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范振喜:乡亲们信任我,要多为他们干实事
    发表时间:2018-05-22 来源:人民日报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本报记者 马 晨

      “1987年的周台子村,穷、散、乱,没想到全村党员和群众选了我当村支书。”范振喜说,他吃家乡的水、吃家乡的饭长大,不能辜负大家的信任。

      范振喜上任后,整顿矿点,清理欠债,治理乱砍滥伐,建学校,栽树垒坝,扩稻田,兴建村办企业……让周台子村改头换面,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文明村。

     

      “乡亲们信任我,要多为他们干实事”

      1992年春天,当了村支书5年的范振喜患了血癌,这一年范振喜30岁。为治病范振喜要进行骨髓移植手术。“如果做骨髓移植手术,光押金就要10万元,那时候万元户都少,更别说是10万块钱。”当时范振喜对妻子说,这病不治了。

      然而,就在几天里,党组织、乡亲们凑齐了10万元,多年与范振喜不来往的二哥为他捐献了骨髓。一双双温暖的援手,坚定了他治好病的信念。几个月后,范振喜渡过生死难关,回到周台子村,没等完全康复,他又开始为村里四处奔波。

      现在,范振喜身患心肌梗塞、脑梗塞等多种病症,经历多次大手术,每天要服用十几种药物,但他依旧在不停奋斗:“自从干上村支书那天起,我就想着,乡亲们信任我,要多为他们干实事,绝不能让乡亲们失望。”

     

      “让村民受益,实现村民所思所盼”

      2002年开始,范振喜和村班子制定方案,统一规划,用了10年时间,把原来分散在沟沟岔岔的7个自然村都合并到中心村,年轻人住居民楼,60岁以上的住福利楼,70岁以上老人免费住老年公寓楼,形成了一套完善的住房保障体系。

      “做梦也没想到能住上楼,多亏了村干部们,让我们住上了干净舒服的房子。”村民柳景馨感慨。

      村里大力改善公共设施,建水上公园、中心广场、村民医院等;新修了标准化环村公路和桥梁;建成商业街及配套设施;投资2000多万元实施水源热泵工程,实现全村冬季免费采暖。

      “吃穿住,都是村里管,儿女都不用惦记着,孩子接我我都不去。”住在老年公寓的胡兰香老人说,医疗室有医生、护士,随时提供医疗服务,还有服务员为老人们提供洗衣等服务,一切费用都由村集体支付。

      范振喜说,“周台子村发展集体经济的目的就是让村民受益,实现村民所思所盼,发展成果村民共享。”

      要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人才是重要支撑。范振喜特别重视人才培养和引进,村里还经常开展基层干部和农村致富带头人等各类人才培训,激发村民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010年,刘玉伶通过河北省大学生村官选拔考试,被选派回到家乡周台子村当村官。“大学时我一直是同学们羡慕的对象,因为我们村的教育福利制度好。”

      从1997年开始,周台子村就开始实行小学生免费上学。2006年开始又对上高中及中专以上的学生,给予1000元至5000元不等的奖励。刘玉伶是首批受益人,目前周台子村有30多名在校大学生受益。“2010年6月,我大学快毕业时,范书记给我打电话,问我有没有意向回村工作,我痛快地答应了。目前有8名回村就业的大学生,我们都想用学到的知识为家乡父老做一些事情。”

     

      “一定要警醒自己,堂堂正正做人,规规矩矩做事”

      周台子村村委会主任薛俊如给记者看了两张特殊的单据。

      第一张,范振喜家刷墙,家里无处做饭,刷墙工人在村伙房吃了三顿饭,范振喜向村财务支付了费用。

      第二张,1996年,为方便范振喜工作,经村班子研究,把原加工厂5间房子卖给他,作价3000元。后来范振喜又投资翻修,2004年1月19日卖给他人,作价3.5万元,增值3.2万元,范振喜坚持将增值部分交给村集体。

      这些年,周台子村的财务、生育指标、低保对象和各项惠农政策,以及党绩、政绩和法律、法规等问题,都及时公布到公示栏,接受村民监督。

      “作为村党委书记,一定要警醒自己,堂堂正正做人,规规矩矩做事。”范振喜认为,农村基层干部首先自己要监督自己,“这样才对得起村民的信任。”

      (责任编辑:陈蓉)

    网站编辑:王高林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