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风建设要小处见责、细处见真、严处见效
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作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广大党员干部需从小处见责、从细处见真、从严处见效,让作风建设落地生根,为民族复兴伟业保驾护航。
从小处见责,拧紧作风“螺丝钉”。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作风问题的滋生往往始于思想深处的细微松动。小节不守则大节难保,小错不纠则大错难挽。作风建设想要走深走实,必先在思想根基上扎根,广大党员干部要切实学懂弄通新形势下党的作风建设为什么抓、抓什么、怎么抓等关键问题,以见微知著的清醒,把每一件小事都视作展现作风的窗口,于点滴中锤炼过硬作风。更要以“检身若不及”的自觉,常照思想“镜子”、常扫行为“灰尘”,从身边小事严起,从苗头问题改起,始终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心存敬畏、坚决恪守。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唯有持之以恒抓细抓实,以“微”筑基拧紧每一颗作风“螺丝钉”,才能让优良作风成为常态、化为自觉,不断汇聚起推动事业发展的磅礴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筑牢坚实的作风保障。
从细处见真,架起民心“连心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作风建设,必须紧紧围绕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群众观念和群众感情,不断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作风建设的根脉在人民,其成效好不好、成色足不足,群众的感受最直接、评判最有力。如果脱离了群众的认可,作风建设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党员干部应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时刻清楚作风建设的最终落脚点是服务人民群众,应聚焦群众关心的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等民生问题,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赢得群众的真心信赖与坚定支持。要精准把握群众诉求,将作风建设的成效转化为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感、安全感,让群众感受到作风建设的力度与温度,全力办好民生实事,补齐民生短板,让民心“连心桥”越架越牢、越走越宽。
从严处见效,挖出顽疾“病根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动真格整改整治”,这既是明确要求,更是破解作风难题的关键方法论。作风建设绝非“一阵风”,要想真正啃下“硬骨头”、取得长效实效,必须拿出“铁”的决心、“铁”的举措,动真碰硬向顽瘴痼疾开刀,方能挖出作风问题的“病根子”。这就要求党员干部必须发扬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不回避问题、不遮掩短板。查摆问题要“见筋见骨”,不能满足于“浮于表面”的整改,注重将整改成果转化为制度成果。同时,要清楚作风建设是一场持久战,容不得半点松懈。要始终推动“当下改”与“长久立”同频共振,防止问题反弹回潮,并且要始终织密织牢制度笼子,让铁规发力、禁令生威。通过严肃查处违纪行为,从根源上铲除“四风”滋生的土壤,确保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让优良作风真正成为常态、化为自觉。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丰镇市北城区街道办事处选调生 其木格
网站编辑:王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