏的问题。

      提出意见建议。“群策方能群力,群力方能群智”。考核时要凝聚起考核组成员的智慧和力量,结合考核结果进行会诊,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实事求是总结经验,客观真实整理意见,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建议,为各地各单位进一步改进完善各项工作提供新的启迪。

      评出合理等次。考核结果不仅是干部职工关注的焦点,也是广大群众高度关注的焦点。管理学中有这样一个公式“100-1=0”,意在提醒人们因1%的失误导致100%的失误,一旦在考核过程中工作做得不细、粗枝大叶,考核结果就会失真。考核人员作为“评判者”“阅卷者”,在实际考核中要做到细之又细,慎之又慎,坚持程序不少、环节不减、标准不变,使考核结果公平公正、令人信服。(作者系青海省考核办常务副主任)

      (责任编辑:武淳)

    网站编辑:付天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