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党建网 > 正能量•人物
    一缕“梅花魂” 傲然天地间
    发表时间:2020-04-03 来源:党建网

    一缕“梅花魂” 傲然天地间

    ——向参加武汉战“疫”的女医务工作者致敬

      缪金华

      

      1月23日,武汉“封城”,?新型冠状病毒笼罩着这座有着1000多万人口的城市。人们彷徨、惶恐、迷茫、无助,确诊病例数字每天不断刷新……

      病毒肆虐横行,武汉告急。从除夕夜开始,各地医务工作者不分昼夜的逆行而上……

      

      (一)

      寒风中,武汉市的市花——梅花,已经凌寒绽放。

      那一朵朵、一株株,傲霜斗雪的白梅,风骨俊傲,竞相绽放在病毒和寒冷侵袭下的江城。驰援武汉的女医务工作者,白衣执甲,逆行怒放,有如烂漫的白梅竞相绽放,世人瞩目。

      在这场史无前例的战“疫”中,身着白衣“战袍”的铿锵玫瑰扛起了“大半个天”。她们眼含热泪,有的来不及和亲人说声再见,有的给正在哺乳期的孩子断了奶,有的把年迈双亲托付家人,有的不顾自身病痛,有的瞒着亲朋好友,有的推迟了婚期,有的放弃了假期,有的为了方便穿脱防护服而剪掉了秀美长发,有的千辛万苦、转展千里、逆行而上……

      “疫情就是命令,白衣就是战袍,医生护士就是战士。”参加武汉战“疫”的女医务工作者们义无反顾、前赴后继,无论是救治还是护理,也不论是来自哪里,她们一起战斗,一起流泪,一起欢笑,共克时艰,与武汉的医务同行携手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可歌可泣的“生死时速”大救援。

      一直在武汉协和医院进行医疗救援的、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重症护师段业英说,“我们并不是要来当英雄,但做了这份工作,这就是我们的使命,要对得起这身白衣。如果不来,我心里会不安和愧疚。或许,在与病毒作战的时候,我们会面临被感染的风险,但既然选择了上战场,战士就只有一个选择——战斗、尽最大可能胜利。我无法预计未来会发生什么,但我会坚持到底。”

      武汉战“疫”中年龄最小的护士,是广东医疗队武汉客厅方舱医院护士、不满20岁的刘家怡。她在狭小密闭的空间值班,一个班下来就是6个小时。记者问她,“你还是个孩子啊,怕不怕?”刘家怡的回答,竟然是那么淡定、自信、从容,“我穿上防护服,就不是孩子了!”

      李立娜,吉林省白城地区首批驰援武汉医疗队重症护士。“14年前,我选择护理专业作为人生理想,今天我要用实际行动践行自己对这份职业选择的责任与担当。疫情就是命令,病房就是战场,我是共产党员而且拥有丰富的重症患者护理经验,我上‘战疫’前线义不容辞!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选择,我是党员我先上!”

      

      (二)

      从未这么急促地出过远门,

      也从未出过这么久的远门。

      别叫我天使,因为我没有翅膀。

      别称我英雄,因为我也有畏惧。

      没有大道理,也没有豪言壮语。

      职责所在,不容退缩。

      这是北京协和医院护士孙丽萌到达武汉后写的一篇日记。

      刚到武汉时,孙丽萌和同事们发现,无论是疫情的严重程度还是医务工作者的辛苦都远远地超出了人们的想象。每天工作,都要穿上厚重的防护服,一穿就是七八个小时。一开始穿上就有种窒息感,呼吸不畅、连走路都变慢了,同样的工作做起来要比平时花上三倍的时间才能完成。这里的每一天,都在上演着惊心动魄和悲喜交加,无论是医生还是护士、无论是救治还是护理,都是生与死的搏斗、体能与心理的煎熬,病毒会随时袭来,哪怕是医生或护士的防护出现一丝暴露,肆虐的病毒就会乘隙而入,让她们与病魔和死神的较量真真切切。

      李湘湘,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师。她在武汉金银潭医院临时重症病房已经忙碌了9天。她在日记中写道,由于“夜里收治了一个82岁的爷爷,情况很差,刚到病房就发生了心脏骤停,马上实施心肺复苏,这是我从医以来,第一次穿着这么闷热的防护服给病人做心肺复苏。手臂心脏按压,防护服里面就一直在下雨似的流汗,但是又没办法用手擦汗,那种感觉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形容。工作的前几个小时是闷热的,到最后几个小时就是顶着湿透的衣服发冷,有时候担心自己,还没被感染就先感冒了。我希望,我的身躯一定能够坚持到战役胜利的那一天!”

      驰援武汉的辽宁医疗队护士金钰已经在重症监护室里,持续了8个小时的高强度工作。一位患者老大爷紧紧地握住她的双手说,“姑娘,被你护理这么久还不知道你的样子。”这一刻,金钰想放开声音痛痛快快的哭,多少辛苦、多少劳累、多少个坚守的日子……“在这些煎熬的日子里,我看到了和平年代家国情怀中闪耀人性的一切美好,懂得了白衣天使的天职是用生命搀扶另一个生命慢慢走过。”

      驰援武汉的浙江医生徐慧连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进入ICU后,看到里面的病人几乎都上了纯氧,这意味着患者的病情已经到了非常危险的程度。徐慧连和同行们承受着不为人知的压力和痛苦,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每一天都在负重前行,直面随时遭遇的危险和凶险。一位60多岁的女患者突然狂躁起来,扯掉自己的吸氧面罩、把输液管硬生生的拔断,整个人从床上往下滑。徐慧连和5位同行冲过去,想把面罩给她戴上,并试图把她抬到床上。结果,“她的手一下子抓住了我的后背,紧紧地抓住我的防护服。”防护服一旦扯破,徐慧连就会职业暴露、被病毒感染,她顺势和患者一起躺在地上,用手轻轻地拍抚着她,就像母亲深情地抚慰着病中的孩子。患者的情绪慢慢地安定下来,护士们把面罩给她戴了上去。徐慧连从地上起来时,已经是大汗淋漓,“她不是故意攻击我们,她是缺氧太厉害,控制不住地烦躁,那种窒息感,让她有这种求生的挣扎。病人特别可怜。”这一幕,让徐慧连终身难忘。“当时也顾不上害怕,管不了那么多,做医生的,都有这种职业本能。有风险,也会去做,真的不幸传染了,也无怨无悔……”

      

      (三)

      现代诗人汪国真在《热爱生命》中写道:“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一位驰援武汉的医务工作者说,在武汉的20多天里,她仿佛生活在两个世界。一个世界,是如同被按下暂停键的城市,清冷寂静。每天和医疗队同事坐车前往医院,一路车声寥寥、人影难寻,像在梦境中。另一个世界,是如同战场一般的医院。灯火通明,白衣疾行,汗透襟衫,紧张到没有一分钟能闲下来。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驰援武汉医疗队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周华说,“我们一定要保住还在身边的重症患者,要从死亡线上往回抢人。”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她和战友们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通过细致观察和分析,她结合病例特点总结出了充分利用“俯卧位”改善氧饱和的方法。一名患者痊愈出院时,激动地说:“多亏周医生的‘俯卧位’疗法,要不我肯定不会这么快出院!”周华坚守的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陆续有重症患者康复出院,这些患者或许没有一个人知道周华长什么样子,但“我比他们还开心,减少一个病患就是造福一个家庭。”?

      在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隔离病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驰援武汉医疗队的呼吸内科主治医师暴婧防护服上“别怕”两个字格外醒目。她说,“我是谁不重要。我想告诉患者,面对新冠病毒,医生不怕,你们也别怕。同时,我也是给同事打气。”新冠病毒的凶险,她心理非常清楚。然而,作为医疗队员,她更知道自己的职责和使命。病房里的每一位患者,都在经受着病痛和精神上的双重煎熬,他们对死亡充满恐惧,他们需要重塑信心、战胜病魔。“新冠肺炎传染性强,不少患者都是一家人聚集性发病,这些患者受到的打击格外沉重。”暴婧和同事们在积极救治患者的同时,还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尽可能的缓解和消除他们的紧张恐惧心理。“说实话,有时候我们也难过得不知如何去安慰,就拍拍他们的肩膀,握握他们的手,陪着患者一起熬过最难的日子。”?

      驰援武汉的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ICU主管护师张芳静,已经在重症救治一线“摸爬滚打”了二十多天。连续高负荷的超强度工作,已使她已精疲力尽,有的时候手都累的抬不起来。在驰援武汉的第33天,也就是2月28日,张芳静在日记中写道:今天又是一个特别忙碌的一天。上治疗、吊营养液、抽血气、协助俯卧位……下班时,已经精疲力尽,走进脱防护服的房间时双脚发飘。这几天,武汉的天气有点热了,由于早上没有敢怎么喝水,大量的流汗让我有些虚脱,我只能站着靠一会才能脱掉防护服。当我看到病人渴望的眼神时,我又鼓足了勇气,我告诉自己,我要坚强些,再坚强些,因为他们信任我,我来到这里就是这些患者的依靠。

      

      (四)

      武汉战“疫”一线的女医务工作者不仅勇敢、坚毅,而且阳光、无私、温暖,放大了人性和爱的光芒!为了生者,她们舍生忘死,殚精竭虑,每一位重症患者的生命,都是她们日日夜夜陪护出来的、是她们呕心沥血一分一秒“守”出来的。为了患者,她们忘记了恐惧、怯懦,让爱的温暖陪伴着患者。但有时,她们却无法守在亲人身边,无法送亲人最后一程……

      她们是天地间的英雄!

      47岁蔡利萍是武汉市第三医院光谷院区重症病区护士长,她带领一群90后为主力的ICU护士奋在救护一线。她的丈夫刘智明是武汉市武昌医院院长,工作期间不幸感染新冠肺炎。就在蔡利萍坚守重症病区的第8天,刘智明病情危重,用上了呼吸机。这天,蔡利萍给刘智明拨了4次视频通话终于接通时,刘智明已经说不出话了。蔡利萍哭着说“我来陪你吧!”刘智明泪水盈眶,艰难地摇了一下头,万语千言永远地埋在了心底。

      没有告别仪式、没有追悼会,刘智明的遗体被送上殡仪馆的车,妻子蔡利萍还穿着那一身厚重、白得耀眼的隔离服,她还想再多看丈夫一眼,可车已经缓缓开动了,她一边哭一边笨拙地紧跟着车跑,她哭着,伸出手去,却怎么也够不着……带领护士团队在重症病房艰苦鏖战了二十几天的蔡利萍,就这样与丈夫永别了。她撕心裂肺的哭喊着、呼唤着,这其中有多少悲伤、多少眷恋……

      辽宁医疗队的夏思思走了,她的伙伴驰援武汉的的战友们忍着悲痛,继续在夏思思工作过的医院奋战、拼搏。曾经救治过夏思思的九名医务工作者,向失去了女儿的老人齐喊“夏妈妈”。这一声“夏妈妈”,既让人心碎,又让人心暖,“虽然思思走了,但我们医护人员都是您的孩子……”

      有一种精神让人肃然起敬,有一种样子让人永远铭记,那就是巾帼铿锵,不负韶华。无数个“夏思思”奔走在战“疫”除魔的最前线,她们在哪里,哪里就有爱、哪里就有信心、哪里就有希望,尽管她们面对着病毒与死神的威胁,但却无畏无惧!

      武汉的二月,是她们分分秒秒,用生命在坚守。

      武汉战“疫”中,最苦、最累、最危险的一线,乃至患者生命的最后一程,都有她们的不懈坚守、艰辛的付出和手牵着手的温暖陪伴。

      那位在中央电视台记者面前怕哭花护目镜的、95后护士朱海秀,在完成驰援任务返回广东时,痛痛快快地在机场哭了起来。那哭声,就是生与死的交响,就是爱与奉献的不朽咏唱。当初,记者采访时她说,“我不敢哭,怕哭花了护目镜没法做事。我不哭,是告诉自己要挺过去。这样,我们才能看到胜利的曙光。”现在,她要告别战斗了几十天的地方。这其中,她和所有的战友们有多少艰难困苦、酸甜苦辣,就有多少刻骨铭心!

      由此,武汉将深深地烙在了她们的心里!

      春意已浓,一个崭新的武汉的春天,生机盎然……武汉战“疫”,因为有了她们,中国精神、中国力量,有了新的诠释和答案。

      英雄回归的航班,已经起飞。

      向你们真诚道一声谢谢!幸得有你,山河无恙!

      致敬每一个守护生命的抗疫英雄!

      (作者单位:北京新奥特集团)

      

    网站编辑:穆 菁
    党建网出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