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 主管

《党建》杂志社 主办

党建网 > 思想理论 > 党建论坛 >
党建网 > 思想理论 > 党建论坛 >

倡导党的优良作风

发表时间:2025-09-23 来源:南京日报
施保国
以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推动作风建设是我们党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即以作风建设推动党的建设,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保驾护航。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破立并举、先立后破”的方法论。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要坚持破立并举,坚持党性党风一起抓,倡导党的优良作风,持续深入地反对“四风”。
倡导务实的工作作风
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是我们党取得一个又一个重大成就的“活的灵魂”。中央八项规定要求在调查研究上,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倡导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决反对形式主义作风。为此,要倡导掌握第一手资料、反对形式主义,注重实际效果。调研要了解真实情况,察实情、说实话、做实事。中央八项规定指出,要改进调查研究,到基层调研要深入了解真实情况,总结经验、研究问题、解决困难、指导工作,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多同群众座谈,多同干部谈心。领导干部下去调查研究,是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在调查研究过程中,要把群众当作最好的老师,俯下身、沉下心、动真格;要用群众耳熟能详的语言、喜闻乐见的形式、普遍认可的道理、有目共睹的事实同群众交流,同群众谈心、同群众说话,走进群众的心坎。倡导简化形式、务实办事。简化接待工作、减少陪同人员、改进警卫工作等,切实有效将倡导务实作风反对形式主义作风落在实处。以“五多五不”贯彻调查研究的“实风”,即“多同群众座谈,多同干部谈心,多商量讨论,多解剖典型,多到困难和矛盾集中、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不张贴悬挂标语横幅,不安排群众迎送,不铺设迎宾地毯,不摆放花草,不安排宴请”,切忌走过场、搞形式主义;要轻车简从、减少陪同、简化接待,倡导清清爽爽办事,简化繁文缛节。
倡导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
“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我们党自诞生起,就确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党风问题、党同人民群众联系问题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问题。党的群众路线是在革命时期形成并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不断丰富发展的,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改革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中央八项规定要求倡导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坚决抵制官僚主义作风。为此,要倡导密切联系群众工作作风。毛泽东说:“官僚主义这种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坏作风,一年不用扫帚扫一次,就会春风吹又生了。”对于“沾染了官僚主义的灰尘”的人,“就得用一盆热水好好洗干净”;而愿意保存官僚主义灰尘的人,“就不是一个好党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定不切实际的目标,不开不解决问题的会,不发没有实质内容的文,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我们是“行动党”,不是“口号党”,要求真务实、讲真话、办实事,防止急功近利,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奉献精神、以“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精神践行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将反对官僚主义理念扎根内心深处。
倡导艰苦奋斗的作风
享乐主义的实质是革命意志衰退、奋斗精神消减,根源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正确,追求感官享受。为此,要倡导艰苦奋斗的作风。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两个务必”:“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我们要按照严于用权、严于修身、严于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要求,反对消极的享乐主义,反对得过且过、不思进取,追求感官享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不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仅是我们一路走来、发展壮大的重要保证,也是我们继往开来、再创辉煌的重要保证。”要抵制享乐主义作风。党和政府带头过紧日子,制定作风建设的长期规划,抵制享乐主义,目的是为老百姓过好日子,这是我们党的宗旨所决定的。
倡导廉洁从政之风
奢靡之始,危亡之渐。中华传统治理文化倡导廉洁为公、勤俭为民,反对奢靡风气。奢靡之风表现为铺张浪费、生活奢华,以权谋私,腐化堕落,其实质是思想堕落、物欲膨胀。为此,要崇尚节俭。“从官重恭慎,立身贵廉明。”中央八项规定指出,“要厉行勤俭节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职位再高都要为党的事业拼搏奉献,而不能当官做老爷”。廉洁从政。“奢靡之始,危亡之渐。”不正之风离我们越来越远,群众就会离我们越来越近。中央八项规定坚持廉洁从政,强调党员干部要“严格遵守廉洁从政有关规定”,反对奢靡之风。“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引用这句诗表示,无论时代场景如何变化,我们都不能丢掉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这个传家宝,这样才能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永葆我们党的生机与活力,深入持久推进廉洁从政。
[作者为岭南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教育部全国研究生教育评估监测专家,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基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主任。本文为教育部2022年度人文社科规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专项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合发展研究”(22JD710018)阶段性成果。]
网站编辑:王寒
党建网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