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李卫兵 王晶 吴秋实:“大数据”时代组织工作微思考
    发表时间:2017-05-27 来源:党建网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数据”思维已经成为新的发展理念,带来的信息风暴正逐步改变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组织工作涉及干部管理、组织建设、人才引育等多维管理层面,如何应用“大数据”提高组织工作科学化水平,已成为当前工作的热点话题。

      全面收集大数据,为工作开展夯实基础。多元化收集信息资源,切实把大数据的神经末梢延伸至组织工作每个角落。一是强化收集梳理的广度。“大数据”运用的关键在于数据的收集,组织工作也需要海量数据才能还原事实。充分 运用已建的党员、干部、公务员、人才信息库及各类组织工作原始台账,科学搭建数据库基本结构。同时,畅通对数据的收集渠道,不断丰富数据的内容,一步一步拓宽数据涵盖面,形成较为全面准确的数据库。二是强化延伸拓展的深度。科学设置各项指标体系,将日常数据和专项数据、动态数据和静态数据、客观数据和主观数据有机结合起来,详细记录、动态管理,提高数据实用性。如人才项目数据,既要纪录项目申报、现场评审情况等文字纪录,也要统计“人才项目总产值及人均产值”、“人才项目销售利税及人均销售利税”、“专利申请及授权量”等数据,准确地评估人才项目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三是强化互联互通的力度。合理利用好现有的数据,打通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让各部门服务器中“休眠”“碎片”的数据发挥作用,形成数据共享机制,实现互联互通互用,真正让数据相互衔接、相互印证、相互补充。

      科学研判大数据,为工作决策提供依据。切实将“大数据”与“微分析”相结合,“3D”打印还原组织工作现实情况。一是“提纯”数据。数据量大并不意味着数据价值大,相反可能导致数据“杂质”的增加。在数据录入过程中要标记数据来源,认真核实、反复印证、去伪存真,以保证数据的“干净”和质量的可靠。二是“立体”分析。把“休眠数据”变“复苏数据”,加大对数据的使用。既要在具体工作环节中,查阅、分析数据,也要在组织工作长远规划中,运用好数据。如在换届工作中,可以根据班子功能结构模型需要,运用“望闻问切”法,科学分析研判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干部调整建议。三是“科学”运用。用数据但不唯数据,“大数据”毕竟属于静态数据,再高频的变换,也难以适应实际工作中“千变万化”,科学地运用好静态数据分析动态工作,仔细分析数据背后的原因,再从实践探索中印证问题。

      合理运用大数据,为工作创优注入活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大数据作用,必须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一是提高选人用人精准度。采取日常化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方法,把大量、动态、多样的干部信息进行收集,通过分析整理,形成有价值的信息资源。链条式追踪干部的思想动态、工作状态、生活轨迹,系统还原干部在现实中的一贯表现,破解单次考察时间紧、不全面、不准确等问题,借大数据之“眼”,还原干部现实表现、个性特征、潜力特长等多要素,进行“人岗相适度”分析,为党委科学决策提供重要建议。二是搭建基层组织云平台。推进大数据党员管理“全覆盖”,收录党员个人情况、入党经历等静态信息,动态收录党员在教育管理中参加“三会一课”情况、固定学习情况、民主评议等情况,记录日常生活中的表现,通过数据筛选,将不合格党员、不作为党员等筛选出来。推进大数据民生服务“全方位”,通过互联网、信箱等多途径收集数据,汇总分析数据,了解分析群众实际需求,更好的帮助群众解决困难,提高群众满意度。三是实现人才服务个性化。通过数据搜集和联机分析,动态形成点(企业)、线(产业链)、面(地区)完整分析,再运用动态的数据报告,有针对性地编制人才招引的阶段计划和长远规划,切实提高引才工作实效。通过对人才使用公共服务的类别、次数、频率等数据的梳理分析,准确地找出人才最需要和最常用的服务有哪些,让“数据”促进服务环境优化,为人才在创业创新、就医保健、子女入学、研修培训、社会保障等方面提供更为优越便捷的服务。(作者单位:江苏省金湖县委组织部办公室)

      (责任编辑:王玥芳)

    网站编辑:唐明涛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