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 主管

《党建》杂志社 主办

党建网 > 思想理论 > 党建论坛 >
党建网 > 思想理论 > 党建论坛 >
松绑减负让基层“轻舟竞渡” 激发澎湃动能
发表时间:2025-08-08 来源:共产党员网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这是党中央持续深化作风建设、着力解决基层治理痛点难点的又一重要举措。文件聚焦基层反映强烈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靶向施策、精准发力,彰显了为基层真减负、减真负的坚定决心。唯有真正把基层干部从形式主义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把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激发出来,基层治理的基石才能更加牢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航船才能动力澎湃,驶向更加光辉的未来。
破枷锁、卸重负,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显身手。为基层减负,首先要向形式主义等“四风”顽疾开刀。基层干部长期被“文山会海”“过度留痕”等问题困扰,不少时间耗费在材料美化、重复填报、层层陪会上,而真正深入群众、解决问题的精力被严重挤压。此次文件直击这些痛点,为基层松绑减负提供了明确路径。在文风会风上,通过严控发文数量和会议规模,推动“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的现象得到根本扭转;在督查考核上,通过清理多头重复检查、纠正“刚部署就督查”等做法,让考核回归“重实绩、轻痕迹”的本质;在数字化应用上,通过规范各类工作群组和APP,斩断“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对基层干部的消耗。唯有把这些虚功减下去,为基层“轻车壮马”,基层干部才能卸下包袱、放开手脚,把更多时间精力用在下基层、察实情、解难题上,在一线岗位上动真碰硬展现真作为。
浚活水、强根基,为基层治理“固本培元”蓄势能。减负不是“甩锅”,更不是削弱基层职责,而是要通过减负与赋能相结合,让基层有能力、有资源、有底气担起重任。此次文件始终贯穿“减负不减责、赋能强基层”的理念,为基层治理“输血”“造血”提供了系统方案。一方面,要推动资源向基层下沉,通过完善权责清单厘清职责边界,避免责任层层下压、资源层层上收的失衡状态,让基层有权办事;通过优化编制配置、健全经费保障,解决基层人少事多、无钱办事的困境,让基层有人办事、有钱办事。另一方面,要聚焦基层干部能力提升,通过精准化培训弥补政策执行、群众工作、应急处突等能力短板,通过实践锻炼让干部在复杂岗位上“蹲苗成长”,锤炼破题解题的能力,提升工作质效。减掉应减之负、扛起应尽之责,既让基层卸下不必要的负担,又增强基层治理的内生动力,实现“轻装上阵”与本领过硬的有机统一。
扬风帆、正航向,使担当实干“千帆竞渡”开新局。减负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基层干部放开手脚干事创业,形成“心无旁骛抓落实、奋勇争先创佳绩”的良好局面。该文件通过完善制度机制,为基层干部担当作为提供了“定心丸”。在考核导向方面,突出实践实干实效的标尺,把群众认不认可、问题解没解决作为评价核心,让“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大不同”;在容错纠错方面,明确“三个区分开来”的界限,为敢于探索、勇于负责的干部撑腰鼓劲,消除“多干多错、少干少错”的顾虑;在激励关怀方面,通过优化问责机制、减少不必要的干扰,让基层干部能够心无旁骛干事业。要让考核“指挥棒”更科学、容错“防护网”更牢固、干事“氛围场”更浓厚,让基层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迸发,形成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生动局面,为基层治理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筑牢坚实根基。
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双柳街道办事处 王铁
网站编辑:王寒
党建网出品