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党建锐评】彰显制度优势,建设美丽中国
    发表时间:2020-01-06 来源:党建网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解丽霞  

      导 语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是一次开创性的重要会议,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会议总结过去、立足当下、规划未来,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学习贯彻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重大政治任务。为帮助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会议精神,我们围绕《决定》中涉及的一些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邀请专家学者进行阐释解读。今天,我们推出“十三个坚持和完善”和“十三个显著优势”系列评论文章之六《彰显制度优势,建设美丽中国》,敬请垂注。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生态文明制度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制度基础。新时代,我国已初步建立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彰显出生态治理的制度优势。

      

      生态文明制度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治理之基

      生态文明制度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的创新发展。生态文明制度从社会关系来规范人与自然,是生态实践的重要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为解决生态问题,我国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长远性、开创性工作,奠定了生态文明制度的基础。在社会主义生态治理的微观领域,探索化解人与自然矛盾的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在中国的创新。

      生态文明制度是实现生态文明思想落地生根的关键一招。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尽快把生态文明制度的‘四梁八柱’建立起来,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制度化、法治化轨道。”近年来,党和国家制定和修订了一系列法规制度,如《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2015)、《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2018)等。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标志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新阶段。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提出,标志着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探索进入到制度实践。纵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历程,可以看出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出台的密度之高、生态执法的尺度之严、环境改善的效果之显著。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为全球生态环境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应积极探索全球治理模式,为建设美丽世界作出重要贡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造成气候变化的历史责任不同,发展需求和能力也存在差异。”这是中国明确向世界发出环境保护责任的声音,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确保生态环境治理彰显优势

      生态保护制度体系实现了生态治理领域的全覆盖。蓝天、碧水、净土是良好生态环境的核心要素。我国制定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13)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2013)等。2015年4月,国务院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17年,国家制定并实施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计划。2016年5月,国务院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生态管理制度体系实现了生态治理过程的全方位。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管理制度体系。首先,建立生态文明源头保护制度。源头保护制度主要包括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国家公园体制和自然资源产权制度。其次,建立生态文明责任追究制度。2015年颁布《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指出要实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再次,建立生态文明损害赔偿制度。2017年颁布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方案》,意在通过实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修复受损的生态环境。

      生态治理机制构建实现了生态治理主体的多元化。从生态治理主体来看,我国逐渐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调节和公众参与的生态治理机制。政府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力推动者,市场是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调节者,公众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践行者。通过完善公众参与机制,提高公众自觉性,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中。

      

      制度优势转化是推进生态治理现代化的根本之道

      生态制度的守正创新是增强生态治理效能的基本动力。发挥生态文明的制度效力,必须以问题为突破口,加快生态文明制度的创新和供给。这就要求继续深化各领域各方面的机制改革,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生态制度的执行监督是推进生态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制度的执行力直接影响制度效能的发挥。对于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各级党委和政府应亲自部署,压实各级责任、层层抓落实。制度本身是刚性的,具有约束力。然而仅依靠制度本身的力量还不够,必须要借助于监督。通过构建全覆盖的制度监督机制,把制度执行和监督贯穿于生态治理全过程。

      推进生态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关键在党。党的领导是生态文明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根本保证。全面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一方面要落实党政主体责任。在生态治理机制中,各级党委和政府应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不但要强化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设计和组织领导,还要统筹协调各方处理重大问题的决策。另一方面要强化对领导干部的考核问责。要把生态文明建设的考核结果作为领导干部综合考评的重要依据。

      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应该深刻把握生态文明发展的时代要求,把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和生态治理能力建设摆到更加突出位置,通过深化生态领域各方面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推进生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作者系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网站编辑:孙 梦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