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 主管

《党建》杂志社 主办

党建网 > 思想理论 > 党建论坛 >
党建网 > 思想理论 > 党建论坛 >
苹果虽小见作风
发表时间:2025-10-09 来源:中国军网
金传宝
小小的苹果,在党史军史里熠熠闪光,诠释着一个个物质变精神的故事。
在西藏,当地人总喜欢把苹果叫做“将军红”或“谭苹果”。苹果的别名,见证了十八军政委谭冠三的不变初心和良好作风。
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后,面临严重缺粮问题。新成立的西藏军区党委遵照中央“进军西藏,不吃地方”的指示,开始了开荒生产。当时,谭冠三担任生产委员会主任,和官兵同吃同住同劳动。为了解决驻藏官兵维生素严重不足的问题,谭冠三决定在“八一农场”开垦果园。经过反复试验,终于种出了苹果树。后来,他推动大规模种植苹果,惠及官兵和当地百姓。
谭冠三病重后,对党提出的唯一要求,就是把他的骨灰埋在西藏。他一再叮嘱妻子李光明,不要给组织添麻烦,不要修墓、不要立碑,就埋在拉萨西郊“八一农场”的苹果园里。今天,“谭苹果”的故事仍在雪域传颂:“一位握锄头的政委,用最朴实的初心,让高原长出甜蜜的奇迹。”
故园犹在,苹果正红。辽沈战役纪念馆收藏着一面“仁义之师”的奖旗,荣获这面奖旗的是东北野战军第4纵队10师。他们“不吃老百姓一个苹果”的感人故事,是我军官兵在革命战争年代严守群众纪律、始终秋毫无犯的缩影。
辽沈战役的主战场在辽宁锦州。1948年,东北野战军在此参战时间达40多天。锦州、兴城等地都盛产苹果。深秋十月,正是苹果成熟的时节。在东北野战军的战前政工会议上,罗荣桓指着院子里果实累累的苹果树说:“要教育部队保证不吃老百姓一个苹果,无论是挂在树上的、收获在家里的、掉在地上的,都不要吃,这是一条纪律,要坚决做到。”
攻克兴城后,10师一部奉命到城西一个大果园执行任务。一名班长赶回连队时,看到地上有一个苹果,顺手捡了起来。一名战士连忙喊道:“一个苹果也是纪律!”那名班长赶忙放下苹果,连声检讨。这时,一名排长走过来带领大家将落在地上的苹果全部捡起,装进筐里,放在老乡家的窗户底下。打扫完果园,战士们便整队出发了。老乡们回到果园,看到打扫得干干净净的果园和窗下一筐筐的落地果,感动地说:“真是一支仁义之师啊!”很快,“不吃老百姓一个苹果”的事迹传到东北野战军总部,10师也因此荣获了“仁义之师”的奖旗。
后来,毛泽东一生中至少3次提到“锦州那个地方出苹果”。在党的八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用“吃酸菜”和“不吃苹果”两个典型事例,再次阐述了坚持“两个务必”的重要性。他说:“我看了那个消息很感动。在这个问题上,战士们自觉地认为:不吃是很高尚的,而吃了是很卑鄙的,因为这是人民的苹果。我们的纪律就建筑在这个自觉性上边。这是我们党的领导和教育的结果。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无产阶级的革命精神就是由这里头出来的。”
苹果虽小,却事关宗旨本色,事关铁的纪律,事关人心向背。新征程上,军队党员干部只有从苹果的故事中汲取精神养分,不断锻炼党性修养,涵养公仆情怀,砥砺品德操守,才能擦亮子弟兵的作风底色,保持革命军人的好样子,让军营的政治生态始终风清气正。
网站编辑:王寒
党建网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