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解江冰:小小晶体续光明
    发表时间:2017-06-27 来源:人民日报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谷业凯

     

     

      一枚小小的晶体,折射出了自主创新的重要性。国家千人计划专家、爱博诺德(北京)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解江冰(见上图,资料照片)说。

      我国是不折不扣的白内障大国。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白内障患者约6000万人,占全球的1/3;白内障又是不折不扣的老年病,老眼昏花给不少人的晚年生活蒙上阴影。

    手术治疗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的最有效手段。然而,我国每百万名白内障患者中,接受复明手术的比例很低,与发达国家差距巨大,甚至落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30%的白内障手术使用的仍然是国外淘汰的硬式晶体,而软式可折叠人工晶体全部依赖国外进口。

     

    他成为集研发、管理经验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

      1997年,即将在国内完成学业的解江冰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赴美留学。高分子材料专业出身的他把世界最顶尖的研究机构作为目标,从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博士毕业后,解江冰如愿以偿进入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做博士后研究,一开始从事的是新能源电池的研发工作,合成并测试用于制造电动汽车用锂电池和燃料电池的导电聚合物材料。

      然而在当时,新能源电池行业的前景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高分子材料是一个应用范围很广的专业,对我个人来说,既是严峻的挑战,也是额外的机遇。解江冰回忆道。这时,一个新鲜事物打动了他——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更加轻薄、可对折的软晶体逐渐在美国取代了硬晶体,成为白内障复明手术的首选。通过折叠,无需麻醉和缝合,一个2—3毫米的切口就能把软晶体植入眼中。相比之下,硬晶体的价格虽然便宜,但是由于不能折叠,手术时,需要一个至少6毫米的切口才能被植入眼内,手术创伤大,且需要缝合,患者会非常痛苦,术后不仅视力恢复缓慢,还会引起诸如角膜散光等并发症。

    解江冰嗅到了机遇,他来到当时全球第二大眼科医疗器械公司眼力健担任研发科学家,在这里一干就是7年,后来在这家企业被世界五百强企业雅培公司并购后,解江冰成为首席科学家。多年的眼科生物材料研发经验,领衔跨国公司的研发团队,让他成为集研发、管理经验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

     

    他组建多学科组合的本土化研发团队

      这时他本可以选择过四平八稳的生活,但是一组数字让他很揪心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每百万名白内障患者中,接受复明手术的人数:美国突破8000,印度突破6000,越南达到2000—3000,而中国刚刚突破1000解江冰至今还对这些数字记忆犹新,这个领域,我们至少落后了10年。

      在中国做一台复明手术为何这么难?带着疑问,解江冰回国考察。他发现,除了医疗资源配置不到位,更重要的原因就是人工晶体——作为眼科领域产值最高的生物材料,国内人工晶体市场长期被外国垄断,有的竟需要上万元,昂贵的价格挡住了不少患者的复明之路。2010年,解江冰回国创业,他希望造出性价比更高的中国晶体,终结国内白内障患者用硬晶体痛苦,而用软晶体贵的局面。

      做医疗器械需要经过研发、临床试验和审批环节,过程较长,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在硅谷工作、生活多年的解江冰意识到,创业需要硬空间,更离不开软环境,于是他决定把企业落户在科研和人才资源集中、支持政策完善的中关村昌平园,他终于实现了用自己的专长,为祖国做点事情的理想。

      20147月,可折叠疏水性非球面人工晶状体普诺明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批准,成为国内首款自主研发的非球面可折叠人工晶体。该晶体在优质新材料研发和光学设计上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在该领域实现了进口替代。

    除了做产品,解江冰更看重的是建成开发高端产品、培养科技人才的产学研合作平台,他先后参与筹建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国家眼科诊断与治疗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眼科生物材料研究实验室眼科生物材料与诊疗技术北京市工程实验室。经过多年的努力,他组建了包括化学、机械设计、光学多学科组合的本土化研发团队。

     

    他定下保质期让中国晶体稳稳用上20

      一枚比人的小拇指指甲盖还小、只有0.02克重的人工晶体,从材料合成到最终问世,需经过5个实验室、60多道工序,对精密度的要求,决定了产品必须在地基非常稳固、无地下室的车间进行加工。解江冰给产品定下的保质期是中国晶体稳稳用上20

      公司成立之初,解江冰就定下三个目标:要在国外主流产品的技术基础上生产出生物相容性更好,视觉质量更好,更适合于中国患者人群的人工晶体产品。目标的背后是基于中国人眼模型设计等一系列自主研发的专利成果。其中,为了改变软式人工晶体都是根据欧美人眼结构特征而设计的局面,解江冰带领团队与北京同仁医院合作,开展了一项有5000多人参与的人眼模型大数据采集。通过大数据分析,他发现中国人与西方人的眼角膜非球面系数存在不同,促成公司加紧研发更能适应中国人眼的生理结构、视光学效果更完美的新一代产品。

      随着公司产品的陆续推广,符合中国人眼特点的人工晶体、散光纠正型和近视矫正型人工晶体等系列产品也已经投入到临床试验,未来1—3年将陆续上市。中国晶体的技术水平和产品功能类型已经与国际一流的眼科医疗器械同步。

    中国晶体还成功走向了海外,并在我国开展的对外医疗援助活动中成为中国骄傲。截至目前,中国晶体已经为委内瑞拉、喀麦隆、科摩多、苏丹、刚果(布)等国的白内障患者送去光明。

    (责编:刘文韬)

     

    网站编辑:唐明涛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