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白术华:学习不可止于“秒答”
    发表时间:2018-01-10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一百道选择题,计时答完,某理论学习网站手机客户端考核成绩排行榜前二百名,成绩都在四十秒以内,可谓“秒答”。这样的答题速度令人惊叹,但细想之下不免有些担忧:如此一来,答题者能看清楚题意吗?进一步问,这样的考核能真正起到检验学习效果的目的吗?

      现代科技的进步、手机网络的普及,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也让学习这件事变得越来越便利。我们可以在地铁上通过手机客户端调阅资料、做卷答题,也可以听着有声书穿梭在熙攘人流中,海量的信息“得来全不费工夫”,问道解惑不需要“正襟危坐”,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不再是奢侈的梦想。可以说,学习的成本、途径、方法乃至考核标准,都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改变。

      然而也应看到,学习普及化、便利化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些新问题,如知识信息“碎片化”、学习考核“唯快论”,等等。就拿“秒答”排名来说,分得出答题速度的快慢,考得出对答案的熟悉程度,却很难全面真实地反映学习成效。这样的考核方式,作为一种营造学习气氛的手段未尝不可,但学习切不可止步于“秒答”。学习拼的不是速度而是深度,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程度。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全党上下首要的政治任务,全党必须来一个大学习,如何学的问题应当引起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习要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如何学懂?就是要全面掌握核心要义,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怎样弄通?就是要联系地而不是孤立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全部地而不是局部地去学习理解,更不是靠点点鼠标、翻翻网页、看看标题去“速成”。

      学习的最终目的还是要落实到运用上,要通过学习增强党员干部政治理论素养,进而提升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而能力素质的提升不可能一蹴而就。“秒答”并不代表“秒懂”,知识更新更不会自动刷屏,能力素质的提升也是一个需要长期积累的过程。要养成扎实的学风,来不得半点的虚假和应付,要始终保持一种知识恐慌、本领恐慌的紧迫感,自觉把学习作为一种态度、一种责任、一种追求,孜孜不倦、如饥似渴,不断在学习中拓宽视野、提升能力、增强本领。

      (责任编辑:武淳)

    网站编辑:唐明涛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